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NSCs诱导分化,试验分为4组:ATRA组(10-8mol/L)、Egb组(2mg/L)、ATRA(10-8mol/L)+Egb组(2mg/L)和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管相关蛋白(MAP2)、乙胆碱酯酶(Ach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ATRA组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AchE阳性和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为26·32%±3·62%和12·02%±2·78%;Egb组分别为42·93%±3·08%和18·13%±1·74%;ATRA+Egb组分别为43·32%±5·60%和13·03%±2·54%;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68%±2·51%和5·74%±1·81%。结论ATRA和Egb均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Egb还可促进NSCs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ATRA和Egb联用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体外对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孕14~15 d大鼠中脑NSCs,使用1.0μmol/L ATRA诱导1、3、5和7 d,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TRA对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RT-PCR分析维甲酸(retiadic acid,RA)各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呈阳性,细胞有多个细长突起,与对照组比较,诱导7 d后多巴胺神经元特异性TH染色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1);各诱导组RA受体β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且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能显著提高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同时发现细胞维甲酸A受体(RAR)βmRNA表达增加,RARβ激活可能促进NSCs向多巴胺神经元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urr1基因修饰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Nurr1基因的质粒转染P3代NSCs并进行潮霉素筛选,24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转染效果;并对转染后的NSCs进行传代培养至P6代,检测Nurr1基因修饰的NSCsNurr1表达效果,并进行分化实验,分化培养7d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对照组选用未转染的NSCs。结果电穿孔法转染的NSCs24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Nurr1高表达;传代至P6代,检测到Nurr1较高表达;对照组呈弱表达。分化实验表明:Nurr1基因修饰的NSCs分化的神经细胞中TH阳性比例占27.20%±7.12%,对照组为5.74%±1.8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urr1基因修饰可以促进原代培养的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的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中脑NSCs组和atRA处理中脑NSCs组(atRA+NSCs组).动态观察模型大鼠NSCs移植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atRA+NSCs组与对照组、NSCs组比较,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或0.01).atRA+NSCs组与NSCs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BrdU标记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TH+细胞)分别为(261.2±31.7)、(204.3±2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纹状体区没有BrdU标记TH+细胞.结论 atRA在PD大鼠模型中脑NSCs移植治疗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Nurr1基因修饰后的HUCB-MSC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通过立体定向的手段将其移植入毁损侧纹状体,观察移植前后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和脑内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以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 (TH) 表达的变化。【结果】 B?C两组在移植后第2周?4周和8周时旋转行为及脑内DA含量均较A组有所改善(P < 0.05,P < 0.01),且B、C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P < 0.05),这种差异以第8周时最为明显。移植后B、C两组TH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C组在各时间点上TH表达较B组含量高(P < 0.05),并在移植后第8周时最为明显。【结论】 Nurr1基因修饰HUCB-M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模型鼠,能有效地增加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和纹状体区TH的表达,改善PD模型鼠的症状,为细胞移植治疗PD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及方法,以明确其神经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脐血MSCs体外培养扩增、保存后,取第5代的MSCs分别用维甲酸(RA,RA组)、维甲酸联合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RA+BDNF组)诱导方法向神经样细胞诱导,诱导分化期间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设对照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分化剂,比较3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诱导方法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典型变化,对照组未发现神经样细胞生长。免疫组化法显示3组诱导后均表达nestin、NSE、GFAP,BDNF+RA组的表达量多于RA组。Real-time RT-PCR显示诱导组及对照组均有NSE mRNA、GFAP mRNA表达,但RA组、RA+BDNF组诱导后表达上调(P〈0.05),且RA+BDNF组较单纯RA组上调明显(P〈0.05)。结论脐血MSCs经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其中添加BDNF后较单纯应用RA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移植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对帕金森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1) 建立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2)原代培养SD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并于神经干细胞过表达Nurr1;(3)移植治疗分组:假手术组(A组),移植神经干细胞组(B组),移植Nurr1修饰神经干细胞组(C组);(4)在移植后3周、6周、9周和12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各组症状改善情况;(5)移植12周后,分别检测各组中Nurr1、TH蛋白表达情况和Nurr1荧光情况。  结果  (1)原代培养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并于神经干细胞成功过表达Nurr1基因。(2)免疫荧光、Western Blot证实过表达Nurr1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P < 0.05)。(3)移植Nurr1修饰神经干细胞可以有效的改善帕金森大鼠的症状(P < 0.05),Western Blot证实小胶质细胞可显著促进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P < 0.05)。(4)移植后Nurr1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结论  Nurr1基因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移植修饰Nurr1神经干细胞可以有效治疗帕金森大鼠。  相似文献   

8.
陈梅玲  沈岳飞  李清华  刘开祥  曾爱源  林小慧 《重庆医学》2011,40(22):2185-2187,2190,21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NSCs,第2代NSCs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20 ng/mL GDNF进行诱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检测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率。结果各诱导组均表达TH mRNA。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表达巢蛋白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DNF诱导组TH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10、20ng/mL GDNF诱导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5 ng/mL GDNF诱导组(P<0.05),10、20 ng/mL GDNF诱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新生鼠脑组织分离出NSCs。不同浓度的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GDNF浓度从10ng/mL提高到20 ng/mL时TH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有效性,验证并评价Nurr1对TH所起的调控作用,探寻TH在特定环境中适量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稳定转染TH、TH-Nurrl的和未经转染的MSCs分别移植至PD大鼠后运用旋转试验观测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移植后第9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治疗后TH的表达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组PD大鼠行为学较MSCs组明显改善(P<0.05),且TH- Nurr1组动物行为改善和TH抗原阳性率均高于TH组(P<0.05).结论 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后能高效稳定地表达TH,且双基因的协同表达将极大提高PD基因治疗的效果,从而为PD治疗的基因选择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3组:A组,bFGF EGF RA进行诱导分化;B组,BMP-7进行诱导分化;C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鉴定.结果 A组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而B组、C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SE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而BMP-7在此种诱导条件下未见明显的诱导BMSCs向NSCs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40ml加入10%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结果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P<0.05或0.01),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有效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对电离辐射诱导离体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电离辐射诱导的离体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小鼠胸腺和脾淋巴细胞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 结果:电离辐射可诱导离体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凋亡,在0.5~6.0 Gy范围内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照射前预先加入2 mmol•L-1MLT,细胞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胸腺、脾淋巴细胞凋亡小体百分率分别降低为单纯照射组的86.25%和89.22%,DNA裂解率分别降低为单纯照射组的87.23%和89.16%。 结论:MLT在体外可减轻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对淋巴细胞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附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25例,经临床和心电图证实,并排除了其它心脏病而确诊。25例均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气虚型,阴虚型,气阻两虚证,淤血型和心肾阳虚型;基本方用丹参,黄芪,川芎,赤芍,葛根,玉竹,并辨证加减施治。其它主要药物有脱氧核苷酸与激素。结果:25例中痊愈24%(6/25),明显好转68%(17/25),恶化4%(1/25),死亡4%(1/2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防治衰老和促智药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作者实验室研究结果:利用荧光指示剂Fnra—2/AM,对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进行了测定,表明SA具有很强的钙拮抗作用;采用主动和被动回避性反应方法及多种化学性记忆障碍模型,观察到小鼠、大鼠在以尼莫地平0.05至0.1mg/kg灌胃时,主动和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应有显著改善,并可拮抗樟柳碱和戊巴比妥钠引起的记忆巩固障碍;对一叶秋碱和土的宁影响小鼠记忆过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比较,表明一叶秋碱通过拮抗中枢GABA而对记忆过程起到促进作用,未观察到土的宁对学习记忆的易化作用;采用一次性训练的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应和水迷宫法,观察到人参和三七均可提高小鼠学习效应和改善记忆力,但人参明显优于三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6例(男43例,女34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30万U/d,共7~10d,对照组未使用尿激酶,其他治疗方法与溶栓组完全一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出血并发症及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1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有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组未出现急性心脏事件。2溶栓组FIB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FIB无明显变化,溶栓前后Plt、PT、APTT无明显变化。结论:1NSTE-ACS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2在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且出现纤溶亢进,提示小剂量溶栓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寻常性座疮的治疗经验,适当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地塞米松可与过氧化苯甲酰、红霉素制成乳剂外用;结节、囊肿、肥大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可用确炎舒松—A损害内注射;重症痤疮在系统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小量强的松。介绍了药物的配方、用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12例玫瑰糠疹合并荨麻疹病例。此种合并症少见,患者年龄偏大,临床症状较重,病程长,治疗也较困难、复杂。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将抗结核药物注入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灶处。结果 在痰菌阴转时间及肺不张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灌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湿疹皮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霜外搽,2次/d;观察3周,并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总痊愈率为51.1%(23/45),总显效率为31.1%(14/45),总好转率为15.6%(7/45),总无效率为2.2%(1/45),总有效率为82.2%(37/45);湿疹组痊愈率为64.0%(16/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35.0%(7/20)。3周后,总痊愈率为62.2%(28/45),总显效率为26.7%(12/45),总好转率为11.1%(5/45),总无效率为0.0%(0/45),总有效率为率为88.9%(40/45);湿疹组痊愈率为72.0%(18/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50.0%(10/20)。治疗2周与3周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湿疹组与神经性皮炎组之间,痊愈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0 0例湿疹皮炎患者病变程度相同的两部位皮损采用自身单盲对照试验 :治疗侧用卤米松乳膏外搽 ,1次 /d;对照侧用丙酸氯倍他索霜外搽 ,2次 /d。观察 2周 ,并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 :1周后 ,治疗侧、对照侧治疗后症状均较疗前明显减轻 ,且治疗侧较对照侧症状好转更为明显 ,治疗侧 ( 70 % )和对照侧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两周后 ,治疗侧 ( 95 % )和对照侧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作用强 ,起效快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