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由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帕金森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作帕金森(PD)大鼠模型,研究其海马区Pitx3和Nurr1基因表达情况。方法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作大鼠帕金森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itx3、Nurr1基因在帕金森大鼠海马区的表达。结果同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PD大鼠海马区的Pitx3+细胞,Nurr1^+细胞和Pitx^+/Nurr1^+细胞数在模型成功后的第3、7天明显增加,第14天后逐渐减少,第28天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Pitx3、Nurr1基因在帕金森模型大鼠的海马区大量表达,可能与帕金森大鼠新生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Nurr1基因修饰后的HUCB-MSC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通过立体定向的手段将其移植入毁损侧纹状体,观察移植前后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和脑内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以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 (TH) 表达的变化。【结果】 B?C两组在移植后第2周?4周和8周时旋转行为及脑内DA含量均较A组有所改善(P < 0.05,P < 0.01),且B、C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P < 0.05),这种差异以第8周时最为明显。移植后B、C两组TH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C组在各时间点上TH表达较B组含量高(P < 0.05),并在移植后第8周时最为明显。【结论】 Nurr1基因修饰HUCB-M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模型鼠,能有效地增加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和纹状体区TH的表达,改善PD模型鼠的症状,为细胞移植治疗PD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 m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胚胎mNSCs并进行EGFP基因修饰。前脑内侧束和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将EGFP基因修饰mNSCs定向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行为学实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EGFP基因修饰胚胎mNSCs移植能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行为学实验发现可改善运动功能。结论移植EGFP基因修饰胚胎mNSCs可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对经过转染核相关因子1 (nuclear related factor 1, Nurr 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neural stem cells,BMSCs-D-NSCs)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其能否促进Nurr 1-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 方法:(1)构建AAV-pcDNA3.1-Nurr 1载体;(2)诱导SD大鼠BMSCs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3)用脂质体法转染Nurr 1基因到大鼠BMSCs-D-NSCs后用GDNF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结果:(1)AAV-pcDNA3.1-Nurr 1载体携带预期的Nurr 1遗传信息;(2)Nurr 1基因成功转染到BMSCs-D-NSCs中并且持续表达;(3)Nurr 1-BMSCs-D-NSCs以GDNF培养后表达TH因子. 结论:GDNF能促进经过转染Nurr 1基因的大鼠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并探讨NO调控AMPAR“Trafficking”的分子机理。  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作为模型组,分别在每只大鼠MCAO/R模型内给予NMDAR抑制剂MK801、氧化还原剂DTT干预作为实验组。采用mNSS评分标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部缺血损伤情况,TUNEL染色检测以及WB检测缺血侧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Griess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中NO的含量,此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水平以及AMPAR蛋白的表达和活化情况。  结果  给予MK801和DTT处理后MCAO/R模型中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水平(P < 0.01)以及NO含量(P < 0.01)下降;AMPAR亚基GluR2磷酸化水平降低(P < 0.0001);抑制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能够改善MCAO/R引起的神经损伤与凋亡(P < 0.001)。  结论  在MCAO/R模型中,抑制内源性NO和Stargazin亚硝基化水平可促进神经突触重塑,其机制可能是干预了Stargazin辅助蛋白与AMPAR亚基GluR2亲和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移植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使其部分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继而把分化后的细胞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免疫组化法证实移植细胞的存活并以诱发旋转行为的改善来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纹状体提取液能够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而且这种经诱导后产生的细胞能够在PD大鼠体内长期存活并改善阿卟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结论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受体相关因子(Nurr1)基因修饰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银杏提取物(Egb)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分为4组,将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单纯胚胎NSCs(NSCs组)、RA/Egb诱导分化的NSCs(RA/Egb组)、单纯转Nurr1基因的NSCs(Nurr1组)和转Nurr1基因联合RA/Egb诱导分化的NSCs(Nurr1 RA/Egb组)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观察其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Nurr1、神经丝巢蛋白(nestin)表达及Brdu标记情况,观察移植的NSCs在体内的存活、迁移与分化,并进行TH阳性细胞计数研究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动物脑内移植后动物旋转行为较前均有改善,尤以Nurr1 RA/Egb组改善最明显,RA/Egb组次之。免疫组化可见各组移植区均有TH阳性细胞表达,其中Nurr1 RA/Egb组TH染色细胞数更密集,形态更成熟,病理学改善最明显。在Nurr1组和Nurr1 RA/Egb组移植区可见有Nurr1散在表达,在NSCs组和RA/Egb组移植区未见Nurr1明显表达。nestin检测未见有明显阳性表达。结论转Nurr1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可以存活、迁移、分化并表达TH和Nurr1,部分地改善PD模型旋转行为,增加脑内TH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和IL-1β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促进M-NSCs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比例:A组为13.53%,B组为9.66%,C组为16.22%,D组(对照组)仅3.4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GDNF和IL-1β可明显促进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冯玉华  汤佳佳  何春珂  章圆  贾丽君 《吉林医学》2012,33(31):6725-6727
目的:通过测定XBP1-NSCs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XBP1-NSCs移植对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只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入20μl的PBS,NSCs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XBP1-NSCs组移植XBP-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于移植后第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黑质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递质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的含量。结果:XBP1-NSCs组大鼠黑质内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增加,且移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结论:XBP1-NSCs移植可通过增加黑质内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14~15 d胎鼠中脑来源神经干细胞(mNSCs)被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并移植于帕金森病
模型大鼠纹状体区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5 d胎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中脑腹侧组织进行mNSCs培养,培养5 d后行GFP/
GDNF基因修饰。PD大鼠模型的建立参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立体定向中脑背盖腹侧区、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将
PD大鼠随机分组,将基因修饰的干细胞以及无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建立空白mNSCs(PBS替代)移
植组、GFP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3个实验组。移植细胞前后进行行为学评估,以腹腔注射阿
朴吗啡(APO 0.5 mg/kg)诱导PD大鼠旋转圈数作为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评估手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存活、迁
移和分化。结果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和GFP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有明显的行为改善;移植56 d
后,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较其他两组检测到更多细胞存活,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较其他两组都有增加趋势。结论
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扰VEGF-C表达可以增加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辐射敏感性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途径。  方法  鼻咽癌CNE-2小鼠移植瘤随机分为:瘤体组;siRNA-NC组;siRNA-VEGF-C组;照射组;siRNA-NC+照射组;siRNA-VEGF-C+照射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ATM、P65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干扰VEGF-C表达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在照射后明显肿瘤生长明显变慢。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VEGF-C小鼠移植瘤后,VEGF-C、ATM明显减少(P < 0.05),P65增加(P < 0.05);联合照射后,VEGF-C、ATM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  在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中,干扰VEGF-C基因通过激活NF-kB信号通路影响下游ATM,进而增加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验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56名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接受为期2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训练,并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结果  尽管2组患者完成10 m步行和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时间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 > 0.05),但仅有实验组在双重任务状态下改善显著(P < 0.05)。对于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和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仅有实验组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  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具有改善趋势。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最佳训练方案,以及将获得的能力转移到其他新的双重任务场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1800 MHz射频电磁场对大鼠的体重和海马体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BA)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购买SD大鼠14只,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暴露组雌雄比例3∶4,对照组雌雄比例4∶3。暴露频率1800 MHz,强度0.5 mW/cm2。全身暴露3周,每天12 h(20:00~08:00)。暴露结束后,对2组老鼠分别称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海马组织切片GFAP、NCBA、GABA受体进行染色,并测定GFAP、NCBA和GABA受体在海马CA1、CA3和DG区的表达变化。  结果  暴露组与对照组体重指标无明显不同(P > 0.05);暴露组海马CA1区、DG区GFAP的表达下降(P < 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明显不同(P > 0.05)。  结论  在1800 MHz,0.5 mW/cm2射频电磁场使SD大鼠暴露3周,大鼠海马CA1和DG区GFAP表达下降,可能对某些脑部疾病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人工膨肺(manual hyperinflation,MHI)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7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 = 35)和对照组(n = 32)。治疗组采用MHI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采用进行B超下观察膈肌运动幅度观察、FVC、FEV1评估肺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FVC(L)、FEV1(L)、膈肌运动幅度及Barthel指数程度的组内比较:从干预前、干预4周后至干预8周后,治疗组指标是不断改善的(P < 0.05),组间比较:干预8周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M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膈肌活动度、肺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被动张口和咬合紊乱2种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模型,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来比较2种建模方法并评价其实用性。  方法  2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3只大鼠常规饲养。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被动张口组(OP组),每天保持张口度20 mm,持续1 min;咬合紊乱组(OD组),0.25 mm的结扎丝包绕第一磨牙,结扎在第一磨牙的面;咬合紊乱对照组(ODS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结扎结在第一磨牙的近中。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解剖下颌骨后,通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HE染色来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结果  OD组和OP组均出现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Micro CT分析都表现出骨体积分数的下降,骨体积比和骨小梁厚度在OD组与O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D组和OP组的改良Mankin评分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OP组中有2个样本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  结论  咬合紊乱为较为稳定的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建模方法,被动张口能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但不稳定且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多模态超声在DBD移植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肾(DBD)67例,运用多模态超声对移植肾进行评估。以血肌酐将移植肾分为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以穿刺病理分为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病毒性肾病组,纤维化组、药物损伤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比较超声造影与病理或DSA在移植肾并发症中的诊断效能,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移植肾功能间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异常组与正常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高时的杨氏模量值作为区分正常和异常移植肾的截断值,计算相应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移植肾各血流参数与血肌酐的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均 < 0.5。慢性排斥组(8例)较正常组(10例)到达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假性动脉瘤2例,移植肾缺血2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病理或DSA证实。根据血肌酐值将62例移植肾分为正常组22例、异常组40例(急性排斥组5例、慢性排斥组11例,病毒性肾病组10例,纤维化组10例、药物损伤组4例)。急性排斥组肾主动脉RI高于正常组、慢性排斥组叶间动脉RI高于正常组,主、叶间EDV低于正常组,叶间动脉PSV低于正常组、纤维化组主PSV低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毒性肾病、药物损伤组与正常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异常组和正常组移植肾STE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2.550(17.1,28.1)和13.370(11.8,15.9)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截断值 = 17.31 kPa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移植肾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为75%、91%。异常组和正常组移植肾STQ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1.760(16.4,33.4)和13.870(10.5,16.8)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截断值=18.16 kPa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移植肾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为70%、91%。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病毒性肾病组、纤维化组、药物损伤组STE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3.370(11.8,15.9)、15.550(13.4,16.6)、26.870(21.6,38.6)、26.660(19.5,34.2)、16.310(13.2,23.1)、27.690(24.6,29.2);STQ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3.870(10.5,16.8)、16.330(15.5,17.4)、23.780(19.2,40.7)、22.760(19.9,36.0)、16.540(14.5,26.0)、33.355(29.1,35.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慢性排斥组、病毒性肾病组、药物损伤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性排斥组、纤维化组与正常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毒性肾病弹性值较急性排斥高,STE:26.660(19.5,34.2)vs15.550(13.4,16.6)kPa(P < 0.01),STQ:22.760(19.9,36.0)vs16.330(15.5,17.4)kPa(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移植肾血流参数可早期评估移植肾功能,对正常、急慢性排斥、病毒性肾病的鉴别具有指导意义。超声造影对移植肾并发症鉴别具有指导意义。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估移植肾硬度,在及时发现移植肾并发症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at embryoic fibroblasts, REFs)在低氧条件下(5%O2)重编程为化学诱导大鼠神经前体细胞(chemically induced rat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ciRNPCs)的方法体系。  方法   分两阶段将REFs重编程为ciRNPCs,第一阶段是化学诱导产生中间态细胞,REFs在低氧条件下采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VCR(valproic acid、CHIR99021和 RepSox)和10000 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的KSR培养基培养15 d,观察到致密细胞集落即中间态细胞形成;第二阶段是特异性诱导ciRNPCs,用胰酶消化中间态细胞,接种至低黏附板,在常氧条件下可形成ciRNPCs神经球。CM-DiI标记后,定向移植至大鼠黑质-纹状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ciRNPCs在宿主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状况。  结果   低氧诱导5~10 d时已观察到明显细胞聚集趋势,15 d时已形成聚集紧密的克隆,1×105个细胞中大约产生30个克隆,同时大部分细胞克隆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消化重铺后2 d即可观察到有神经胚球形成,并可表达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s)表面特征性抗原(Nestin、Sox2和Pax6),而且具有向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分别表达GFAP和Tuj1特异性标志物。移植8周后,大鼠脑内可分化为GFAP+和Tuj1+细胞。  结论  小分子化合物VCR组合在低氧条件下可直接诱导REFs重编程为ciRNPCs,并具备体内与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潜能,为ciRNPCs移植治疗神经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