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 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同车、近距离交谈等暴露方式潜伏期(5.0 d)短于聚餐暴露(8.0 d)(Z=-2.589,P=0.01),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2.0 d)短于非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5.5 d)(Z=-3.335,P=0.001)。3例病例潜伏期超过14 d,分别为16、16、17 d。 结论 COVID-19平均潜伏期为7.0 d,家庭暴露导致该病传播风险更高,存在超长潜伏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研究,了解不同年龄与性别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的特征与规律。方法 运用“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训练仪”图形命名测试模块,2018年3月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对上海市781名3~6岁儿童进行测试,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进行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比较。结果 1)不同年龄儿童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儿童在两者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与性别无交互效应(P>0.05);2)各年龄组儿童对平面图形的命名得分明显高于立体图形;3)在平面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圆形、五角星与心形,最后习得平行四边形与正六边形;4)在立体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球体、正方体与长方体,最后习得圆柱体与圆锥体。结论 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且有特定的习得顺序,对临床中图形认知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研究,了解不同年龄与性别儿童图形命名能力的特征与规律。方法 运用“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训练仪”图形命名测试模块,2018年3月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对上海市781名3~6岁儿童进行测试,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进行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比较。结果 1)不同年龄儿童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儿童在两者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与性别无交互效应(P>0.05);2)各年龄组儿童对平面图形的命名得分明显高于立体图形;3)在平面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圆形、五角星与心形,最后习得平行四边形与正六边形;4)在立体图形命名顺序上,儿童最先习得球体、正方体与长方体,最后习得圆柱体与圆锥体。结论 3~6岁儿童图形命名能力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且有特定的习得顺序,对临床中图形认知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潜伏期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个案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狂犬病三间分布特征,运用软件SPSS 20.0对数据做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回归分析。 结果 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03.95, P<0.001)。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但县城(0.36/10万)发病高于城区(0.14/10万)(χ2=37.37,P<0.001),男性(0.36/10万)发病高于女性(0.18/10万)(χ2=26.20,P<0.001)。>40岁病例占69.5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1.03%。病例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率为11.46%。潜伏期中位数71 d(最短3 d,最长2 459 d)。病例潜伏期与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理、暴露后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注射、动物种类和动物来源有关(P<0.05),其中头面部暴露对潜伏期的影响最大,潜伏期的中位数为18 d(OR=0.12,OR95%CI:0.042~0.345)。 结论 加强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重点是对农民、男性、年龄>40岁的人群开展健康宣教。狂犬病潜伏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提高暴露人群的规范伤口处置率及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是防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BO血型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将2013年6—12月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初次就诊的188例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样进行ABO血型以及EBV-DNA检测。对患者随访5年以上,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总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血型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EBV-DNA水平、放化疗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在鼻咽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ABO血型与鼻咽癌分期、远处转移及EBV-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不同血型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15);此外,A型与非A型、B型与非B型、O型与非O型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B型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AB型患者(P=0.038)。EBV-DNA<4.0×102copies/ml或EB-DNA≥4.0×102copies/ml时,不同血型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ABO血型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无相关性,ABO血型与EB病毒感染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病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谱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采集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副流感病毒1-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与B型和腺病毒共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对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采集检测病例53 851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3.25%(12 519/53 851),副流感病毒1-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与B型和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68%、0.10%、5.63%、13.44%、1.51%、0.74%和1.15%,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χ2=23 427.78,P<0.001)。不同年份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χ2=196.21,P<0.001);总阳性检出率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阳性检出率随着时间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年龄越小,总阳性检出率越高,0~1岁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9.93%;七项总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3),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3)其它各项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没有性别差异(P>0.05)。 结论 2016—2018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七项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亦存在差异,研究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制定预防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t=2.94、5.05、5.21、4.67、2.88、5.27,P<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P<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F=33.28、29.81、33.02,女:F=28.57、13.38、24.55,P<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43.28、99.02,P<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成都市1032例放射从业者的累积剂量与眼晶体损伤作相关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作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男性、女性及年龄≥ 35岁组内,累积剂量≥ 11.369 mSv组的晶体异常率均高于< 2.009 mSv和2.009~11.369 mSv剂量组(P < 0.05);以累积剂量分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眼晶体指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控制性别、工种及年龄混杂因素后累积剂量(≥ 11.369 mSv)是晶体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OR=7.78,95%CI:1.93~31.38)。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维生素A(VA)浓度及各种因素对VA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17年6-12月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VA浓度。并收集新生儿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种因素对VA浓度影响。结果 VA缺乏(VAD)189例,比例达89.1%;性别、年龄、血糖、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均为影响VA浓度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167,P=0.015);母亲VA水平与新生儿VA水平无相关性(P>0.05);性别(OR=0.465,95%CI:0.237~0.913,P=0.026)、感染(OR=2.583,95%CI:1.135~5.876,P=0.024)是临床VAD危险因素。结论 晋城市新生儿VA缺乏状况较严重,男婴感染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临床VA缺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ALL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283对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SALL3的甲基化状态,评估SALL3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中SALL3启动子区甲基化率(38.87%)高于相邻癌旁组织(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3,P<0.000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HBV病毒感染状况、肿瘤大小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046,P=0.018 9)、临床分期(χ2=4.684,P=0.030 4)、门静脉瘤栓侵犯(χ2=14.930,P=0.000 1)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ALL3基因甲基化(OR=1.73, 95%CI:1.28~2.33, P=0.002 6)、肝硬化(OR=1.56, 95%CI:1.11~2.18, P=0.009 6)、临床分期(OR=1.63, 95%CI:1.36~1.94, P=0.000 0)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数Cox回归分析证实SALL3基因甲基化(OR=1.41, 95%CI:1.02~1.94, P=0.035 7)、临床分期(OR=1.73, 95%CI:1.39~2.01, P=0.000 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ALL3启动子甲基化的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甲基化HCC患者[(20.37±3.5)月vs.(30.77±5.5)月, P=0.002 4)]。结论 SALL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聊城市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41例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对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 5起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续发率为2.7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32例、10户家庭(族),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涉及16例、2个场所。一、二、三代病例分别有5、22、12例,传染率分别为100.00%、18.18%、0.00%。4例病例的潜伏期为5~10 d,中位数为7.5 d;聚集性疫情中存在潜伏期传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者4例(9.76%),与潜伏期病例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频繁交谈等有30例(73.17%),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4例(9.76%),未知感染来源3例(7.32%)。 结论 新冠病毒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控制本地的聚集性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病例在潜伏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露露  王线妮  高媛  张楠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79-1183
目的 调查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西安市3个区(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共9个社区,以辖区内≥40岁的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调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规定对调查对象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人数18 312人,其中男性8 483人,占46.32%;女性9 829人,占性53.68%。年龄40~93岁,其中50~59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0.13%。共筛选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特征的居民3 325例,高危率18.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的8项危险因素前3项依次为体育运动缺乏(71.40%)、高血压(70.86%)和吸烟(47.67%)。3 32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符合3项危险因素为1 880例(56.54%),符合4项为894例(26.89%),符合5项404例(12.15%),符合6项及以上者147例(4.42%)。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性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差异明显,男性和年龄较大者的危险因素聚集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西安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率较高,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普遍存在,应针对性加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病理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s患者的MSCT表现,分析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肿瘤最大径、形态、生长方式、囊变坏死、有无钙化、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瘤周或瘤内血管、强化峰值所在期、有无转移以及Ki-67增殖指数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之间关系。结果 120例病例中分别有极低度和低度危险55例,中度危险28例,高度危险37例。不同危险程度GISTs在病变的部位、肿瘤最大径、形态、生长方式、囊变坏死、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瘤周或瘤内血管以及强化峰值所在期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Ki-67增殖指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不同危险度的GISTs在病变有无钙化及CT平扫、增强扫描(三期)CT值、强化峰值、Ap、Vp、Dp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不同危险度的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存在差异,且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具有密切关系,对GISTs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胜春  宋俐  李琳  王芳 《中国校医》2020,34(9):675-677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维生素D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皮肤科门诊2017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0例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户外活动情况、喜食水果情况。进行特应性皮炎患儿维生素D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维生素D表达正常有18例,占比22.50%;不足有26例,占比32.50%;缺乏有36例,占比45%。正常、不足、缺乏患者性别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hsCRP、TIBC、户外运动、喜食水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与户外运动情况、喜食水果正相关,与hsCRP、TIBC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喜食水果、hsCRP、TIBC是维生素D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运动、喜食水果有利于维生素D表达,建议临床应积极控制患儿炎症。  相似文献   

17.
杨阳  宋祖玲  刘璐  李霞  陈杨 《中国校医》2018,32(11):839-841
目的 了解目前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影响体质水平的各运动素质指标,探讨学龄前儿童各运动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5所公立幼儿园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运动素质指标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运动素质指标评级进行比较。结果 除坐位体前屈外,男童女童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网球掷远5个项目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男女童仅有坐位体前屈与10 m折返跑2项指标的评级分布存在差异,且女童均优于男童。运动素质指标单项分析中,儿童在双脚连续跳表现最优,而坐位体前屈中表现最差。结论 成都市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不同运动素质指标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运动素质指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栋  任乐  阴蒙蒙  马彦  马静  何朝宏 《中国校医》2019,33(6):424-426
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9例,女48例。年龄38~86岁,平均63.2岁。所有患者均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手术,病理分期T1~4,病理分级为低/高级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总生存率(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特征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107例患者随访6~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其中38例行开放手术,69例行腹腔镜手术;肾盂癌53例,输尿管癌49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5例。肿瘤位于左侧53例,右侧54例。肿瘤多发13例,单发94例。肿瘤分期:T1期29例,T2期37例,T3期35例,T4期6例。肿瘤低级别66例,高级别41例。淋巴结阳性40例。膀胱癌复发30例。29例患者死亡,其中8例死于其他原因。3年OS为81.2%,CSS为83.5%;5年OS为57.9%,CSS为62.8%。中位OS为32个月,中位CSS为3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多发、肿瘤部位、淋巴结阳性及膀胱癌复发与OS和CS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HR=2.090,95%CI1.078~4.052,P=0.029;HR=2.854,95%CI1.078~4.052,P=0.01)和肿瘤多发(HR=4.116,95%CI1.710~9.910,P=0.002;HR=7.016,95%CI1.710~9.910,P<0.001)是OS和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期、肿瘤多发、肿瘤部位、淋巴结阳性及膀胱癌复发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而肿瘤分期和肿瘤多发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