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696 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事件数位居前三的是长沙市(51起)、岳阳市(31起)、邵阳市(22起)。疫情起数、发病数在1月31日均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1.02∶1;平均年龄44.7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42例(6.3%);无症状感染者55例(8.28%);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占79.5%。仅发生一代病例的事件为28起(14.4%),二代病例的事件154起(79.0%),三代病例的事件10起(5.1%),四代病例的事件3起(1.5%)。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代际间隔平均为6.2 d(95%CI:5.1~7.3),中位数5.0 d。家庭暴露聚集性疫情续发率范围0.7%~100%,中位11.8%;医疗机构续发率范围0.9%~20.0%,中位6.9%。127起(65.1%)为湖北输入型疫情。696例聚集性病例中,268例(38.5%)为首代病例,387例(55.6%)为二代病例,32例(4.6%)为三代病例,9例(1.3%)为四代病例。事件暴露方式多种多样,184起有同住暴露,185起有同车暴露,118起有聚会暴露,149起有聚餐暴露,165起有交谈暴露,8起有会议培训暴露。结论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菌株耐药情况,为做好伤寒、副伤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对各市州分离上送的6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10年间湖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9 888例,死亡0例,年均发病率1.47/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5—9月为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湘南和湘西地区。2011—2020年湖南省共报告4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场所均为学校,传播途径均为水型传播。67株伤寒、副伤寒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厄他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98.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为97.0%;对头孢唑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性较低(<10%)。55.3%菌株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发现1株同时对8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呈持续低发状态,局部地区存在暴发。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疫情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统计报表和病例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6年湖南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62 396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15.84/10万~45.57/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16 974.39,P<0.001)。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55.0%)、60岁及以上人群(10.8%)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52.1%)、农民(22.2%)为主。每年呈现夏季(7-9月)、冬季(11-次年1月)两个高峰期。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是永州市(71.6/10万)、株洲市(63.8/10万)、娄底市(56.5/10万)、长沙市(50.8/10万)和张家界市(38.9/10万)。病毒感染占90.3%(3 318/3 676),细菌感染占9.06%(333/3 676);病毒感染病例中93.1%为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病例中67.3%为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感染高峰在5-10月,病毒感染高峰在1月、11-12月。 结论 湖南省2005-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5岁以下散居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农民是高发人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夏秋季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衡阳市中小学校教室内的CO2浓度状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提出教室内空气优化策略,为防控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修订教室通风换气的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衡阳市74所中小学校,对教室内CO2浓度进行现场测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通风设施和通风策略对教室CO2浓度的影响。 结果 共调查68所学校,435间教室,教室总体的CO2浓度合格率为54.94%。CO2浓度的影响因素有室内风速(OR=0.238,95%CI:0.097~0.586)、窗户面积开启率<0.5倍(OR=0.410,95%CI:0.170~0.988)、窗户面积开启率≥0.5倍(OR=0.297,95%CI:0.115~0.772)、窗户连续开启≥30 min(OR=0.615,95%CI:0.338~1.121)、门开启1扇(OR=0.370,95%CI:0.184~0.742)、门开启2扇(OR=0.188,95%CI:0.098~0.359)、对流风(OR=0.334,95%CI:0.187~0.595)、设门气窗(OR=0.397,95%CI:0.236~0.665)以及人均使用面积(OR=0.175,95%CI:0.097~0.317)。 结论 衡阳市中小学校教室总体的CO2浓度合格率较低。窗户开启率、门开启面积、对流风、设门气窗以及人均使用面积是教室内CO2浓度的保护因素,建议各中小学校改善相应的通风设施及通风策略,降低教室内CO2浓度,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 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同车、近距离交谈等暴露方式潜伏期(5.0 d)短于聚餐暴露(8.0 d)(Z=-2.589,P=0.01),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2.0 d)短于非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5.5 d)(Z=-3.335,P=0.001)。3例病例潜伏期超过14 d,分别为16、16、17 d。 结论 COVID-19平均潜伏期为7.0 d,家庭暴露导致该病传播风险更高,存在超长潜伏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15岁儿童流感确诊病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10省市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SARI哨点监测系统纳入的<15岁儿童流感实验室确诊住院病例。通过调查表收集病例人口学、既往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和结局等信息,描述临床特征及流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2 937例儿童SARI住院病例中,190例(6.5%)为流感确诊病例。流感确诊病例中,男性123例(64.7%),<5岁儿童139例(73.2%),年龄M=3.0(IQR:1.0~5.0)岁。20例(10.5%)至少有一种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慢性心血管疾病(3.2%)、免疫抑制性疾病(3.2%)和肿瘤(2.6%)最常见。发热(92.6%)和咳嗽(88.8%)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异常(51.1%)和X线表现肺部异常(36.1%)是最常见的临床体征。29例(15.8%)出现并发症,以肺炎(15.3%)为最常见的并发症。16例(8.6%)服用抗病毒药物,4例(2.2%)收入ICU治疗。危险因素分析提示,<6月龄是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OR=0.406,95%CI:0.203~0.815),5~9岁是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OR=2.535,95%CI:1.059~6.066)。结论 流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不同年龄组病例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9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结果 2009-2019年湖南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7 0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5/10万。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各市州病例发病日期距离就诊日期中位数集中在3~5 d,就诊日期距离诊断日期中位数集中在0~2 d。病例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2.45%)。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 93.49%)、乏力(91.57%)、起病急(85.39%)等多见。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2009-2019年各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3.22%,室内鼠密度3.47% 高于野外(1.77%,χ2=648.794,P=0.000)。鼠肺标本HFRS总抗原阳性率1.75%,4个监测点HFRS的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5,P=0.000),双峰县鼠病毒携带率最高,邵东县鼠病毒携带率最低。结论 近年来湖南省出血热疫情出现上升趋势,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分布,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不够及时,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及时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初一学生缺乏体力活动行为流行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学校的初一学生调查其缺乏体力活动行为、性别、父母学历、家庭环境、学习成绩、情绪智力等情况。结果在过去1周内459名学生中只有15.5%的人几乎天天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体力活动,23.8%的人从不或偶尔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体力活动。20.30%的人每天看电视超过4h,37.50%的人每天课外做功课的时间超过4h,27.90%的人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4h,28.30%的人每天上网超过4h。性别、学习成绩、父母学历和情绪感知能力是缺乏体力活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学生中缺乏运动的现象较普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的比例较高。学校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采取措施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外华侨华人(包括中资机构员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注及其防护认知,为开展国际抗疫提供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的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华侨华人新冠疫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大使馆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链接及二维码,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25份,57.6%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佩戴口罩,高学历者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人群(χ2=5.90,P<0.05); 51.2%知道如何正确洗手,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χ2=6.29,P<0.05);81.6%知道家庭或工作场所需常通风,88.8%知道要减少不必要外出/不聚集(餐),76.0%知道疫情期间需要与人保持安全距离,64.8%保证有1 m以上的社交距离;在有发热或症状疑似时选择边观察边了解边决定者占35.2%;对疫情表现出紧张、恐惧或担忧者占52.0%。 结论 非洲华侨华人对新冠疫情存在恐慌心理,对新冠防控知识和正确防护行为掌握不够全面,应进一步予以心理疏导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