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乔静  邓华聪 《重庆医学》2004,33(5):739-74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氯沙坦治疗,测定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肾皮质SOD、CAT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UAE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减少蛋白尿和肾脏损害,这可能是氯沙坦保护糖尿病肾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A组(n=11)为正常对照组,B组(n=11)为糖尿病为干预组,C组(n=9)为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AngⅡ水平、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收集2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及肌酐并心脏内取血检测血AngⅡ及肌酐。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RT-PCR,以-actin作为内对照。尿白蛋白排泄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血、肾组织AngⅡ在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肾组织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B组大鼠(0.62±0.17)显著低于A组(1.13±0.82,P<0.01)及C组(1.13±0.62,P<0.01)。尿白蛋白排泄在B组大鼠(2.18±1.98mg/d)显著高于A组(0.41±0.47mg/d,P<0.01)及C组(0.65±0.89mg/d,P<0.01)。结论氯沙坦处理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但不改变血液及肾组织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ALA干预组(ALA组),8周后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测.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BUN、Scr、UAER和血糖均显著增加;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示:DM组足突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及p-JNK/JNK均显著增加;Nephrin的表达显著降低.与DM组比较,ALA组BUN、Scr、UAER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及P-JNK/JNK均显著降低;Nephrin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ALA可能通过抑制DM大鼠JNK信号通路的活性,上调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痛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AA干预组(AA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各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测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BUN、SCR、UAER、血糖均显著增加(均P<0.01);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镜示:DM组足突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neph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AA组血BUN、SCR、UAER、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相似文献   

5.
吴永贵  林辉  钱浩  赵珉  周典  梁维龙 《安徽医学》2004,25(5):347-349
目的 探讨PKC抑制剂LY 3 3 3 5 3 1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建立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 ,3 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与糖尿病LY3 3 3 5 3 1( 10mg·kg-1·d-1,灌胃 )给药组 ,每组 10只。8周末观察体重、肾重、肾重 /体重及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变化 ,应用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并检测肾组织与尿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与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 LY3 3 3 5 3 1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肾重、肾重 /体重、AER及肾小球面积 (AG)、肾小球容量 (VG)及系膜区面积 (AM)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模型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 ,肾组织SOD、CAT、GSH -PX活性明显下降 ;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LY3 3 3 5 3 1给药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肾组织SOD、CAT、GSH -PX活性显著增高(P均 <0 .0 5 )。结论 LY3 3 3 5 3 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尿及肾组织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8只.糖尿病对照组(B组)16只.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C组)1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组每日以缬沙坦24mg/kg灌胃治疗84d后。测定大鼠的肾重/体重、血肌酐、肾小球平均体积、尿白蛋白排泄率、β2微球蛋白排泄率,以及血浆、尿液及肾组织内皮素(ET)含量。测定血清、尿液、肾组织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二氧化氮(NO2)、三氧化氮(NO3)含量,各组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4d后测得B组大鼠肾重/体重、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平均体积、尿白蛋白排泄率、β2微球蛋白排泄率均高于A组。C组大鼠各指标均低于B组高于A组。B组血、尿、肾组织NO2,NO3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且B组尿、肾组织NO2、NO3含量与尿白蛋白排泄率、Ccr、平均肾小球体积呈正相关。C组NO2、NO3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但仍高于A组。B组尿、肾组织ET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Ccr、平均肾小球体积呈明显正相关,C组尿及肾组织ET水平均低于B组.但其肾组织ET水平仍高于A组。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因阻碍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Ⅰ型受体结合,阻断AngⅡ对NO合成及ET释放的促进作用。抑制了肾组织局部NO、ET水平。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与糖尿病MMF 10 mg/(kg*d),灌胃为给药组,每组 10只.8周末观察体重、肾重、肾重/体重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变化,并检测肾组织与尿丙二醛(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MMF给药组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肾重、肾重/体重、AER的增加(P<0.05, 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 P<0.01);MMF给药组可明显降低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提高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P<0.05).结论 MMF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液和肾脏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通过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HbAlc、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体质量、血清和肾脏组织的SOD、CAT、GSH-PX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而SOD、CAT、GSH.PX的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基底膜增厚,厚薄不均,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空化,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舒洛地特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改善肾脏超微结构、防止基底膜增厚、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舒洛地特抑制糖尿病大鼠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组予姜黄素200mg/(kg·d)灌胃,为期8周.然后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及肾皮质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Alb/Cr)、肾重(KW)及肾肥大指数(KW/BW)明显升高;光镜示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和肾小球平均体积(MGV)明显增加;肾皮质NO水平明显增加.而姜黄素治疗组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能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O水平,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降低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变化与氧化应激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在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分子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2只体重180~220g的♂SD大鼠按阿霉素给药剂量随机分成4组。于给药第3周末测尿蛋白的变化,同时处死大鼠取肾皮质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小球Podocin蛋白的分布及半定量。结果①阿霉素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及肾皮质丙二醛(MDA)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中剂量组变化最明显。②正常对照组大鼠Podocin沿肾小球基底膜呈深褐色连续、线形分布;在中剂量组呈淡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分布;量化分析显示,阿霉素组肾小球Podocin免疫组化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中剂量组最显著。③肾小球Podocin蛋白免疫组化分数与肾皮质MDA浓度呈负相关,与肾皮质SOD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变化密切相关;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减少或缺失与以脂质过氧化反应为主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只)、糖尿病TLR干预组(DM+TLR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DM+TLR组大鼠予以TLR[0.4g/(kg.d)]灌胃,DM组和CON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一次性灌胃。干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取大鼠肾皮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采用体视学方法计数足细胞、计算足细胞相对密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测定血浆和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值、血糖和24h尿蛋白升高(P均<0.01);12周时DM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微绒毛化,足细胞计数减少(P<0.01)、足细胞相对密度降低(P<0.01)且nephrin表达减少(P<0.01)。DM+TLR组足突形态接近正常,基底膜增厚,但较DM组减轻,足细胞计数、足细胞相对密度和nephrin表达量均高于DM组(P均<0.01)。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在观察终点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1,P<0.05),MDA含量则升高(P<0.01,P<0.05);与DM组相比较,DM+TLR组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增加(P均<0.01),MDA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 TLR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足细胞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造影剂肾损害(CIN)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肾皮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CIN氧化应激和肾皮质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他46只作为糖尿病造模组。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影剂组(CM组);糖尿病+厄贝沙坦+造影剂组(ARB组)。注入造影剂48 h后收集血、尿标本,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造影后第2天摘取肾脏左肾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右肾检测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iNOS活性。结果:与DM组比较,CM组注入造影剂后Scr、NAG升高,Ccr下降,肾皮质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iNOS活性升高;与CM组比较,ARB组注入造影剂后Scr、NAG下降,Ccr升高,肾皮质MDA含量下降,SOD、CAT活性升高,iNOS活性下降。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CIN的发病过程;厄贝沙坦对糖尿病CIN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抑制CIN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K).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罗格列酮[5mg/(kg·d)]对DK组进行治疗性灌胃.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肌酐;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检测肾组织与尿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AS染色作肾组织切片分析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面积.结果 8周时,与DM组比较,DK组大鼠BG、TC、TG差异无显著性.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K、Ccr、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系膜区面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R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K组肾组织及尿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芪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其对肾足细胞保护及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模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黄芪菟箭合剂治疗组(CM组)、缬沙坦组(V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组)。CM组以10g/(kg·d)灌胃黄芪菟箭合剂、V组以40mg/(kg·d)灌胃缬沙坦。干预12周后,分别检测大鼠的肾/体重比、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肌酐清除率(CCR),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ZO-1、nephrin、caspase-3及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DM组的肾/体重比、ACR、CC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CM组和V组的肾/体重比、ACR、CCR较DM组均明显下降(P<0.05),CM组和V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DM组的肾皮质ZO-1、neph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caspase-3和NF-κB蛋白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DM组比较,CM组及V组的肾皮质ZO-1和nephrin表达量升高,caspase-3及NF-κB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菟箭合剂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高滤过状态、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其肾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足细胞、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普罗布考治疗组(DP).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计算肾肥大指数(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体积.结果 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R、TC、TG、SCr、BUN、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P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P组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能部分通过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DM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内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较DM对照组血糖显著降低(P<0.01),UAER明显减少(P<0.05),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下降,肾脏肥大指标改善(P<0.01).RT-PCR结果表明DM大鼠肾皮质CTGF mRNA表达升高,肾小球FN、Col Ⅳ沉积增多,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CTGF mRNA表达水平和Fn和Col Ⅳ蛋白表达均低于DM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AngⅡ含量,下调CTGF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附着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外侧,其足突之间的裂孔膜与肾小球基底膜(GBM)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位于肾小球基底膜的最外层,是阻止蛋白丢失的最后屏障.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的表达于足细胞的蛋白分子的发现,显示足细胞是一种具有特殊动力学的上皮细胞,在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和足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n=7),糖尿病组(D组,n=7),褪黑素治疗组(M组,n=7只)。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制造糖尿病模型。8周末生化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糖水平;比色法检测肾组织MDA和T-OC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ephrin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足细胞凋亡水平;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测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8周末,与N组相比D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加(P<0.05),血肌酐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D组相比,M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血肌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N组相比,D组肾组织MDA显著升高(P<0.05)、T-O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组相比,M组肾组织MDA显著升高(P<0.05)、T-O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8周末与N组相比,D组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ephr...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通络方剂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通络方剂组和α硫辛酸组。干预组大鼠分别予以通络方剂(0.4g/kg/d)、α硫辛酸(100mg/kg/d)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尿标本,测定肾重体重比,24h尿蛋白定量、BUN、Cr、Alb/Cr等肾功能指标,留取肾组织标本,体视学方法计数足细胞数量,计算足细胞相对密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的表达,同时测定肾皮质MDA含量和SOD活力。 结果:通络方剂组和α硫辛酸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DM对照组,足细胞计数和Nephrin表达量高于D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相比,通络方剂组和α硫辛酸组大鼠肾皮质MDA含量较少,SOD活力较高(p<0.05)。 结论: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降血压同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影响,以及肾脏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氯沙坦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减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的排出,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的含量,但使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结论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氯沙坦阻断AngⅡ的作用,降低肾组织局部醛固酮、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