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穴鼻通(双) 操作穴位区常规皮肤消毒,以1寸毫针刺入,针尖向鼻根部方向斜刺0.5~0.8寸,接以电针仪,脉冲电流采用疏密波,电流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15min.  相似文献   
2.
背景:激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是医源性疾病,增加局部坏死组织血流量可否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影响,以了解针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系。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6在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清洁级,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方法:采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电针治疗组用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生产的PCF-88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作用于环跳、髀关两穴,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后即刻及治疗2周后坏死局部组织血流量曲线。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即时血流量电针治疗组(0.50&;#177;0.08)mL/(g&;#183;min)与空白对照组(8.63&;#177;0.83)mL/(g&;#183;min)、模型组(4.30&;#177;0.89)mL/(g&;#183;min)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2周后电针治疗组局部组织血流量(6.19&;#177;0.61)mL/(g&;#183;min)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8.33&;#177;0.65)mL/(g&;#183;min)、模型组(4.44&;#177;0.72)mL/(g&;#183;min)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电针治疗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血供的是非即时的.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4.
背景激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是医源性疾病,增加局部坏死组织血流量可否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影响,以了解针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系.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6在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清洁级,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方法采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电针治疗组用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生产的PCE-88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作用于环跳、髀关两穴,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后即刻及治疗2周后坏死局部组织血流量曲线.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即时血流量电针治疗组(0.50±0.08)mL/(g·min)与空白对照组(8.63±0.83)mL/(g·min)、模型组(4.30±0.89)mL/(g·min)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电针治疗组局部组织血流量(6.19±0.61)mL/(g·min)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8.33±0.65)mL/(g·min)、模型组(4.44±0.72)mL/(g·min)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局部血供的是非即时的,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鼠。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Ⅰ组(给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2~4U/2d),糖尿病Ⅱ组(每日给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9~12U/kg体重)。喂养至12w,测定各组血糖,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尿肌酐水平和24h尿蛋白含量。运用比色法测定肾脏皮质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Ⅱ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Ⅰ组与Ⅱ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TC、TG、HbAlc明显升高;抗氧化酶中,TSOD、Cu—Zn SOD、CAT活性明显下降,GSH—Px活性则升高,Mn SOD活性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MDA水平明显升高。尿蛋白含量在糖尿病Ⅰ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而肌酐清除率则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虽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因其有创伤,又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更多的患者仍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各有特点.我们运用灸腰阳光穴配合推拿、仰卧旋转整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及单侧肾脏切除对大鼠肾脏功能结构的损害。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双肾淋巴管结扎组(2KL),左肾淋巴管结扎伴右肾切除组(1KL),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24 h尿蛋白和血尿肌酐。用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RT-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 I)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组织col I、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结果: 2KL和 1KL大鼠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1KL大鼠的肾脏损害尤其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2KL和 1KL大鼠肾组织中col I、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1KL大鼠的表达也明显高于2KL大鼠。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时间而加重。当淋巴循环障碍伴对侧肾切除时,损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