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常型银屑病核心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抓住疾病的中医核心病机,针对核心病机立法用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寻常型银屑病"血分发病"的发病学观点、"与血密切相关"的核心病机,"以血为纲"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以血瘀为主"的病理转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法:对1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参照国家标准归纳证候,并观察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经统计后,肾系证占68.0%,肝系证占19.8%,脾系证占6.1%,血瘀证占6.1%。结论:PCOS中医病机以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为本,血瘀、痰湿阻滞为标,其中肾阳虚是本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收集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填写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表,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证候在总体样本中的总构成比,由此得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化热证、瘀血阻滞证最为常见,其中肾阳虚证居多.结论: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本病病因病机及制定临床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及4个或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机复杂,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临床绝经女性CAS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症状、病史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筛选绝经女性CAS的危险因素。结果增龄,雌激素缺乏,鼾眠,嗜辛辣、甜食、咸味,被动吸烟,超重,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是绝经女性CAS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女性组与正常生育期女性组在雌激素水平、打鼾程度、肥胖、高血压、高血脂、CAS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证候分布在绝经早期以火热证居多,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雌激素水平降低,肝肾阴虚的程度愈甚。结论绝经女性CAS危险因素多端,其证候分布以火热证、肝肾阴虚证居多;阴虚火盛是绝经女性CAS发病的病理基础,阴虚失养、火盛灼脉是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2.0软件对该病的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122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虚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肝郁、湿热、阴虚与血瘀等;症状频次较高的有胃脘隐痛、大便稀或溏、胃脘胀满、胃脘灼痛等,胃脘胀痛、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胃脘刺痛、泛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次之。证候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和心脉瘀阻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证候归属中常见的3个证候,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探讨3个证候外在表现和内在的物质变化基础及证候本质,实现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循证心血管医学的根本要求和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阴虚、火热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4个证侯要素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证候分布、证候微观分析等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指出为了应该努力开展系统性研究,制定统一诊断、分型及分期标准,开展大样本临床调查,使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析拥有科学的依据和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抽样选天津市七家中医院两年内门诊和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SPSS13.0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机以气郁、痰阻为特征.2)哮喘缓解期体质特点与其发作期证候表现类型存在一定关系.[结论]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受缓解期体质特点的影响,其间也存在一定规律.2)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针对性较强,是对以综合判断为特征的传统辨证方法的有益补充.3)哮喘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末病理论的优势,提高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凡帆  庞鹤 《北京中医药》2012,31(3):172-175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30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同样方法对近10年主流《中医外科学》中脱疽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现代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候是热毒、气血两虚、血瘀、寒凝、脾肾阳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阳虚。脱疽在教材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热毒伤阴、气血两虚、血脉瘀阻,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气虚。结论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脱疽的辨证分型不适合用于指导本病辨证,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阐明本病关键病机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关联规则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中共包括四诊信息条目100个,其中出...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222例证候病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标准,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数据库,用SPSS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与脾虚最为密切,占59%;其次为肝郁,占4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与脾虚等密切相关,病位在肝、脾、胃,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脾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大样本慢乙肝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在慢乙肝不同病程中瘀热病机的临床分布特征规律。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比较瘀、热并见及瘀热相博病机证素临床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①慢乙肝不同病程湿、热、瘀、毒临床证候表征客观存在,热、瘀在所占比例分别为69.87%和68.29%。②慢乙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长,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病机证素出现比例增多。③"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两组间症状分布有差异,年龄、病程及舌脉分布无差异,两组数据合并后有426例重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瘀热互结病机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瘀"、"热"证候并见来体现,但并非完全等同于"瘀"证候+"热"证候。  相似文献   

15.
我院141例职工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职工体检中发现的141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本院职工体检中发现脂肪肝者进行调查.参照文献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蕴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5型.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频数法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其次为痰湿蕴结证.不同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 脂肪肝中医证候与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临床文献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提取证候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发病人群(儿童和成人)的证侯、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在证候分布规律对比方面,儿童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热妄行,以实证为主,成人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脾不统血,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在证素分布规律方面,儿童以血热、血虚、阳虚证素为主,成人以阴虚、血瘀、(火)热证素为主。血热妄行证和脾不统血证是儿童和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证候,其中儿童病性以实证居多,病机以血热更为显著,成人病性多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病机以脾气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疾病在不同时点、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体现出一定的证候演变、转化和兼夹。对某种疾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该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往中医证候研究多以证候分布、证候诊断标准、证候实质研究等为主,对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重视不够。近年来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所增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从研究方法角度加以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洁  殷海波 《中医杂志》2007,48(5):464-466
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脉证,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证候的规范化以及揭示证候本质的研究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近年的文献概述如下。1证候规范化研究1.1证候分布规律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客观分布规律和特点,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现代文献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7篇高血压病相关文献分成老年人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用SPSS13.0软件对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病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按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肝火亢盛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证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病证候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肾气亏虚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和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1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中慢性心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处理,得到文献中辨证分型等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各类型数据的分布规律。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②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③心功能等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是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病性类证候要素则以气虚和血瘀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病位以心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要素以气虚和血瘀为主。初步反映出了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