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大脑出血(ICH)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在阿加曲班(argatroban)注入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不同时间段的大脑出血模型,另设加药组,即术后30min及术后每天给予同等量的阿加曲班(3.0mg/kg,腹腔注射给药),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加药组及未加药组脑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未加药组在出血第2d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高,而加药组在出血后12h较高;出血后12hNF-κB的表达较加药前显著增加(P〈0.05)。加药组及未加药组NF-κB均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广泛表达;在脉络丛及室管膜细胞亦见阳性表达。结论进行阿加曲班治疗后NF-κB在出血后12h表达显著增加,NF-κB可能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起到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ICH)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的表达在阿加曲班(argatroban)注入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不同时间段的大脑内出血模型。另设加药组,术后30min及术后每天给予同等量的阿加曲班(3.0 mg/kg)。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注药前后出血脑组织MMP-9的表达。结果未加药组MMP-9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在出血后2d达到最高峰,之后又下降。加药后MMP-9表达的变化趋势消失(P>0.05),同一时相MMP-9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加药前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进行阿加曲班治疗后MMP-9表达无显著性改变,MMP-9在出血后脑组织可能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腔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脑出血(ICH)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损伤的可能性。方法:①研究阿加曲班对ICH及凝血酶注入后脑水肿、细胞损伤的影响。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只进针不注血);ICH组(50μL自体尾血注入右尾状核);ICH+阿加曲班干预组(50μL自体尾血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术后3和12h经腹腔给予阿加曲班0.9mg·kg-1,总量0.6mL);凝血酶组(10U·2μL-1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凝血酶+阿加曲班干预组(10U·2μL-1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术后3和12h经腹腔给予阿加曲班0.9mg·kg-1,总量为0.6mL)。各组均n=12,术后24h处死各组大鼠,每组中6只用于检测脑组织水含量,6只检测caspase-3免疫反应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数。②经腹腔注射阿加曲班对血肿容积的影响:建立胶原酶ICH大鼠模型组:注入Ⅰ型胶原酶+肝素;阿加曲班组:胶原酶ICH模型成功后3及12h分别经腹腔注入阿加曲班溶液0.9mg·kg-1,每次注入液体量为0.6mL,测定两组大鼠脑组织血肿血红蛋白的含量(测定血红蛋白A550值)以评价阿加曲班对血肿容量的影响。结果:自体血ICH及凝血酶模型大鼠在阿加曲班干预后,ICH组及凝血酶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1或P<0.05),脑组织水肿含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胶原酶ICH血红蛋白A值为(0.45±0.12),阿加曲班干预组为(0.46±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H后3~12h经腹腔注入阿加曲班可减轻ICH后的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性损伤,且没有血肿增大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与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的关系,以及观察阿加曲班对脑出血后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组(ICH组),脑出血+阿加曲班干预组(ICH+Arg 组),凝血酶注入组(TH组)和凝血酶+阿加曲班干预组(TH+Arg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以及凝血酶注入模型,术后3 和12 h经腹腔分别注入阿加曲班0.9 mg·kg-1体重.术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 ern blot和RT-PCR检测PAR-1的表达.结果: ICH组血肿周围和TH组尾状核区PAR-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ICH+Arg和TH+Arg组PAR-1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CH和TH组.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显示ICH+Arg和TH+Arg组的PAR-1蛋白和PA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CH和TH组(P〈0.01或P 〈0.05).结论:脑出血后PAR-1的表达水平与凝血酶有关,阿加曲班可抑制脑出血后的PAR-1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NR2A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凝血酶+阿加曲班组.各组在手术后48 h采用不同方法观察其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NMDA受体亚单位NR2A在72h达高峰,阿加曲班可以减少其在72 h时的表达.阿加曲班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结论 NMDA受体亚单位NR2A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阿加曲班通过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NR2A的激活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大鼠经立体定向分别向右侧尾状核区注入生理盐水60ul、无肝素自体血50ul+生理盐水10ul、生理盐水50ul+阿加曲班生理盐水溶液10ul、无肝素自体血50ul+阿加曲班生理盐水溶液10ul。实验大鼠于术后48小时断头处死,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学变化。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C组脑组织含水量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HE染色观察:B组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脑组织疏松;D组上述改变减轻;A、C两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阿加曲班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NR2A亚单位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凝血酶组、凝血酶+阿加曲班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48h,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的含水量。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出血后各时间点(0h、0.5h、6h、24h、72h、120h)血肿周围脑组织NR2A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1)阿加曲班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出血BBB通透性(P<0.05),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2)Western-blot结果显示,NR2A在6h时开始增加,72h达到高峰,在120h时基本恢复。阿加曲班可以明显减少NR2A在72h时的表达(P<0.05)。结论 (1)NR2A参与了凝血酶诱导的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2)凝血酶可能通过上调NR2A表达引起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 方法 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 1年8月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适合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加曲班组及对照组.阿加曲班组从术前2d到术后3d连续接受20 mg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进行阿加曲班治疗,2组其余药物治疗相同.阿加曲班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2h后采血监测凝血功能.对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9月门诊随访,6~9月住院复查DSA;以支架内再狭窄为主要终点事件,以目标血管重建、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及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事件. 结果 安全性结果:阿加曲班组患者围手术期间无出血事件、过敏反应及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性结果:(1)阿加曲班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阿加曲班组目标血管重建率(5.5%)低于对照组(1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3)围手术期间和术后随访9月2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脑卒中复发、心血管事件、死亡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x2=3.336,P=0.108;x2=1.090,P=0.481);术后9月:x2=1.193,P=0.527; x2=0.003,P=1.000;x2=1.090,P=0.481). 结论 阿加曲班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元DNA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神经元 DNA损伤 (主要是凋亡 )的关系。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 IC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 ,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 ,连续切片作 TUNEL染色和小胶质细胞组化染色。结果  ICH后 6h血肿周边组织可见 TUNEL 阳性细胞 ,72 h达高峰 ,1周时仍有较多量表达 ;小胶质细胞在 ICH后 6h表达明显增多 ,48h达到高峰 ,2周时仍有少量表达 ,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ICH后的 TUNEL阳性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 (r=0 .718,P<0 .0 5)。结论  ICH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导致大鼠神经细胞 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MT)后应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后实施MT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MT后给予标准化治疗,阿加曲班组在MT后常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再闭塞率,以及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阿加曲班组患者7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同时阿加曲班组的血管再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MT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再闭塞率,提高3个月生活能力,同时不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不同时间段的大脑内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不同出血时间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广泛表达。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在出血后12 h上升,2 d达高峰,之后下降。结论 NF-κB可能参与了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出血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血肿周围GFAP的表达规律。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于48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脑内GFAP阳性细胞数6h表达最强,在72h时表达最少,7d的阳性细胞数量比72h增加(P<0.05),但数量少于6h(P<0.05)。相应时间点出血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内GFAP的表达与脑水肿相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的修复作用具有二重性,即可以抑制也可以促进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大鼠用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经立体定向分别向右侧尾状核区注入生理盐水60μl、无肝素自体血50μl 生理盐水10μl、无肝素自体血50μl Argatroban生理盐水溶液(0.5μl/ml)10μl、含10U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50μl 生理盐水10μl、含IOU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50μl Ar-gatroban生理盐水溶液(0.5μg/ml)10μl.48h后,断头处死,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E两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与B、D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B组与D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别(P>0.05).HE染色观察:B组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脑组织疏松,神经细胞呈气球样变、坏死;D组可见注射部位脑组织水肿,脑组织疏松,炎症细胞渗出;C、E两组上述改变减轻;A组未见血肿及局部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阿加曲班可减轻凝血酶造成的脑水肿;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Gly14]-humanin(HNG)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NG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立体定向注射自体血制作ICH模型,假手术组仪插入针,HNG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侧脑室注射HNG,72 h后观察血肿周围胶质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变化. 结果 术后72 h,HNG治疗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形态与模型组比较胞体小,突起短、细;HNG治疗组血肿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X42阳性细胞数以及凋亡细胞数量005.3±10.19,173.2±21.72.26.1±5.97)较模型组(141.8±9.77,212.2±15.38,48.6±10.94)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HNG在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具有抗炎症性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源性等优点,能够有效阻止血栓进展,防止继发微血栓形成。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且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卒中均有治疗作用,此外,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肝素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治疗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就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4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他汀类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mg/d,48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NIHSS评分及有效率。治疗前完善头颅影像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7、14、30天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降低,以治疗后第30天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显效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发病6~48 h内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组(联合组)各62例; 对照组按分水岭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周,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阿加曲班; 3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 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NSE水平的变化; 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3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3组NIHSS评分、NSE水平均显著降低,Barthel 指数显著升高,联合组、丁苯酞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优于丁苯酞组(P<0.01); 治疗3个月后各组预后良好率比较,联合组、丁苯酞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优于丁苯酞组(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安全有效,并能降低NSE水平,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的规律及黄芪注射液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160只)脑出血模型.制模后根据药物干预的时间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组,术后6 h组、12 h组、24 h组,每组32只)和出血对照组(共32只).各治疗组每日经腹腔给予黄芪注射液1次,各组分别于第4 d及第7 d处死.再从上述5组中各选取12只大鼠用于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法),观察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脑组织切片TUNEL荧光染色)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出血同时组(第4 d)、6 h组(第4 d、7 d)、12 h组(第4 d)]脑组织含水量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开始出现,3 d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各治疗组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出血同时治疗组和6 h治疗组比24 h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脑出血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机制之一;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例227例,发病48 h内; 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为阿司匹林组; 早期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72例为阿加曲班组; 早期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阿司匹林的患者107例为联合组; 3组均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血压血糖控制等治疗; 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方法为首日和次日以60 mg剂量+生理盐水500 mL于24 h内滴完,自第3 d起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生理盐水250 mL分早晚2次滴注,每次于3 h内滴完,连续5 d; 使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疾病高峰时、14 d、6月进行评定,比较3组疗效。结果 阿司匹林组、阿加曲班组和联合组入院基线资料比较,性别构成、年龄、入院血压、入院血糖、LDL-C、入院初始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14 d时NIHSS评分较峰值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3组NIHSS评分改善度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显著大于其余2组,而阿司匹林组和阿加曲班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15.379,P<0.05); 3组患者病程6月时mRS比较联合组要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其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2.376,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有效,联合抗栓治疗显示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