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 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依达拉奉,共治疗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t=3.270,P0.01;t=2.314,P0.05;t=2.946,P0.01),Barthel指数升高(分别t=-3.466,P0.01;t=-2.098,P0.05;t=-2.059,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其NIHSS评分均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而Barthel指数高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高于丁苯酞治疗组的57.14%和依拉奉达治疗组的54.29%(χ2=4.242,P0.05;χ2=5.245,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6.6之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表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可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3—2012-12我院收治的110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与长春西汀,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6)分,而Barthel评分(74.6±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扩容、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经知情同意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106例CWS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参麦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4 d,两组均同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BF比值、CBV比值较对照组提高,MTT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有利于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n=40)、丁苯酞组(n=40)、马来酸桂哌齐特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及180天分别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联合治疗组有很好的协同作用(P<0.01)。治疗后第14天的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9,P=0.002),且使用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01)。治疗后第180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有疗效(P均<0.01),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联合治疗组有1例、丁苯酞组有2例、常规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定量脑电图对急性期脑 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监测意义。 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 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慢 波化比率(Deltaratio, Symmetry theta/alpha+beta rate,DTABR)等数据。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3.58±2.72)分 vs(6.33±2.63)分]、Barth el指数评分 ([ 68.20±26.83)分 vs(66.12±24.45)分]、DTABR([ 2.83±1.20)分 vs(4.10±1.72)分]的变化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 床疗效的监测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n=48)、B组(n=48); A组实施神经介入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 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2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计算梗死体积,检测2组凝血功能指标[D-D,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lCAM-1)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D-D,FIB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2周后B组均明显较A组低(P均<0.05); 治疗2周后2组梗死体积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小(P均<0.05),且治疗2周后B组明显较A组小(P<0.05); 治疗2周后2组PT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延长(P均<0.05),且治疗2周后B组明显较A组长(P<0.05); 治疗2周后2组血清NSE,slCAM-1水平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2周后B组较A组低(P均<0.05); 治疗3个月后B组预后明显较A组优(P<0.05)。结论 对AIS患者实施神经介入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血清NSE,slCAM-1水平,显著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共4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SD诊断标准,共纳入102例PSD患者。随机将PSD患者分为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各51例,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且研究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NIHSS评分,提高神经功能康复,促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 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通过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判断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 结果 治疗组侧支循环的建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治疗组的NHISS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为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1为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2仅常规治疗,疗程均14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采用口服阿司匹林、他汀以及常规脑细胞保护、神经营养等治疗,血压高者加服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12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分为丁苯酞组53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给予脱水剂,胃黏膜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扩血管药、活血化瘀中药、脑保护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丁苯酞组于发病24 h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于入院第4~5 d采用CT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于入院时、第2周及第3个月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丁苯酞组37例(69.8%)建立侧支循环,对照组38例(55.9%)建立侧支循环。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建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及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丁苯酞组比较,对照组第2周及第3个月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可促进脑梗死部位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梗死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入院首次负荷量阿司匹300 mg、氯吡格雷300mg嚼服,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mg,均连用14d.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8 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2组症状及体征进展的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进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丁苯酞加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阻止梗死的进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