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318名农村中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阳性检出率(81.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18.2%)(P<0.05);女性留守儿童在MHT的过敏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这4个因子水平及全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P<0.05);非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比留守儿童要多,社会支持的亲密感、价值肯定、个体情感支持、陪伴娱乐支持、信息支持和帮助6个维度与MHT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延安地区某县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60名小学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延安地区某县农村留守儿童各因子均分在3.6 ~10.3,各因子≥8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82.0%,身体症状42.67%,过敏倾向18.67%,对人焦虑12.67%,孤独倾向9.33%,自责倾向9.33%,恐怖倾向7.33%,冲动倾向4.0%;男生和女生在恐怖倾向方面的检出率有差异(r=5.57,P<0.05).全量表总分为45.6 +10.结论 延安地区某县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尤其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等方面,对农村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齐齐哈尔所属地区5所农村学校338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5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量表中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在对支持利用度维度上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主观支持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倾向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呈负相关。结论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的1 11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在本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见面时间长短不同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之间呈负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照顾人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父母和照顾人文化程度偏低及与父母见面时间间隔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量表,对重庆市三峡库区922名库区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4%,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3.393,P=0.084)。②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去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这2个因子外,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它6个子因素得分均成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与库区非留守儿童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心理健康总分、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上差于非留守儿童。且心理弹性高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健康教育可着重从这几点出发,具有针对性地改善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山东省平度市410名留守儿童和435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焦虑倾向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t=2.768~23.129,P<0.01),自我意识总分、行为、焦虑和合群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12.274~-2.543,P<0.05)。留守儿童在一些因子得分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t=-13.853~3.071,P<0.05)。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和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呈负相关(r=-0.305、-0.296,P<0.01);对人焦虑与焦虑、合群呈负相关(r=-0.189、-0.215,P<0.05);孤独倾向与合群呈负相关(r=-0.187,P<0.05)。结论 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注意.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国内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这就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900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对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留守儿童EPQ的P分、N分[(5.25±2.56)分、(9.48±5.33)分]高于对照组[(4.79±2.16)分、(8.10±4.97)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留守组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组的47.6%(χ2=21.25 P <0.01); 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显著性(χ2=13.78,P <0.01).留守儿童CES-DC得分[(18.24±8.65)分] 高于对照组[(15.85±7.45)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上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P <0.01).年龄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将我省自然行政村范围内随机2所小学1~6年级留守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6~11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编制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对回收有效问卷共558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问卷中家庭组成填写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单亲留守组(n=270)和双亲留守组(n=288),单亲留守组儿童父母仅有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抚养儿童,双亲留守组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儿童;再根据教育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学校教育组(n=317)和家庭教育组(n=241),学校教育组儿童仅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儿童接受学校及家庭教育。根据问卷填写结果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双亲留守组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亲留守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单亲留守组(P<0.05);学校教育组儿童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家庭教育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家庭教育组(P&...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