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山楂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山楂质量标准的规 范化研究,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杨书斌等人历时5 年圆满完成。研究首次证实,山楂中的化学成分金丝桃苷、熊 果酸能有效降低血脂,枸橼酸能明显增加胃蛋白酶活性。这项 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招标课题,首次从山楂中分离出牡荆 素鼠李糖苷,并确定了立体结构。证实牡荆素鼠李糖苷是山楂 的专属性成分,建立了定性的鉴别方法和对金丝桃苷的含量 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以及中药山楂的规范化质量标准。在 “鉴别”项下,增加了用聚酰胺TL…  相似文献   

2.
山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目的:从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的成熟干燥果实寻找中药山楂中的专属性成分和降血脂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 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UV,IR,EI-MS,FAB-MS,1HNMR,13CNMR,HMBC,HMQC和13CGASTE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山里红成熟果实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7,4′-三羟基黄酮-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I),即牡荆素鼠李糖苷(vitexin rhamnoside),金丝桃苷(hypeoside,Ⅱ),枸椽酸(citric acid,Ⅲ),牡荆素(vitexin,Ⅳ),槲皮素(quercetin,Ⅴ),熊果酸(ursolic acid,VI),结论:化合物I为中药山楂中的专属性成分,首次由山里红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山楂中的降血脂主要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3.
承德产山楂叶中总黄酮和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月份承德产山楂叶中总黄酮以及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及动态分析,以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并分析其不同月份含量的动态变化.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山楂叶总黄酮及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含量6月份最高,牡荆素、芦丁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若以提取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为目的,建议6月份采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灌胃给予山楂叶提取物后牡荆素、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给予山楂叶提取物(1、2、4 g/kg)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经甲醇处理后,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通过Agilent ZORBAX XDB-C_(18)(3.5μm,2.1×50 mm)色谱柱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电喷雾离子化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牡荆素、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分别在0.5~500.0 ng/mL(r=0.998)、1.0~1 000.0 ng/mL(r=0.999)、1.0~1 000.0ng/mL(r=0.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大鼠血浆中牡荆素、牡荆素-4"-O-葡萄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同时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楂中绿原酸、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山楂中所含的上述7种成分为指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金丝桃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及相对保留时间,计算各成分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7种成分含量,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测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SD均3%。结论:建立的同步测定山楂中绿原酸、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山楂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山楂叶总黄酮的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成药》2007,29(12):1745-1748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的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山楂叶总黄酮中的牡荆素鼠李糖苷浓度,计算其有效渗透系数.结果牡荆素鼠李糖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有效渗透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山楂叶总黄酮的浓度为0.05~0.5 mg/mL时,牡荆素鼠李糖苷的有效渗透系数均大于0.2×10-4cm/s,并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地高辛后,都能显著提高牡荆素鼠李糖苷的有效渗透系数.结论山楂叶总黄酮中的牡荆素鼠李糖苷属于高渗透性药物,其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无特殊的吸收窗,P-糖蛋白介导了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7.
龚青  张叶萍  祝明 《中草药》2005,36(3):448-449
山楂叶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unge的干燥叶,具有调血脂、降血压的功效。山楂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素、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有机酸类化合物及一些微量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调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氧及心律失常等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里红叶中(Crataegue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薄层色谱、葡聚糖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吸收,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化合物牡荆素-2″-O-鼠李糖苷及牡荆素-4″-O-葡萄糖苷。结论:牡荆素-2″-O-鼠李糖苷及牡荆素-4″-O-葡萄糖苷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归一化法达99%。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牡荆素葡萄糖苷单体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的研究,为其在动物体内全面的药代动力学的探索增加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由液相色谱得到的数据。结果:小鼠口服牡荆素葡萄糖苷后的吸收过程是迅速的,在胃肠道的环境下处于一个弱吸收,在小鼠体内存在肝肠循环,还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首过效应,被代谢成其它化合物。结论:建立了两种测定小鼠生物样品中牡荆素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一种用于血浆和组织样品,另一种用于排泄物尿液和粪便。两种方法都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和可重复性。得到的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填补了山楂叶中牡荆素葡萄糖苷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空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时中性粒细胞(PMN)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HUVEC为实验对象,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检测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对HUVEC缺氧60 min复氧30 min和复氧240 min时PMN黏附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观察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奥沙恩注射液对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CD18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氧60 min后可见HUVEC皱缩,变形;复氧30 min,模型组PMN HUVEC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黏附现象,正常组细胞之间黏附较少,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MN-HUVEC黏附较少。复氧240 min处理的细胞各组情况与复氧30 min相似。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均可显著抑制复氧30 min和240 min时PMN-HUVEC之间的黏附,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可显著抑制HUVEC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且奥沙恩注射液和牡荆素葡萄糖苷均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PMN表面几乎不表达CD11/CD18分子,但缺氧复氧30 min和240 min处理的HUVEC上清液孵育中性粒细胞30 min,可增强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且第1个时相即复氧后30 min时PMN HUVEC的黏附比第2个时相点更为明显。复氧时经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处理的HUVEC上清液可抑制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降低PMN HUVEC黏附,这可能是山楂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保护心脏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1H-NMR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传统生化指标分析,研究炮制对山楂促消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喂饲特制高蛋白、高热量饲料复制食积模型,以小鼠小肠推进率和大鼠胃肠道激素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应用~1H-NMR测定大鼠血清,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给予大鼠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比较各炮制品对食积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山楂各炮制品组对于食积因素引起的小鼠肠推进障碍及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均有改善作用,且以焦山楂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根据S-plot图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单因素ANOVA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筛选出3-羟基丁酸,甘油磷酰胆碱(GPC),N-乙酰糖蛋白,O-乙酰糖蛋白,氧化三甲胺,丙氨酸,乙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亮氨酸,乳酸,葡萄糖共13个与食积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给药后山楂各炮制品组引起的代谢变化,发现焦山楂组对O-乙酰糖蛋白、谷氨酰胺和GPC的回调趋势更接近空白组,其余代谢产物组成与净山楂组和炒山楂组基本一致。结论:山楂炮制后消食导滞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焦山楂改善食积疗效最为显著,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及能量代谢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质量常数法对山楂饮片进行等级评价研究。方法:以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13批山楂饮片为研究对象,建立山楂饮片的质量常数,并用于山楂饮片的等级划分。结果:山楂饮片分为3个等级,一等品为质量评价结果在前20%的饮片,其质量常数(A)≥54.99,二等品为质量评价结果在20%~50%的饮片,其34.37≤A<54.99,其余为三等品,其A<4.37。结论:中药质量常数方法用于划分山楂饮片等级是可行的,能客观地反映不同等级山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羟甲基糠醛(5-HMF)的相关性,探讨气味变化机制。取净山楂炮制成山楂炭过程中的不同样品,采用电子鼻获取其气味传感器响应值,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法(SQC)客观描述山楂炮制过程气味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5-HMF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二者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QC模型显示出山楂炒制过程气味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5-HMF的含量先升后降;相关性分析显示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HMF呈显著性相关(P<0.05)。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HMF含量变化有关,糖降解反应及美拉德反应可能是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孙净云  吴建华 《河南中医》2010,30(3):248-250
目的:对微波法炮制山楂饮片的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通过对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水分、浸出物及外观评定研究山楂饮片的微波法炮制工艺。结果:山楂饮片外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楂炮制品的内在质量变化。将工艺条件与比色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粉末颜色比外部颜色更有显著性,以粉末颜色进行评价,得试验范围内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4min,火力100%,重量260g。结论:微波法炮制山楂比传统炮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在实验应用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产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考察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质量。方法 用HPLC和滴定法分别测定15批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中金丝桃苷和有机酸含量,并考察样品中熊果酸TLC鉴别实验和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 各样品中均可检测出金丝桃苷色谱峰,且金丝桃苷是山楂饮片中黄酮类成分的主体;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中金丝桃苷含量、有机酸含量、熊果酸TLC鉴别和各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加工法对药材中上述检测值有较大影响。结论 本实验为山楂药材及炮制品饮片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含山楂方剂共308首,涉及中药499种,常用药物组合34个,主治疾病18种,选取其中高频药对"山楂-陈皮"、"山楂-茯苓"及2种高频疾病"积滞"、"腹泻"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山楂不同药对中作用方向大致相同,在不同疾病中治疗作用各异。《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多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常与理气健脾药同用,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组方规律反应出山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为山楂临床科学化应用及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山楂药材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采用Kromasil C18(150mm×4.6mm,5u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pH=3.0,72:18),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熊果酸在2.002 4~20.024μg/mL(r=0.999 8)范围内呈线性;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山楂药材中熊果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复方降脂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山楂、甘草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比色法测定方中主药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处方中丹参、山楂、甘草所含主要成分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比色法测定方中主药绞股蓝总皂苷的测定波长为 4 96 nm,工作曲线在 0 .0 7~ 0 .5 2 m 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4 %。RSD=0 .78%。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复方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少芳  江海燕  欧艳萍 《中成药》2000,22(12):841-842
目的:探讨炮制对山楂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滴定法对山楂生品、5种不同炮制品及现代烘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与生品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温度对山楂中有机酸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从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中提取RNA的最佳方法。方法:对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考察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经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RNA的效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蛋白定量仪检测RNA质量。结果:Trizol法、改良Trizol法对成熟期山楂果实RNA提取效果不佳,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几乎看不到条带;经典CTAB法对各发育期样本RNA提取质量均不理想;改良CTAB法对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总RNA有良好的提取效果,A_(260 nm)/A_(280 nm)均在2.0左右,28 S和18 S条带完整,满足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反应的需求。结论:建立的改良CTAB法是一种有效的山楂果实总R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RNA的提取,为开展山楂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