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HPLC测定吴茱萸及其制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及其制剂华佗再造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色谱条件包括:吴茱萸药材: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1.0ml·min-1,内标物为醋酸甲羟孕酮;华佗再造丸: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1,内标物为联苯;紫外检测波长均为225nm。结果: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浓度范围均为5~50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6.6%和96.4%;批内RSD分别为0.8%~1.5%和1.1%~2.3%(n=6);批间RSD分别为2.3%~3.6%和2.5%~3.9%(n=6)。华佗再造丸中二组分的线性浓度范围均为0.5~20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4.6%。经测定,同种不同产地的4种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分别为0.118%和0.092%,0.213%和0.106%,0.581%和0.609%,0.478%和0.459%;华佗再造丸中二组分的含量分别为0.1123mg·g-1和0.0981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味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乙腈-15 mmol·L-1SDS水溶液(20∶40∶40,pH 7.5)流动相,检测波长343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20和0.45~6.81 mg·L-1,盐酸小檗碱的回收率为99.21%,RSD=1.60%;吴茱萸次碱的回收率为101.40%,RSD=3.32%。结论采用本方法同时测定加味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同时测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并用于口服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并用3P87程序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32~32.0(r=0.999 6)和1.0~40.0 μg·L-1(r=0.999 2)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0%以上。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183.2±76.2)和(453.5±191.0)μg·min·L-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家兔口服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超声提取中试工艺研究.方法:以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运用中试型超声提取设备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常规回流提取比较.结果: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80 min,提取溶剂70%乙醇,液固比15∶1(ml/g).结论: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HPLC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中药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用超声震荡提取法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液用HPLC法分析,色谱柱:YWG-C18(10μm,250mm×4.6mm).流动相:水-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吴茱萸碱的回归方程为Y=56.47X 29.89,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范围为5~1000μg·mL-1,回收率为99.83%,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85%和1.40%;吴茱萸次碱的回归方程为Y=49.08X 27.10,相关系数为0.9999,线性范围为4.5~900μg·mL,回收率为98.72%,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63%和1.17%.本文所用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分别为0.387%和0.309%.结论:方法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单,耗费时间短.是检测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吴茱萸及其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a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四氢呋喃-乙酸(51∶48∶1∶0.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2℃。结果:吴茱萸碱回归方程:Y吴茱萸碱=10 300 000X-14 700,r=0.999 9,线性范围0.015~0.3μg;吴茱萸次碱回归方程:Y吴茱萸次碱=5 380 000X-6 610,r=0.999 9,线性范围0.012~0.24μg;吴茱萸内酯回归方程:Y吴茱萸内酯=227 000X-5 110,r=0.999 6,线性范围0.059~1.18μg。吴茱萸碱平均回收率为99.6%,RSD 0.65%;吴茱萸次碱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2%;吴茱萸内酯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4%。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梯度洗脱变换波长HPLC测定四神丸中有效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乙醇为溶剂,水浴回流提取,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LUNA C18色谱柱,柱温36℃,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96,290,360 nm程序变换?结果:4 种成分的理论板数,分离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等均达到定量测定要求?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神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41∶59∶1∶0.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不同产地药材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吴茱萸内酯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为吴茱萸药材中三种成分的同时测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吴茱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溶媒倍数、溶剂浓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吴茱萸醇提工艺的影响;以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质量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吴茱萸提取液逐步水沉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h;最佳逐步水沉纯化工艺为回收乙醇,离心,取沉淀加20倍量90%乙醇超声提取15 min,离心,取上清液,加1/4倍量水进行二次水沉.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可确保吴茱萸中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檗碱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 对AGS细胞TNF-α和IL-8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15 μmol·L-1和吴茱萸碱45 μmol·L-1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用弱于吴茱萸碱单用;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 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稍优于两药单用,两药联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的作用较两药单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联用增加AGS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作用优于两药单用。小檗碱具有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IL-8含量的趋势,而吴茱萸碱能够显著增强AGS细胞培养上清IL-8的含量(P <0.01),两药联用能够显著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的含量(P <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吴茱萸碱联用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小檗碱能够抑制吴茱萸碱诱导的AGS细胞IL-8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吴茱萸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吴茱萸药材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YWG-C18(250mm×4.6mm,1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8min为1.0mL·min-1,8-20min为0.5mL·min-1,20-35min为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测定的10批吴茱萸样品有15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24%~1.3%,相对峰面积的RSD为11.8%~59.3%。10批样品之间的重叠率均在0.80以上,共有峰占总峰面积均约在90%。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中药吴茱萸中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吴茱萸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疏毛吴茱萸提取工艺。方法:以疏毛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为指标,分别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疏毛吴茱萸水提、醇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疏毛吴茱萸总碱水提的最佳工艺路线为:用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醇提的最佳工艺路线为:用6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结论:两种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提供质量均一稳定的疏毛吴茱萸提取物。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油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并预测该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运用传统法和超声技术提取昊茱萸油,并采用初均速法预测昊茱萸油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技术提取的出油率为4.77%;其稳定性在293K时为t0.9=0.39年,f0.8=0.83年,t0.7=1.33年。结论:用超声技术提取吴茱萸油,可以提高提取率;吴茱萸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后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修彦凤  徐德生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3,34(4):320-322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四神结肠靶向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提取率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四神结肠靶向片的HPLC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论:优选提取工艺合理,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惠慧  陈祺松  田港  单琪媛  秦路平 《中草药》2021,52(9):2589-2596
目的采用谱效关联分析方法探索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抗炎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其抗炎活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24批吴茱萸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考察24批吴茱萸药材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关联指纹图谱色谱峰峰面积与抗炎活性的关系,并采用UPLC-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对吴茱萸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指认。结果 24批吴茱萸药材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NO抑制率为12%~82%,谱效关联分析共筛选出14个吴茱萸潜在抗炎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以及奎宁酸类成分、绿原酸类成分、喹诺酮类生物碱等。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及细胞内iNOS水平(P0.05、0.01)。结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为吴茱萸抗炎活性的Q-Mark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HPLC定量指纹图谱,为其基原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9批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建立吴茱萸HPLC定量指纹图谱,并通过HPLC-ESI-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色谱峰进行鉴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同时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进行区分,并对吴茱萸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吴茱萸药材的HPLC定量指纹图谱,标定13个共有峰,并通过液质联用进行了共有峰的鉴定。聚类分析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3种吴茱萸基原药材的鉴别。3种基原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和水仙苷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吴茱萸HPLC定量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不同基原的吴茱萸药材的有效区分,为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