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首先简述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瓶颈问题及严峻的挑战,提出应改变以事后检验为主要手段而不重视过程管控的药品监管现象,扭转业界忽视发展制药过程管控技术的局面,重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以制药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控制技术落后、质量风险管控措施不力、产品质量声誉不高等中药行业重大现实问题,从而突破中成药产品质量可控性差等难关。围绕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领域中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提议尽快构建具有中国原创特色的中药CMC(chemistry,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技术规则并推动其得到国际认可,同时设计了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制造方式为主轴、过程控制为重点的中药CMC技术架构。根据中医药临床特色及中成药生产特点,建议将药物分析学与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制药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管理工程学等学科相结合,创立中药质量控制工程学。进而,提出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模型及数字制药工程方法学,阐述了显著提升中药标准、实现中药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技术指导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是符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模式。为了指导该法的建立,统一并规范该法的研究及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应用,并证明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探讨并提出本技术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从该法的定义与分类、定量的原理与方法、色谱峰的定位与确认、技术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当中药指纹图谱(特征图谱)鉴别项或多指标含量测定项采用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时,按照本原则进行方法学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要分析并论述了方剂学研究现状及所面对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推进方剂学现代研究的新策略及技术方法。为探索揭示方剂功效物质组与机体生物调控网络间复杂的网状交互作用,提议开展"网络方剂学"研究,并概述了其研究框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血清蛋白质组与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乳腺癌诊断方法。方法 用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对7份正常人与14份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差异蛋白和代谢组模式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5呈高表达状态,尿中乳清酸核苷、1-甲酰化腺苷、S-腺苷-L-蛋氨酸及N^2-甲酰化鸟苷等4种核苷代谢物组成模式异常。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液内化学物质与正常人相比具有特异性模式差异。经肿瘤蛋白质组与代谢物组协同研究,有望建立肿瘤早期诊断新方法,进行肿瘤发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了综述。铁线莲属植物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化学结构类型包括三萜、黄酮、木脂素、香豆素、生物碱、挥发油、甾体、有机酸、大环化合物及酚类等,其中三萜皂苷、黄酮、木脂素是主要的结构类型。铁线莲属植物中的三萜皂苷主要为齐墩果酸型和常春藤皂苷元型,其中大部分为苷元的3位和28位均连有糖链的双糖链苷,只有少数为苷元的3位或28位接糖链的单糖链苷,有些皂苷的糖链上还有乙酰基(Ac)、咖啡酰基(CA)、异阿魏酰基(IF)、对甲氧基桂皮酰基(MC)和3,4-二甲氧基桂皮酰基(DMC)等取代基。其中的黄酮按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苷)、黄酮醇(苷)、二氢黄酮(苷)、异黄酮(苷)和酮,既有氧糖苷,也有碳糖苷,其苷元主要为芹菜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槲皮素。该属植物中的木脂素有Eupomtene型、环木脂素、单环氧木脂素、双环氧木脂素和木脂内酯。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广泛,目前尚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范围,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药物分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尿样核苷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条件优化方法。方法:用中心组成试验设计系统考察硼砂、SDS、pH 和电压等因素对尿样核苷类成分电泳分离结果的影响。采用色谱指数方程对分离结果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适应度函数。运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获取最优分析条件。结果:在优化的分析条件(15.7 mmol·L~(-1)硼砂,250.0 mmol·L~(-1)SDS,pH 9.60,电压14.8 kV)下,各核苷类成分在12 min 内得到较好分离。结论:本文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8.
RP—HPLC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0~10min,10%B;10~20min,10%B→27%B;20~30min,27%B→35%B],流速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nm(葛根素),281nm(丹参素和原儿茶醛),323nm(阿魏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浓度分别在0.745~149,1.79~357,1.58~315,0.775~155μ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各组分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2%~101%之间,RSD均小于3.2%(n=18);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1.5%(n=6);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23.9±0.2)mg·支^-1、(3.58±0.02)mg·支^-1、(39.0±0.1)mg·支^-1和(1.29±0.02)mg·支^-1。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反映通脉口服液中各味药的质量,适用于通脉口服液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方法 在石英毛细管(50.0 cm×75 μm)中,以75 mmol·L-1醋酸铵-0.1%冰醋酸甲醇溶液为电泳介质,运行电压15 kV,柱温25 ℃,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巴马汀和药根碱分别在1.99~99.5 mg·L-1(r2=0.998 5)和2.26~113 mg·L-1(r2=0.998 5)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RSD=4.2%)和100.9%(RSD=3.5%).结论 本实验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金果榄等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芍药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探讨芍药苷的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用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芍药苷溶液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同时观察加入聚山梨醇酯-80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20~120 mg·L-1内,芍药苷吸收未饱和,呈线性吸收,在低质量浓度下空肠与回肠吸收速率无明显差异,中、高质量浓度时回肠吸收速率要高于空肠,2 g·L-1的聚山梨醇-80对空肠吸收有促进作用,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芍药苷在小肠外翻模型中吸收遵循一级动力学,芍药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差异,芍药苷是p-糖蛋白的底物,聚山梨醇-80有利于提高芍药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