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卫国 《医学综述》2012,(20):3528-3529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对输尿管结石绞痛的镇痛作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的98例输尿管结石绞痛患者,根据适应证需要和家属意见分成电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用阿托品解痉止痛),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4%,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62.5%,电针治疗组镇痛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药物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3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8例,治疗组应用盐酸坦索罗辛加氢氯噻嗪加左氧氟沙星片,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典型肾绞痛再次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98例中,排出结石167例,排石率为84.34%:对照组198例中排出结石77例,排石率38.88%。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为2~8(5±3)d,对照组8~14(11±3)d。典型肾绞痛再次发生率比较,治疗组7例,占3.53%,对照组为28例,占14.14%。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用于辅助排出输尿管结石,减少肾绞痛复发,疗效肯定,无毒副反应,便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兆存 《医学综述》2011,17(1):150-151
目的评价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5~1.0 cm,随机分为2组:尿石通丸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尿石通丸和坦洛新缓释片)。随访4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疗法的干预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尿石通丸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89.5%、76.5%,其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的使用率及其他疗法的干预率分别为(6.10±1.57)d、20.0%、6.7%、13.0%和(9.31±1.60)d、48.0%、24.0%、2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尿石通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减少排石时间,缓解肾绞痛发生,减少其他疗法的干预率,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药物排石治疗。  相似文献   

4.
罗善高 《医学文选》2001,20(4):479-479
临床上常用麻醉性药品或解痉药缓解肾绞痛。然而 ,单纯用解痉药常常难以奏效。应用麻醉性药品虽可缓解肾绞痛 ,但有成瘾之虞。近年来 ,我们选用山莨菪碱、氯丙嗪联合用药治疗肾绞痛 12 0例 ,并与度冷丁进行疗效对比。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0例均为的肾绞痛发作病例 ,均在用药前确诊为肾或输尿管结石 ,且无严重的心、肺及肝脏疾患 ,按序号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及度冷丁组。联合用药组 12 0例 ,男∶女为 2 .1,年龄 (4 3± 9.5 )岁 ,发作时至用药时间 (5 .5± 4.7) h;度冷丁组 12 0例 ,男∶女为 1.8,年龄 (4 2±9.0 )岁 ,发作至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碎石率、排石率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碎石成功82例;3例结石上移至肾盂,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3±7.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1.7) d。术后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98.8%(85/86)。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发热6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输尿管末端结石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交替随机分组法将185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结石直径均<6mm)分为物理振动排石组和自然排石组.物理振动排石组93例,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其中46例伴有肾绞痛);自然排石组92例,采用多饮水、增加运动量等自然排石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排石疗效.结果 物理振动排石组治疗当天排石率74.2%(69/93),1周结石排净率89.2%(83/93),肾绞痛缓解率95.7%(44/46);自然排石组治疗当天排石17.4% (16/92),1周结石排净率45.7% (42/9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物理振动排石机排石可明显促进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排出,同时在缓解肾绞痛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7.
曲美他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家兔 4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药物干预组、再灌注对照组、再灌注药物干预组。观察缺血 30 min和再灌注 30 min对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 ,心肌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 ,以及心肌电镜学改变。结果 :1缺血药物干预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 ,除血清 MDA差异有显著性外 [(4 .0 9± 0 .4 0 vs4 .79± 0 .92 ) nmol/ ml,P<0 .0 1],血清 CPK[(132 2± 114 8vs14 98± 190 ) NU/ ml]、SOD[(32 4± 71vs2 88± 5 4) NU/ 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 5 )。 2再灌注药物干预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 ,血清 CPK[(15 12± 2 2 6 vs190 4± 2 0 3) NU/ ml]、MDA[(6 .0 9± 0 .6 9vs7.4 3± 0 .2 0 ) nmol/ ml]、SOD[(2 13± 71vs119± 5 5 ) NU/ ml],及缺血区心肌 ATP含量 [(1.4 0 1± 0 .2 4 8vs0 .6 2 9± 0 .175 ) μmol/ g]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 0 .0 1)。 3电镜显示 :各药物干预组线粒体结构改变分别较各对照组减轻。结论 :曲美他嗪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的代谢和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不同药物在促进排石、缓解症状中的作用。方法: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组1为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应用黄体酮20mg,肌注,2次/d;排石无糖颗粒5g,3次/d,口服;组2为实验组,ESWL治疗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82.5%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后的排石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陈粮  张琰 《吉林医学》2011,(35):7502-7503
目的:评价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0.4~1.0 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口服山莨菪碱5 mg,3次/d;氧氟沙星0.2 g,2次/d;排石冲剂1包,3次/d。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25 mg,1次/d;双氯芬酸肠溶胶囊50 mg,2次/d。统计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使用止痛剂例数。结果:A组排出结石15例,B组排出结石31例,B组排石率大于A组(P<0.05)。A组排出结石时间(7.8±3.2)d,B组排出结石时间(4.1±2.3)d,B组排石时间短于A组(P<0.05),使用止痛剂例数A组5例,B组1例(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排石率高,排石时间短,止痛剂使用例数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断药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方法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肾绞痛期抗生素防治感染+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每日饮水>2 000 mL;治疗组46例,常规治疗+口服坦索罗辛0.4 mg,qd,4周。结果对照组结石排出率52.27%,平均排出时间(13.21±6.32)d,治疗期间肾绞痛发作22次;60 min肾绞痛缓解有效率68.18%;治疗组结石排出率88.89%,平均排出时间(7.36±2.47)d,治疗期间肾绞痛发作6次;60 min肾绞痛缓解有效率84.44%,两组排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60 min肾绞痛缓解有效率,缩短排出时间,减少治疗期间肾绞痛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1.
长托宁、黄体酮和肾石通联用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时联合不同药物对镇痛和排石作用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按拟定的不同给药方案给药。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排石率分别为86%,95.3%,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和排石率分别为66.3%、66.1%。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时长托宁、黄体酮、肾石通联合应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制灌注液在大鼠肝脏低温灌注再复流过程中对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肝脏原位低温灌注再复流模型 ,行在体原位低温灌注 ,大鼠 10 2只。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4只 ,对照组 (C组 ) 2 4只仅行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 ,余各组分别用 0℃乳酸林格氏液 (A组 )、0℃自制灌注液 (B组 )、0℃UW液(D组 )灌注 2 0min ,各组在恢复血流 0 ,30 ,12 0 ,72 0min分别处死 6只 ,取血液和肝脏检测。观察低温灌注及再复流后血清透明质酸 (HA)、TNF -α、ALT、AST和肝组织学变化。其余 6只SD大鼠 (S组 )作正常对照。结果 :C组再复流 30 ,12 0 ,72 0min血清HA浓度为 (12 6 .8± 2 0 .8)ng/ml、(2 5 0 .0± 2 4 .1)ng/ml、(2 90 .4± 37.0 )ng/ml,分别高于乳酸林格氏液灌注组 [(6 8.0± 11.6 )ng/ml、(14 2 .9± 30 .1)ng/ml、(2 0 0 .0± 17.5 )ng/ml]和自制灌注液灌注组 [(6 7.5± 6 .7)ng/ml,(6 3.3± 16 .2 )ng/ml,(6 2 .1± 14 .6 )ng/ml]及UW液组 [(6 6 .3± 8.8)ng/ml,(6 6 .6± 2 1.2 )ng/ml,(5 8.8± 11.0 )ng/ml],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自制灌注液灌注组与UW液灌注组血清HA浓度在再复流 30 ,12 0 ,72 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再复流 30、12 0min时C组血清TNF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三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的下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裕新  田力  高巍  张少玲 《医学争鸣》2003,24(23):2113-2115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 tive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UC模型对照组 ,UC模型 +针穴组 ,UC模型 +非穴组 .在诱导产生UC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分别电针其相应部位 ,1 0d后同时处死 4组大鼠 ,观察其结肠质量、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TNF αmRNA表达水平、血清TNF α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UC模型对照组结肠质量 /体质量 (mC/mB)及MPO活性均显著增加 (8.5 3± 2 .5 9vs 2 .4 6± 0 .4 2 ,1 4 5 .2± 2 5 .3vs 2 4 .3± 7.8,P <0 .0 1 ) ;血清TNF α含量和结肠组织TNF 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上升 2 .5倍及 4 .3倍 (2 2 78± 1 70vs 894± 2 4 8,0 .98± 0 .1 1vs 0 .2 3±0 .1 1 ,P <0 .0 1 ) ;电针足三里穴后 ,mC/mB 和MPO活性显著降低 (5 .2 9± 2 .0 4vs 8.5 3± 2 .5 9,1 0 3.5± 35 .7vs 1 4 5 .2± 2 5 .3,P <0 .0 1 ,0 .0 5 ) ;TNF α含量和TNF αmRNA表达水平也分别减少 1 6 %和 4 4 % (1 91 3± 2 32vs2 2 78± 1 70 ,0 .5 5± 0 .1 3vs0 .98± 0 .1 1 ,P <0 .0 1 ) .非穴组与UC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够良性下调TNF α生成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采用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124例患者肾绞痛缓解,经1次碎石1周后X线及B超复查111例结石全部排净、排石率88.1%,另有10例经二次碎石后排净,5例经三次碎石后排净。结论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疗效迅速确切、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氧化亚氮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妇吸入氧化亚氮混合气体对分娩镇痛的效果 ,以及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 0 0 1年 7~ 9月临产初产妇 5 0例为观察组 ,使用Entonox(一种急救麻醉镇痛小型装置 )带自动控制活动阀的面罩 ,吸入含有 5 0 %氧化亚氮和 5 0 %氧气混合体 ,流量为 0~ 15L/min ,同期 4 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娩 ,结果 :观察组无痛分娩有 4 6例 ,占 92 % ,对照组为 0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0 1;总产程 :观察组 5 87.2 6± 36 .4 2min ,对照组 6 97.91± 37.5 8min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 ,P >0 .0 5。结论 :氧化亚氮是产科分娩镇痛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16.
洪辉斌  王乐浩  王博智  姚伟 《河北医学》2012,18(11):1552-1555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21-72岁,结石0.4-1.0cm,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g 2次/d)及中药排石汤(1剂 1次/d )治疗;坦索罗辛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2mg,1次/d).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天,随访至15天,观察结石排出率及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等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坦索罗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86.7%(3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26/45),两组的排石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坦索罗辛组的排石时间分别为7.51±2.34d、5.02±1.2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坦索罗辛组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为17.8% (8/45)和6.7%(3/45),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19/45)和28.9%(13/45),(P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能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发作频率,明显提高排石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应用消炎痛25 mg,3次/d,排石颗粒5 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是否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和药物的副作用。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率为45.0%,治疗组排石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20.0%和治疗组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几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鲁本辛片组)和治疗组(坦索罗辛组),对比2组患者2周后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平均排石时间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肾绞痛发生率、结石排净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平均排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具有口服方便、肾绞痛发生率低、结石排净率高、平均排石时间短和药物不良反应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对应激大鼠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 (MDA)和前列腺素 E2 (PGE2 )的影响 ,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 72只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 ,应激组和电针组 ,每组再按实验时间 1,3和 5d平均分为 3小组 (每小组 8只 ) .利用生化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 SOD,MDA和 PGE2 含量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 (UI) .结果 应激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 SOD明显下降 (17.0± 2 .9)μmol· L- 1 → (11.9± 3.4)μmol· L- 1 ,MDA明显上升 (4 .85± 2 .38) μmol· L- 1→ (7.5 6± 2 .48)μmol· L- 1 ,PGE2 明显下降 (2 .74± 0 .77) ng· L- 1 → (1.5 4± 0 .2 5 ) ng· L- 1 ,P<0 .0 5 .UI明显上升 (1.1± 0 .4)→ (2 8.0± 4.1) ,P<0 .0 1.电针组较应激组血浆 SOD明显上升 (11.9± 3.4) μmol· L- 1→ (17.7± 4.8) μm ol· L- 1 ,MDA明显下降 (7.5 6± 2 .48) μmol· L- 1→ (4 .14± 1.78) μm ol· L- 1 ;PGE2 明显上升 (1.5 4± 0 .2 5 ) ng· L- 1 → (3.2 1± 0 .38) ng·L- 1 ;UI明显下降 (2 8.0± 4.1)→ (19.0± 2 .3) ,P<0 .0 1.电针组 PGE2 实验 5 d组较实验 1d组明显上升 (3.2 1± 0 .38) ng· L- 1 → (4 .5 2± 1.0 6 ) ng· L- 1 ,P<0 .0 5 .结论 电针对  相似文献   

20.
咪唑安定配伍不同药物对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焱芫  熊利泽  卢保华  郑玉  郑恒兴 《医学争鸣》2002,23(15):1372-1375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与芬太尼、氟哌啶及氟哌合剂(氟哌啶与哌替啶 )配伍作为硬膜外辅助用药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 .方法 ASA II~ III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80例 ,按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4组 (n=2 0 ) :氟哌合剂组 (DP)、咪芬 (MF)、咪哌 (MP)合剂组及咪唑安定与氟哌合剂联合用药组 (MDP) .术前了解患者对镇静的要求 ,于硬膜外麻醉首剂量 5~ 10 m in后静脉给药 ,术中观察并记录给药后 10 m in内的 BP,HR和 Sp O2 变化 ,患者镇静程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于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情况有无遗忘及对麻醉效果的评价 .结果  6 9%患者对术中镇静有明确要求 ;4组辅助用药对循环呼吸的干扰无差异 .达到 Ramsay 4级镇静所需时间 MF:(1.5± 1.0 ) min,MP:(1.7± 1.1) min,MDP:(3.5± 2 .0 ) min、明显短于 DP组 :(5 .8± 2 .8) min(P<0 .0 5 ) ;而 MDP组维持 4级以上镇静的作用时间是 (115 .7± 16 .8) min显著长于其他 3组 [MP:(80 .0± 32 .1) min;DP:(6 8.0± 4 9.5 ) min;MF:(5 6 .4± 19.1) min](P<0 .0 5 ) ;伍用咪唑安定的 3组患者产生遗忘作用高于 DP组 ,且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P<0 .0 5 ) ,但各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MP与 MDP组舌后坠发生率较高 (P<0 .0 5 ) .结论 硬膜外麻醉时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