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12省(自治区、直辖市)膳食环境因素对7~17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膳食环境和体格测量数据,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膳食调查、个人-家庭-社区的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测量等体格检查方法。选择相关资料完整的14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50.71%;7~10岁年龄组占43.50%,11~14岁37.43%,15~17岁19.07%),结合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膳食环境数据,构建三水平(省-社区-个人)肥胖与否的二分类结局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膳食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确定其中危险因素的特性。结果鉴于对单独构建的"省-个体"和"社区-个体"二水平的空模型进行分层的随机效应检验时P值分别为P0.005和0.050P0.100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拟合了三水平(省-社区-个人)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各个水平其他指标的影响后,省国内生产总值(GDP)(OR=1.00006,P=0.001,95%CI 1.00003~1.00010)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OR=1.18317,P0.001,95%CI 1.10054~1.27200)与7~17岁肥胖呈正相关;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和15~17岁两个分组与肥胖呈负相关(11~14岁组OR=0.59518,P=0.049,95%CI 0.35465~0.99885;15~17岁组OR=0.13225,P0.001,95%CI 0.04716~0.37084)。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二分类Logistics三水平随机截距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为:截距(-2.23457,P0.001,95%CI-2.59581~-1.87334);省GDP系数(0.00003,P=0.007,95%CI 0.00001~0.00005);省人均食用油系数(0.10642,P0.001,95%CI 0.06365~0.14919);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年龄组系数(-0.56777,P=0.007,95%CI-0.97837~-0.15717),15~17岁年龄组系数(-1.36679,P0.001,95%CI-2.02890~-0.70469)。结论除个体因素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还会受到省级水平膳食环境影响,其中省GDP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影响较为显著;在个体方面,青春期前7~10岁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高风险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状况。方法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选取同时有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FFQ)法调查资料并满足要求的12 379名18~6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建立的食物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消费概率和消费量的模型,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量,并描述水果日常摄入量的分布。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为40.2%,人均每日水果消费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70.0)g/d。男性水果的消费频率达到每天一次及以上的人占17.4%,低于女性22.9%的水平。经过NCI法重新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日常水果消费率达9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3%和99.1%;人群水果日常摄入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4(3.2,58.3)g/d,其中男性为4.4(2.5,36.7)g/d,女性为9.0(4.1,78.6)g/d。结论经过NCI法调整,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大大提高,水果消费量的分布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偏低水平,远未达到水果推荐摄入量的最低要求,需科学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水果消费。通过将反映个体水果长期消费频率的FFQ与反映个体短期水果消费量的膳食回顾法相结合,将水果的非消费者和未消费者进行分离,兼顾食物频率与消费量之间的相关性,NCI法能够对水果的日常摄入量进行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4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有一肿物。由拇指大小逐渐增大,并伴有声音嘶哑。检查:颈前区胸骨上凹偏左侧可触及4cm×3cm×3cm的肿物,质软,活动差,可随吞咽上下活动。临床诊断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送检。病理检查肿物为卵圆形,呈发白色半透明状,约4cm×3cm×3cm大小,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为囊性,单房壁薄,约0.3cm,半透明。囊内为清亮液体。镜下: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其中可见甲状旁腺组织,呈条索状、团块状排列。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核呈圆形居中,胞浆染色淡,有的吴透明状,囊内村单层立方上皮。病理诊断:甲…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991-2009年中国9省区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人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合理膳食指导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laNS)1991—2009年7轮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连续72 h有完整膳食数据的7~17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该人群13均脂肪和胆周醇摄人量、脂肪供能比及脂肪食物来源,并与中同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人量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人群的脂肪和胆同醇摄入量增加,脂肪供能比不断提高.至2009午已分别达到65.8 g/d、240.0me/d和32.O%;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至2009年已达到57.0%。结论 中国9省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的要求,应适当控制高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人量。  相似文献   
5.
王惠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68-1969
目的:总结护理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诊治护理经过。结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住院3~14d。结论:做好隔离,遵循医嘱治疗和全面护理,就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02-06/2004-01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入卒中单元化病房的首次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一两天内和6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次评定均由专人进行。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心理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时两组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心理护理组轻度抑郁24例,对照组22例,差异不显著(P>0.05)。6周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组(19/60,4/60,χ2=12.1,P<0.01)。心理护理组无抑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4,26,χ2=11.1,P<0.01)。②护理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近(33.42±18.01,32.67±21.56,t=0.21,P>0.05),6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心理护理组较对照组更明显(76.67±19.55,50.42±22.56,t=6.81,P<0.010)。结论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积极影响,能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年代出生的成年居民的营养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3年调查时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2009年调查时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体格测量、营养素摄入量及生活方式因素作为评价居民营养状况的指标,利用SAS和STATA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年代出生居民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褶厚度、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2)80年代出生居民的脂肪摄入量、胆固醇摄入量、脂肪供能比、钙摄入量以及胆固醇和脂肪供能比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人群比例,显著高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能量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食盐摄入量、维生素B1摄入量、维生素C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以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超过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人群比例,显著低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3)80年代出生居民的吸烟率、饮茶率以及从事中、重度体力活动的人群比例,显著低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结论不同年代成人营养状况与生活方式存在代际差异,80后一代居民营养相关慢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期营养状况对成年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1991年到2006年间的6轮中在1991年调查时满2周岁、未满18周岁且每次调查时都保存在研究队列中并且有完整调查结果者。利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混合效应模型分别研究男女对象从儿童期到成年期BMI的变化趋势。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成年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概率。结果儿童期的消瘦、超重肥胖状态,对成年期显示出了轨迹性的影响。儿童期营养状况和父母教育水平是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男性研究对象蛋白质摄入每增加1g,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为0.991。女性研究对象能量摄入每增加1kcal/d,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为0.9997。结论儿童期的营养健康状况表现出对成年期健康状况会发生持续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2009年我国九省区成年人膳食维生素A(VA)摄入状况及在1989-2009年期间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9-2009年CHNS八轮调查中18-4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膳食视黄醇、胡萝卜素和总VA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作为VA摄入状况的评价指标。描述2009年分性别、年龄、地区的VA摄入水平;1989-2009年期间分地区的成年人膳食VA摄入状况、视黄醇占总VA的比例及总VA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比例的人群分布变化趋势。结果 2009年我国成年人膳食总VA、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68.0(μg RE/d)、1712.2(μg/d)和409.7(μ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郊区高于县城、农村。膳食总VA和胡萝卜素摄入量在1989-2009年间有升有降,变化不明显,视黄醇摄入量略有增加。视黄醇在总VA摄入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城市、郊区、县城、农村分别从1989年的60.6%、57.0%、57.7%、53.8%上升到2009年的62.1%、59.6%、63.0%、61.3%。膳食VA达到RNI以上的人群比例从1989年的36.1%小幅降至2009年的32.9%,变化不大。结论我国成年人膳食VA摄入状况尚可,1989-2009年间变化不明显,但仍需注意县城和农村的摄入下降趋势。视黄醇在总VA中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89-2009年中国18~45岁成年人膳食蛋白质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的8轮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定性资料的差异比较应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的差异采用非参数中位数检验和等级方差分析法。结果我国成年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72.3 g/d下降到2009年的66.7 g/d(χ2=348.9,P<0.0001),县城和农村成年女性下降幅度较大(约9.5 g/d)。过去20年间蛋白质供能比略微增加,成年男女达到或超过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5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男性:χ2=372.4,P<0.0001;女性:χ2=479.3,P<0.01);不同地区优质蛋白质比例增加了18~27个百分点,2009年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成年人摄入优质蛋白质比例分别为48.6%、44.5%、39.0%和29.1%,主要是动物蛋白的显著增加,而豆类蛋白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我国18~45岁成年人中仍有部分人群可能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动物蛋白过快增长,可能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今后仍需鼓励增加豆类蛋白质的摄入,引导中国居民选择合理平衡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