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氧预适应对离体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氧预适应对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型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MTT代谢活性、细胞凋亡率以及超微结构变化探讨低氧预适应对于神经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等检测初步研究可能机制.结果 低氧预适应后48、72 h给予缺氧/复氧细胞产生了一定程度耐受,与缺氧/复氧损伤组比较,细胞代谢活性有所上升.以低氧预适应后48 h给予缺氧/复氧刺激进行后续实验,与缺氧/复氧损伤组比较,凋亡率下降,SOD活性增高,MDA值较低,透射电镜下细胞结构正常细胞较多.结论 低氧预适应能够提高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耐受性,可能与SOD活性增高对抗缺氧/复氧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Wistar乳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用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确认,建立缺氧/复氧模型,NO采用Griess反应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NO的释放显著增高,钙拮抗剂川芎嗪对缺氧复氧损伤后NO的过度释放无阻遏作用,而参麦注射液则能抑制O的过度分泌。结论:缺氧复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O增多可能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有关,参麦可能通过抑制NO的过度分泌以对抗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1.4 mmol/L异氟醚处理的细胞活性比缺氧复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氟醚处理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神经干细胞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需要干细胞niche的调控,前期实验发现人参总皂苷可以显著增加中风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体外模拟神经干细胞niche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以研究人参总皂苷是否能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而促进中风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修复脑损伤?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模拟神经干细胞niche内复杂微环境条件下,人参总皂苷能否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VEGF增多,从而促进中风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方法:取1-3d的新生SD大鼠,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取孕16d SD大鼠,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利用Transwell装置,将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制备神经干细胞缺氧6h的脑中风模型。用含1μg/ml的人参总皂苷培养基作用1d,设置空白对照组。MAP-2标记成熟神经元,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缺氧6h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的MAP-2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ELISA检测人参总皂苷对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参总皂苷可显著增加MAP-2阳性细胞比例(P<0.01);人参总皂苷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48h可显著上调VEGF表达(P<0.01)。结论:人参总皂苷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增加中风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并促进其成熟,可能与人参总皂苷调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VEGF分泌,改善神经干细胞niche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脑缺血缺氧的损伤,导致体内神经干细胞巢微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人参总皂苷能够促进中风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脑缺血后缺氧后VEGF的表达。黄芪甲苷、麦冬皂苷是否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尚不清楚。目的:分别将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模拟体内复杂的神经干细胞巢微环境,研究黄芪甲苷、麦冬皂苷是否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启动脑损伤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材料:取孕15 d SD大鼠,用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利用Transwell装置,分别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有效成分组,于氧糖剥夺模型4小时后2h、4h和6h3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处理细胞和培养液,做ELISA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麦冬皂苷可显著增加Brdu、Tuj-1和Vimentin阳性细胞数(P<0.05),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麦冬皂苷通过作用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与黄芪甲苷、麦冬皂苷通过促进VEGF的分泌调控神经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瘦素对缺血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缺血缺氧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缺氧损伤组比较,瘦素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凋亡率下降(P<0.0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瘦素能够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从而抑制缺血缺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糖剥夺和缺氧 /复氧单一或联合因素对培养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和引起损伤的影响及其时效反应。方法 :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分为 3组 :无糖组 (D Hanks液 )、低糖组 (DMEM中含 2 .75mmol葡萄糖 )和正常糖组 (DMEM中含 5 .4 9mmol葡萄糖 ) ,各组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缺氧和 /或缺氧 /复氧。通以 5 %CO2 +95 %N2 混合气造成缺氧 ,以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作为细胞受损指标 ,噻唑蓝 (MTT)降解率评测细胞活力。结果 :①在正常氧培养 2 4h ,低糖和无糖培养的细胞LDH漏出率和MTT降解率并不出现明显变化 ;② 3组二项指标在缺氧培养的各时间点依次出现明显变化 ,无糖组为 8h(P <0 .0 5 ) ,低糖组和正常糖组为 12h(P <0 .0 5 ) ,2 4h(P <0 .0 1) ;③缺氧 /复氧引起 3组二项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其时间点分别为无糖组缺氧 4h +复氧 12h(P <0 .0 5 ) ;低糖组缺氧 8h +复氧 12h (P <0 .0 5 ) ;正常糖组缺氧 8h +复氧 2 4h (P <0 .0 5 ) ;④在同一缺氧和缺氧 /复氧时间点 ,指标值变化程度为无糖组 >低糖组 >正常糖组 ;且两项指标的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 ,呈反变关系。结论 :①氧、糖剥夺和缺氧复氧能引起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②氧、糖剥夺和缺氧 /复氧联合作用时能增加对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缺氧/复氧后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该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缺氧 /复氧处理后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以深入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 /复氧处理后基因表达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神经胶质细胞在缺氧和缺血再灌注等情况下基因变化规律以及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在损伤条件下相互依存关系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取人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作传代培养 ,传至第四代分组作缺氧 /复氧处理 ;用TRIzol试剂经过多个步骤提取制备好的星形胶质细胞样本总RNA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缺氧 /复氧处理后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利用GeneOntologyConsortium分析系统、OeneCards数据库和Pubmed检索系统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①基因表达谱 :在基因芯片测定了 4 0 96个点 ,共有差异表达基因 187个 ,其中 ,差异表达基因 187个 ,己知差异表达基因 4 6个 ,未知差异表达基因 14 1个 (EST片段 )。②已知差异表达基因 :在 4 6个已知差异表达基因中 ,表达下调的基因有 4 1个 ,表达上调的基因有 5个 ,未见报道的与缺氧 /复氧处理相关基因 2 3个 ,己报道的有 18个。③已知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 :共 10类 ,其中代谢 2 3个、信号传导 9个、细胞生长 3个、结构蛋白 2个、免疫应答 4个、运输 1个、细胞周期 1个、细胞增殖 1个  相似文献   

9.
新生鼠缺氧缺血时脑TPA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时脑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脑微血管基膜的细胞外基质降解的相前性。方法 一日龄SD大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缺血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12)。每组取4例脑测TPA活性,取8例脑用抗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标记。结果 在3个实验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而后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实验组的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无糖Krebs溶液再复氧复糖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利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氧糖剥夺(Krebs液) 缺氧12h再复氧复糖4h模型可成功模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增强、iNOS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提高.结论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具有显著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不同脑区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48,72,96,168h)组,于规定时间取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亚甲蓝染色及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缺失明显,缺血脑区微血管肿胀变形,白细胞粘附、浸润;缺血再灌注后24h皮质及海马ICAM-1表达均显著升高,48h达高峰。可维持7d。结论 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表达明显上调,介导白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疗法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患者9例,对角支供血范围广但对角支血管远端弥散病变且通畅欠佳或闭塞而无法进行旁路移植,将pCD2-VEGF121质粒注入患者左室前侧壁心肌中,3个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注射pCD2-VEGF121的局部心肌可见小血管形成,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疗法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提示VEGF基因疗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补充方法。为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氧后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尼龙网过筛、差速粘附等技术对新生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时,在培养液表面覆以液体石蜡形成低氧环境,常规培养作为对照,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丰富,可见少量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低氧星形胶质细胞表面伸出许多微绒毛样突起,线粒体肿胀,大量溶酶体形成。结论 低氧时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和修复并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154反义RNA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扩增人CD154膜外段基因,以及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CD154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Jurkat细胞中。应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观察Jurkat细胞的凋亡指标。结果 电镜观察CD154反义RNA转染的Jurkat细胞内可见凋亡小体,并且FCM检测显示一明显的凋亡峰。结论 CD154反义RNA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测定。方法 取新生小鼠脑组织,通过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差速粘附等技术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时,用0.125%胰酶-0.02%EDTA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原代、传代各取8例,吸取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TPA活性。结果 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大鼠脑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SD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动态影响,探讨异丙酚麻醉作用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其余各组注射异丙酚100mg/kg,在不同麻醉时期断头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与麻醉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与麻醉期组比较,恢复期组各脑区NOS活性明显回升(P<0.01或P<0.05),清醒期组NOS活性继续回升;与对照组比较,皮质、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产量均降低,其中脑干、小脑下降明显(P<0.05),麻醉期组进一步降低(P<0.01);恢复期组各脑区NO产量回升,其中脑干NO产量上升明显(P<0.05);清醒期组各脑区NO产量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皮质、海马、脑干NO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可降低不同麻醉时期大鼠各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此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NO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在异丙酚的全麻作用分子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人转铁蛋白(Tf)与甲氨喋呤(MTX)结合物(Tf-MTX)对人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体外细胞毒的特点。方法 采用氧化葡聚糖(Dex)T-40作为中介,联结Tf与MTX制备人转铁蛋白-甲氨喋呤结合物(Tf-MTX),用四甲偶氮唑蓝法与比较结合物对人肝细胞L-02及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体外杀伤强度。结果 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Tf-MTX对人肝细胞L-02作用48h的TC50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3.36倍,而TX对上述细胞作用1h的IC50是Tf-MTX的3.22倍。结论 Tf-MTX对肿瘤 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0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结论: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力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其与经济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24h三型NOS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24h,缺血中心区及部分边缘区内可见大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的胶质细胞浸润。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 脑缺血亚急性期胶质细胞iNOS表达上调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此期给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以减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两株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为实验模型,以硝普钠(SNP)为NNO供体,探讨NO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荧光染色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定性和定量地检测SMMC-7721和HepG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O供体SNP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同时也引起细胞坏死;SMMC-7721细胞对NO作用的敏感性较HepG2高。结论:NO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引起死亡,且两株细胞对其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