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香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既往文献筛选丁香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t获得丁香活性成分的相应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流感相关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丁香-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 1.1.2对丁香活性成分与流感关键蛋白和流感病毒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并构建其作用网络。结果:从丁香-活性成分-流感靶点-流感网络中获得rhamnazin-3-O-β-D-glucopyranoside、isoquercitrin、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rhamn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1,2,3,6-tetra-O-galloylglucose等28个丁香活性成分和MAPKs、TNF、AKT1、TP53、EGFR、CASP3、HSP90AA1等209个丁香治疗流感的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丁香治疗流感主要与激活免疫反应,调控酶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等生物过程和调控PI3K-AKT、MAPK、细胞凋亡、趋化因子、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作用网络显示28个活性成分可与HA、NA、M2等多个流感病毒蛋白结合。结论:丁香可能通过多成分与多个流感病毒蛋白结合,并作用于多靶点,调控多通路,进而影响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流感病毒复制,达到治疗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并将目标蛋白名称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PSD靶点基因;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治疗PSD的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v3.9.1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Tools-1.5.7软件对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共筛选得到柴胡活性成分17个,去重后对应靶点175个,疾病靶点852个,经Venny数据库预测到疾病-药物交集靶点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23个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0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芪-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NSCLC靶点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疾病和活性成分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成分;DAVID数据库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软件和AotoDock软件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经筛选共得到653个黄芪-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靶点和6178个疾病靶点,两者交集靶点154个。GO功能富集到747个生物过程、83个分子功能和1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1蛋白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均结合稳定。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讨归芍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得归芍地黄汤加减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TS疾病相关靶点,将二者靶点取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及网络拓扑分析。利用R语言软件及相关程序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网络拓扑分析后筛选出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归芍地黄汤加减方治疗TS的活性成分8个,交集靶点32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异鼠李素,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 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丹参-郁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取丹参、郁金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检索PCOS疾病相关靶点,将二者取交集后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再将共同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根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相关节点参数进行排序,使用AutoDock Tools将核心活性成分和筛选出的靶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丹参、郁金共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80个,其中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β谷甾醇等19种为主要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共157个。PCOS疾病相关靶点1 847个,交集靶点为93个,PPI网络及拓扑学分析显示AKT1、TP53、IL6、VEGFA、MAPK3、MAPK1是丹参、郁金治疗PCOS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丹参-郁金主要参与RNA信号转导、酶的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了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FoxO、HIF-1等20条相关性最高的通路。将核心靶点编码的蛋白作为靶点分别与对应的药物核心活性成分对接,结果良好。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验证,显示丹参-郁金可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对PCOS的疾病发生及进展起到一定的治疗、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虎杖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虎杖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将虎杖药效靶点与RA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获得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经R语言计算筛选出虎杖干预RA的核心靶点。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及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前5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10个虎杖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的203个药效靶点,检索得到4424个RA相关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39个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Ⅰ(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AKT1)基因、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基因、JUN、MAPK1、人v-rel禽网状内皮细胞过多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RELA)等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分子功能共35个,包括ATP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相关信号通路共117条,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均与基因AKT1、TP53、JUN、MAPK1、RELA对接良好,其中大黄素甲醚双葡萄糖苷与JUN显示出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虎杖可多靶点、多通路干预RA,为其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国玉  燕树勋 《中成药》2023,(4):1358-136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桥本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获得雷公藤多苷活性成分,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桥本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集基因,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工具SYBYL X2.0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雷公藤多苷活性成分30种,成分靶点82个,疾病靶点1 373个,交集靶点38个,GO分析8个条目,KEGG分析46条通路,成分-靶点网络的重要靶点与成分-桥本病靶点-通路网络的重要靶点的交集是CASP3、EGFR、MAPK1、MAPK8,雷公藤弗定B1是唯一与4个靶点均有关联的化合物。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雷公藤弗定B1与交集靶点结合良好。结论 雷公藤多苷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NF-κB、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用于介导细胞凋亡的CASP3、EGFR等多个靶点来治疗桥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四神煎治疗膝骨关节炎活性成分及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四神煎的有效药物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膝骨关节炎的疾病靶点,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接着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并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关键靶点-功能、关键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图;对交集基因、药物活性成分绘制中药药理调控网络;针对交集靶点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采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最后针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排名居前5位的基因及其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靶点取并集,去重复后得到四神煎的药物靶点491个,膝骨关节炎的疾病靶点共1 477个;在膝骨关节炎/正常样本之间共存在2 98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 539个基因在膝骨关节炎样本中为上调表达,1 449个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索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二陈汤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并使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基因名转换;应用GeneCards、DRUGBANK、TTD、OMIM数据库检索高脂血症的靶点;通过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基于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SYBYL软件进行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获取二陈汤靶点210个、高脂血症靶点1 575个,两者匹配后获得交集靶点120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前10个核心靶点依次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肿瘤抑制蛋白p53(Tumor Protein ...  相似文献   

11.
张涤  李慧洁  邓跃毅 《新中医》2024,56(5):187-19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尿C 方治疗IgA 肾病(IgAN) 的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 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 ADEM 和SwissTargetPrediction 获得尿C 方作用 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 和DisGeNET 平台获得IgAN 作用靶点;通过Venn 2.1 制作韦恩图获得尿C 方和IgAN 之间的交叉靶点并进行鉴定和可视 化,并利用STRING 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借助DAVID 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 和KEGG 富集分析并运用微生信在线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 和KEGG 富集分析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利用PyMol 软件得出对接结果。结果:共筛选得到尿C 方有效成分70 种及对应 1 363 个作用靶点,其中确定了10 个关键活性成分。IgAN 相关靶点1 593 个,除重复项后获得823 个疾病靶 点,交集靶点111 个。GO 富集分析得到706 个BP 条目,63 个CC 条目,123 个MF 条目。KEGG 富集分析得 到161 条与IgAN 显著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活性。 结论:尿C 方治疗IgAN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黄芩素等调控AGE-RAGE 信号 通路、IL-17 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灶军  王倩 《河北中医》2023,(6):1028-103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黄泻心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Gards、OMIM、Pharmgkb及DrugBank疾病数据库获取UGIB疾病靶点,并获取二者交集靶点,借助Cytoscape3.9.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挖掘出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及核心网络,采用R软件对交集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Tools及PyMOL等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三黄泻心汤加味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结果 共得到三黄泻心汤加味有效活性成分87个,UGIB疾病靶点3350个,二者交集靶点141个,富集得到GO中2149个生物过程条目,63个细胞组分条目,179个分子功能条目和168条KEGG通路。三黄泻心汤加味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等活性成分调节关键靶点ESR1、 MYC、 TP...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半夏泻心汤主要的有效成分和靶标。在GeneCards、OMIM、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寻找IBS-D的疾病效应靶点,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半夏泻心汤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对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网络,以解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对核心靶点展开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半夏泻心汤中含有143个活性化合物;化合物靶点与IBS-D疾病靶点有58个交集靶点;通过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推测半夏泻心汤治疗IBS-D的关键成分有槲皮素、汉黄芩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甘草查耳酮A、黄芩素等,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原癌基因蛋白Jun (JUN)、FOS、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 (RELA)、蛋白激酶B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地骨皮调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地骨皮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和OMIM数据库预测地骨皮活性成分靶点和高脂血症相关靶点,应用Venny 2.1取两者交集;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8.2软件绘制地骨皮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其调血脂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进一步探究地骨皮的调血脂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地骨皮潜在活性成分14个以及153个交集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主要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讨补肾骨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补肾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KOA相关基因数据.使用R软件获取补肾骨蚀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运行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关键蛋白进行对接.结果:补肾骨蚀方有效成分84种,相关靶点240个,KOA相关靶点2270个,交集靶点124个.GO富集显示包括生物过程相关条目2334条,细胞成分相关条目70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69条.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前列腺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1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初步验证了补肾骨蚀方主要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补肾骨蚀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骨代谢及抗氧化治疗KOA,这对后续方药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黄连-茵陈”药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获得“黄连-茵陈”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再通过GeneCard、CTD、TTD数据库筛选CAG疾病靶点,与“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聚类分析获取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k Tool、Pymol软件将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经筛选获得“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26种,筛选后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86个,CAG靶点639个,“黄连-茵陈”活性化合物成分与CAG交集靶点38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高于平均Degree值的靶点蛋白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J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牡丹皮、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将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平台筛选到的疾病和药对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后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2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使用Schr9dinger Maestro 11.8进行分子对接试验。结果:共得到牡丹皮、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活性成分58个和靶点95个,主要参与脂多糖应答、炎症反应、营养水平、氧化应激等方面的生物过程,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辅助性T17(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实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亲和力高。结论:牡丹皮-丹参配伍可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清肺化痰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清肺化痰方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Gards等多个数据库筛选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疾病靶点;然后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预测靶点取交集,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清肺化痰方中54个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67个潜在靶标改善AECOPD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槲皮素、木犀草苷、β-谷甾醇等成分与AKT1、IL6、EGF等靶标蛋白结合稳定。结论:初步揭示清肺化痰方可直接改善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以及其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钦  金智华  蔡亮亮 《新中医》2024,56(8):189-19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胆通胶囊治疗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HERB)、PharmMapper和Uniprot数据库搜索胆通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胆汁淤积症的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胆通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得到胆通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将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10.0软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ubChem数据库与PyMol、AutoDockTools软件将胆通胶囊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胆通胶囊的活性成分25个,获得疾病靶点1 039个。韦恩图显示,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92个。胆通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苏齐内酯、决明内酯、番泻苷E、20-殷金醇棕榈酸、(-)-儿茶素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与HCC相关的疾病基因,得到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治疗HCC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蛋白与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中有29种活性成分及410个靶基因,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以发挥治疗HC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可能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调节癌细胞、血管生成等相关靶标和途径,从而对HCC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