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胸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胸部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随着心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中可以观察到不少患者在“三伏天”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出现如胸闷、气短等症。目前未有明确的暑湿胸痹的治疗指南参考,西医在此方面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姚魁武教授作为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在治疗胸痹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传承蒲辅周和薛伯寿恩师的学术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胸痹于“三伏天”发病,其本质为长夏暑湿致病,患者多内虚为本兼有外邪侵犯,治疗当根据五运六气、四时节气等因时制宜,临证时补虚不忘泻实,扶正以补肾为主,侧重理气化湿,常应用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等经典方剂,依据症状,谨守病机,常配伍应用祛暑化湿,理气健脾药物,固本祛邪,每获良效。该文将结合临床治疗暑湿胸痹的典型验案,对姚教授用药经验进行介绍,为暑湿胸痹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五脏郁”是孙一奎继《内经》五郁发展而来,融《内经》五运、情志之郁论,易水学派之六郁论于其中,阐释五脏失调而出现的“郁”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心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且临床往往病程较长,常有多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不利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文章以“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之五脏郁为切入点,理论梳理与临证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心郁发之,双心同治;肝郁达之,调气为先;脾郁夺之,坤静乾运;肺郁泄之,气清治节;肾郁折之,制水守蛰”的治疗思路,提出在恢复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的总治则下注重五脏郁的辨治,使五脏生理功能归于调顺;且进一步归纳出五脏郁的辨证要点及遣方用药规律,附以典型验案举例说明,以期加深对心系病证病因病机的理解,并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亦丰富了中医学关于“郁”理论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 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姚魁武教授是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是北京市名中医身边工程姚魁武专家团队负责人。姚师在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姚师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升降失调密切相关。姚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升降平调法治疗心系疾病,注重脾胃、肝肺、心肾在脏腑升降中的调节作用,顺应脏腑升降之性,调和心之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机体升降出入、新陈代谢和谐有序的状态。姚师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调和为气机升降协调的关键,故治疗上姚师常选用四逆散调理肝脾升发疏泄之性,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助运以复升降之功,益心气,行心血,心有所养。姚师常通过降痰瘀浊邪,以复肺气肃降之功,助心行血脉,同时注重保护胃气,平调中焦,升降和合。临证常用桔梗枳壳、川芎苍术、黄连肉桂对药以升降气机、升清降浊、交通心肾。本章介绍了姚魁武教授运用升降平调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临证经验,分别从升降理论的溯源、升降理论与心系疾病的关系、升降平调法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验案举隅四个方面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