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影响观察。方法: 选择2015-
01~ 2017-12 在本院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病人68 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4 例,对照
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预后情况。结果: 观
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两组术后1d 疼痛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观察组术后2~ 5d 疼痛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给予肺癌手术
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可显著短缩病人术后康复时间,改善疼痛状况,对于减少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志方  叶一  蒋国强 《浙江医学》2018,40(22):2500-250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为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并且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复杂性及困难性手术增加,手术创伤加大,特别是老龄患者增多,使得脊柱手术后VTE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开始重视脊柱围术期VTE的预防。本文对脊柱手术后VTE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黏液促排剂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68 例接受功能
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病人分为实验组34 人、对照组34 人,两组病人均接受同一医师的鼻内镜手
术治疗及手术后鼻腔处理,实验组病人术前1wk 实验组开始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持续至术后4wk,而对照组
病人术前1wk 给予氨溴索片口服,持续至术后4wk。分别于术前、术后第4、8、12wk 对病人症状和黏膜愈合情况
进行评估及观察统计。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慢性鼻窦炎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均优于对照组( P < 0. 05) 。围
手术期桉柠蒎的使用能够促进分泌物的排出,提高手术疗效,以及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的愈合。结论: 在慢性鼻窦
炎围手术期的治疗中,桉柠蒎能明显改善鼻部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为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治疗提供新的辅
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期与结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1-01
~2016-12 来我院接受结肠癌手术的病人232 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
移度及TNM 分期数据,统计病人生存期及5 a 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病人术后
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及TNM 分期的平均生存时间相比,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及TNM 分期的5 a 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0.05) ,提示以上因素可以影响结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而性别因素与生存期无关。建立Logistic 回归
模型,并考虑影响病人生存期的各个因素,TNM 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结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因
素,关联强度为2.079和2.677。结论: 淋巴结转移度以及TNM 分期可以较好的预测结肠癌病人术后预期生存时
间,为临床结肠癌预后的预测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庞德春 《医学综述》2011,17(24):3793-3796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围术期低温可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增多,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和机制很多,围术期低温与麻醉和手术环境因素相关,麻醉期间体温调节防御机制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麻醉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现就有关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机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a 及T 1 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病人经尿
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aldder tumor TURBT) 的安全切缘。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行
TURBT 的Ta 及T 1 期NMIBC 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缘范围分为10 mm 组( 38 例) 、15 mm 组( 52 例) 、20
mm 组( 30 例) ,分析3 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对肿瘤复发进行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 20 mm 组手术时间
长于10 mm 组、15 mm 组,术中出血量多于10 mm 组、15 m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 mm 组术后出
血率为43.33%高于10 mm 组的15.79%、15 mm 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10 mm 组、15 mm 组
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0 mm 组切缘阳性率44.74%高于15 mm 组的17.31%、20 mm 组
的13.33%,复发率为63.16%高于15 mm 组的38.46%、20 mm 组的36.67%,平均复发时间短于15 mm 组、20 m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15 mm 组、20 mm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
性别、肿瘤数量、临床分期与NMIBC 病人术后复发无关( P> 0.05) ,切缘范围、切缘阳性与术后复发有关( P<
0.05) ; 采用Cox 回归分析显示,切缘范围减小、切缘阳性是NMIBC 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URBT 切缘范
围为15 mm 既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又不会增加降低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复发率; 另外,切缘范围减小、切
缘阳性是NMIBC 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较大,睡眠片段化及低氧血症是其中两个主要因素。OSAHS是麻醉期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发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并发症约为10%~20%左右,在上气道手术中尤为明显,围手术期须予以高度重视,将风险降至最小范围,及早发现并处理隐患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发生。本文就OSAHS手术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及规避方法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主要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对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954例,其中术后发生肺栓塞(PE)或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47例为VTE组,其余90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和术后48 h的D-Dimer。结果VTE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在VT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吸烟史、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48 h D-Dimer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术后48 h D-Dimer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D-Dimer水平为 2.175 mg/L时,其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84.6%。结论吸烟、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的风险因素,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对术后VTE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3 ~ 7 岁
鼾症手术患儿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 组( n = 20) : Ⅰ组( 舒芬太尼) 、Ⅱ组( 右美托咪定组) 、Ⅲ组
(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3 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吸入七氟醚,待患儿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 /kg,行
气管插管术。Ⅰ组诱导后采用舒芬太尼0.2μg /kg; Ⅱ组给予0.4μg /kg 右美托咪定泵注; Ⅲ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
0.2μg /kg,并且泵注0.4μg /kg 右美托咪定。3 组患儿麻醉维持均使用七氟醚吸入,行PSV 呼吸模式,术中严密监
测BIS,调节BIS 值在40~ 60 之间。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h 内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并观察患
儿在苏醒期有无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患儿一般情况各指标及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各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Ⅲ组与Ⅰ、Ⅱ组相比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苏醒期患儿发生恶心Ⅰ组6 例呕吐2 例,Ⅲ组恶心2 例。Ⅲ组患儿苏醒期安静合作。3 组均无呼吸抑
制、寒战、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能有效预防鼾症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的躁
动,提高患儿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术前风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性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进行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ADS患者,收集病史和手术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2例患者,35例(21.60%)在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心脏病、合并贫血、手术史、术中神经减压、术中脊柱截骨、术前Cobb角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脊柱截骨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其中脊柱截骨同时是主要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结论:ASA分级≥2级和术中实施脊柱截骨是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术前风险分层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吲唑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许多衍生物具有药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
法及改进方向,主要介绍了邻取代苯甲腈、取代芳香醛、全氟苯二甲酸、腙等为原料合成吲唑的方法、研究现状及
其发展前景,并对其生物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与糖尿病肾病( DN) 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
及内分泌科2013-06~ 2015-05 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 型糖尿病病人351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
查,根据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成NDR 组( 无视网膜病变) 、NPDR 组( 非增殖性视网膜
病变) 、PDR 组(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 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参考尿微量蛋白( ALB) 的排泄水平,分成NAU 组( 无
蛋白尿,ALB< 30mg /24h) 、MAU 组( 微量蛋白尿,30mg /24h <ALB< 300mg /24h) 、CAU 组( 临床蛋白尿,ALB >
300mg /24h) 。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与糖尿病肾病( DN) 的相关性。结果: DR
中各组之间DN 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着DR 损害程度的加重,DN 也逐渐加重,DR 与
DN 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在病变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
现能够预测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腮腺CT 影像色度学定量分析,为腮腺CT 图像和其它浓淡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定量
诊断找到了途径。方法: 各选取30 例经过病理确诊的罹患单侧良性及恶性腮腺肿瘤的CT 数字影像片,利用软
件Photoshop Extended 对患侧和健侧进行伪彩色处理并用直方图方法来测定其浓淡图像的灰度值,这些灰度值
不同于CT 值,分为0 到255 共256 个灰度级,属于计算机图像灰度值,同时通过SPSS 17. 0 统计包对腮腺健侧、
患侧灰度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对患侧和健侧进行伪彩色处理后,比较精确地分别测量得出患良、恶性肿瘤腮
腺的灰度值,结果显示,罹患有良、恶性肿瘤的腮腺图像经过伪彩色处理后,进行数字化直方图测量灰度值存在
明显差异,即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每两组间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供鉴别诊断使用。结论: 伪彩色可
以对黑白图像进行分层,从而使得人眼能够从经过伪彩色处理的图像中提取更多的图像信息,达到降低人为测
量误差、提高判读精度的目的。通过Photoshop 伪彩色处理并进行直方图测量后,可以得到正常腮腺及罹患良、
恶性肿瘤腮腺的灰度值均值,临床上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腮腺CT 图像和其它浓淡图
像和彩色图像的定量诊断找到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P63 蛋白的表达与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内
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 ~ 2016 年腮腺恶性肿瘤癌以及癌旁组织存档蜡块
标本40 例。标本经资深病理专家确诊,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证实术前均未经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S-P 法
检测P53、P63 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 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结果: 1.P53 蛋白在腮腺恶性肿瘤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其
表达与恶性度有关,而与病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2.P63 蛋白在腮腺恶性肿瘤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
癌旁组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其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恶性度无关。3.腮腺恶性肿瘤的
癌组织中P53、P63 蛋白的表达互相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P53、P63 蛋白在腮腺恶性肿瘤病人癌组
织中呈高表达,P53 蛋白表达并与生物学行为有关。P53、P63 蛋白有可能在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
定的作用,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24 例蒙古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
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05~ 2016-12 收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高血压病人224 例,分为汉族
118 例,蒙古族106 例。收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并测得其24 h 动态血压( ABPM) 各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行彩色多
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 及左室肥厚( LVH) 并进行对比。结果: ( 1) 蒙古族组饮酒率、体重指数
( BMI)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2)
蒙古族各组EH 病人24 h 收缩压标准差( 24 hSSD) 、日间收缩压标准差( dSSD) 、夜间收缩压标准差( nSSD、夜间
舒张压标准差( nDSD) 、3 级组24 h 舒张压标准差( 24 hDSD) 均显著组显著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0.01) 。蒙古族1、2 级组24 h 舒张压标准差( 24 hDSD) 及各组日间舒张压标准差( dDSD) 高于汉族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蒙古族组1、2 级和3 级组非勺型率、左室肥厚率、颈动脉内膜斑块、狭
窄率均显著高于对应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 蒙古族EH 病人24 h 各时间段收
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汉族病人,心脏、颈动脉损害率亦明显高于汉族EH 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cell,Trey)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
义。方法: 自2015-04~ 2016-04 连续性纳入于我院就诊胃癌病人68 例为研究组,同期纳入我院体检中心70 例
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s 及TGF-β1 表达水平; 分析胃癌肿瘤组
织CD4+、CD25+、Foxp3 Tregs 表达水平与血清CD4+、CD25+、Foxp3 Tregs 及TGF-β1 表达水平之间相关性; 以及
肿瘤组织CD4+、CD25+、Foxp3 Tregs 与胃癌病人病情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s 比例( t = 16.254,P = 0.000) 及TGF-β1( t = 5.841,P = 0.000) 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胃癌病
人肿瘤组织CD4+、CD25+、Foxp3 Tregs 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s( r = 0.793,P= 0.000) 及TGF
-β1( r = 0.690,P= 0.000) 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胃癌病人血清及肿瘤微环境CD4+、CD25+、Foxp3 Tregs 表达
水平与病人TNM 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性相关( P<0.05) 。结论: 肿瘤组织CD4+、CD25+、Foxp3
Tregs 表达水平与胃癌病人疾病严重程度息息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与A/California/4/2009病毒序列比较同源性在99%以上,本实验旨在比较两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研究感染力强弱。方法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California/4/2009(CA4)两株病毒分别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CA7 MLD50为101.24/0.05 mL,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 d。结果相同TCID50的CA7和CA4病毒感染小鼠,CA4感染小鼠后14 d内死亡率为20%,而CA7感染小鼠后8 d内死亡率为100%。CA7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重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CA4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中度-重度间质性肺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CA7感染力明显强于CA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 3-dihydronaphtho [2, 3-c] 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 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 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 3-dimethyl-1H-naphtho [2, 3-c] pyran-5, 10-dione(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完全缺陷的Leprdb/db小鼠肾损伤机制。  方法  选取28周龄瘦素受体杂合缺陷的Leprdb/+(作为对照)与Leprdb/db雄性小鼠各10只,禁食8 h后,分别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小鼠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肾进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体质量、FPG、HbA1c、CRE、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Leprdb/+小鼠肾细胞结构完整,而Leprdb/db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及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血清中GSH水平降低,MDA和炎性因子MCP-1、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rdb/db组小鼠肾脏线粒体内LIAS和肾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而NF-κB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8周龄Leprdb/db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肾损伤机制可能与LIAS调控Nrf2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