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纤支镜下腔内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2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经纤支镜下腔内球囊扩张的疗效.方法:23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应用纤支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治疗,并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气道直径、气促评分的变化.其中107例患者检测了FEVI.结果:235例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术1~9次.平均(2.9±1.7)次.狭窄支气管的直径由治疗前的(2.31±1.49)mm增加到(6.38±1.56)n吼,气促评分由术前的2.15±0.76,减少到0.61±0.48,FEVl由术前(1.2±0.5)L,术后升至(1.9±1.1)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WT  Xiao YB  Liu GN  Huang SM  Ling Y  Zhang JQ  Zhong XN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95-299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的12例不同原因所致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7 ~ 65岁,平均(37±11)岁.经纤支镜引入不同管径气管插管逐渐扩张狭窄的气管,并联合气管球囊扩张术扩张左或右主支气管,视需要临时置入金属支架,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对患者狭窄段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气分析进行测定,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分别接受气管插管及气管球囊扩张术1~5次后,呼吸困难迅速缓解,动脉血pH值、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即刻疗效达到了100%;狭窄气管,支气管的直径由治疗前的(5.7±1.2)mm增加至(12.2 +2.1)mm,FEV1由术前的(0.67±0.13)L,升高至(1.73±0.3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中心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支气管狭窄经纤支镜下腔内球囊扩张的疗效.方法 28例支气管狭窄患者应用纤支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治疗,并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气道直径、气促评分的变化.结果 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术后扩张的支气管内径由扩张前(2.851.62)mm增加到(6.861.72)mm(P<0.01);气促评分平均值由术前(1.980.45)减少到(0.710.52)(P<0.01);FEV1由术前(1.320.62)L升至(1.780.14)L;FVC由术前(1.920.34)L升至(3.430.52)L(P<0.01).结论 经纤支镜下腔内球囊扩张术是治疗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在良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近端气道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4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部位近端气道的良性狭窄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导下行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和最后1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测定患者狭窄段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随访2~46个月(平均24.6个月).结果:114例近端良性气道狭窄的患者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1~8次,平均(3.22±1.24)次.经过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狭窄段气管、支气管腔径明显增大(P<0.01),即刻疗效达100%.气促评分明显降低(P<0.01).5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了FEV1的测定,术后FEV1也明显上升(P<0.01).经过2~46个月的随访,远期疗效达75.43%(86/114).28例患者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或气管支气管软化而接受了冷冻、电凝、氩气刀或支架置入等联合治疗.3例(2.63%)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了治疗一侧的少量气胸,其中1例并发有纵隔气肿,均未做特殊处理自愈.有8例出现了狭窄段远端支气管黏膜的轻微撕裂,余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介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是一项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治疗近端气道良性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治疗大气道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纤支镜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近7年由各种原因引起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的77例患者行电视透视监视下或纤支镜直视下经鼻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术,观察置入支架前后症状、狭窄段气管直径变化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 76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气道内径平均扩张达11 mm,术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放置气道支架迅速、准确、安全、操作较方便,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汤耀东  应可净 《浙江医学》2006,28(3):205-206
支架植入治疗气道严重狭窄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支架植入前对气道狭窄状况的全面了解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均通过普通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来提供诊疗依据,但普通螺旋CT不能显示完整的立体构象;而有些情况下(如气道出血或狭窄严重)无法采用纤支镜作详尽检查,使此类患者支架植入出现困难。我们对气道严重狭窄患者术前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辅助支架植入.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纤支镜下多种方式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对54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纤支镜下吸引、钳夹及异烟肼喷洒、氩气刀、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并评价疗效。同时观察其中33例气道狭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气促指数及FEV1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均接受镜下异烟肼喷洒治疗,氩气刀治疗12例,冷冻治疗19例,球囊扩张治疗23例。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33例气道狭窄病例治疗前后的气促指数和FEV1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多为出血、咳嗽、术后发热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纤支镜下多种介入方式联合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支气管镜安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及气管食道瘘2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直视下安置镍钛合金支架对气管、支气管狭窄及支气管食道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气道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食道瘘患者置入的为带膜支架,对其中4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在安置支架前进行了气道球囊扩张,对其中3例主支气管内肿瘤患者在支架上捆绑 125I粒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立即明显缓解.2例合并气管食道瘘患者在置入带膜气管支架后进食呛咳消失.4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在进行球囊扩张后均顺利置入气管支架.3例在支架上捆绑 125I粒子的支气管内肿瘤患者1个月后肿瘤组织明显减少.术后出现痰带血2例,肉芽组织增生2例.结论纤支镜直视下安置镍钛合金支架是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支气管球囊扩张可使支架置入更加顺利,带膜支架置入是治疗气管食道瘘的有效手段,支架上捆绑 125I粒子可对支气管腔内肿瘤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用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建成CTVB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对照,其中30例与病理标本进行对照。结果CTVB显示100%的段以上支气管和90%以上的亚段支气管。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 评价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能较好地辅助判断中央型肺癌的位置和支气管狭窄程度,结合其他三维重建功能,能同时显示管壁的厚度和肿瘤向管腔外侵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气管、支气管疾病包括先天异常、肿瘤、支气管扩张、气道异物、小气道疾病和外伤等。X线胸片可以显示大气道狭窄引起的肺通气异常和继发改变,如肺不张和肺炎,也可显示小气道疾病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病变。CT能够清楚显示气道管腔内外的异常改变,准确显示肺内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常应用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疾病[1-2]。CT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玥  周霖  陈玉峰  石思李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7):1253-1254,12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SCT)对气道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临床可疑气道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50例可疑病例其中有气道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道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可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5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其中肺气肿11例(伴纵隔移位6例),肺不张1例,纵隔双边影10例,肺炎4例;无异物8例:与临床相符7例;螺旋CT检出率100%,准确率95.65%。结论: 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对指导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间收住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符合相应标准的0-14岁儿童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3个月28例,-1岁53例,-3岁31例,-14岁16例。全部患儿给予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有无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利用诊断试验计算并比较螺旋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畸形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诊断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共46例,其中气管支气管软化10例;支气管起源异常15例;气管支气管狭窄21例。(2)10例气管支气管软化均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诊断气管支气管起源异常的特异性和纤维支气管镜相仿,但敏感性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CT三维重建对诊断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与纤维支气管镜相当。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起源异常和支气管狭窄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纤维支气管镜则能弥补CT对气管支气管软化诊断的不足,两者联合能有利于小儿气管支气管畸形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Song W  Jin ZY  Wang Y  Xu Y  Yan HZ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49-52,i00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胸部平片发现肺门或肺内异常患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CT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发现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中心气道、段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为别91.3%、98.1%,97.6%、86.7%和97.9%、97.6%,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气道的诊断结果不存在偏差(P=0.257),但对段支气管的诊断结果存在偏差(P=0.035)。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中心气道及段支气管正常、狭窄、闭塞有显著一致性(P〈0.001),显示中心气道的一致性好(Kappa=0.846),显示段支气管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4)。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可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的狭窄和闭塞,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吕莉萍  王华  张雷 《安徽医学》2005,26(3):184-18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例气道狭窄患者实施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在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的当天对狭窄段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进行测定。结果15例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术1~9次,平均(2.8±2.14)次,即刻疗效达到100%。狭窄支气管的直径由治疗前的2.13±0.64mm增加到6.00±2.04mm(P<0.01);气促评分由术前的2.40±0.83,减少到0.6±0.74(P<0.01)。1例进行了FEV1检测,术前FEV10.693L,术后升至1.257L。经2~24个月的随访远期疗效达93.33%。有6例同时接受了微波治疗。胸痛6例;出血2例。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对结核性近端气道狭窄进行干预性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钟宇  肖旭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37-838,84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并与支气管镜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CT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45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位移1例,假阴性5例。结论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CO2气体和5%造影剂混合液两种对比剂进行扫描,通过仿真内镜导航软件(Navigator,GE)进行VE成像,选择平滑(Smooth)成像模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两种不同对比剂相互弥补不足.36例患者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胃正常结构和狭窄、梗阻病变.结论 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4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试验组83例经肺部螺旋CT及三维重建诊断后,采用全麻及术前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对照组60例经胸部X线或普通CT检查诊断后,采用全麻及术前地塞米松静注,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果试验组8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出,无新的并发症发生。对照组60例中47例全麻下经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其中35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取出异物,12例经过二次手术取出,治愈47例,13例无异物,10例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早期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术前诊断阳性率;全麻术前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岩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637-63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具有一致性。16例临床怀疑气管异物的患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投影和仿真支气管镜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16例气管异物患儿,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大气管异物1例,双侧气管异物1例。合并肺炎5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