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I、L-10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黄芪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IL-10及血清中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黄芪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BALF中IFN-γI、L-10、血清中IL-10含量及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黄芪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可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及增加IL-10含量减轻哮喘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 mRNA的表达及CD70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状态,探讨CD70在DLE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D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分离以及DNA、RNA提取,然后以定量RT-PCR测定CD4+细胞和CD8+细胞中CD70 mRNA转录水平,亚硫酸氢钠基因测序法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DLE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的CD70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0.82±0.21)、(0.61±0.15)和(0.43±0.11),呈逐步递减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非活动期DLE患者和健康对照CD4+T淋巴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序列-600~-300 bp区域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29±0.05)、(0.41±0.03)和(0.59±0.02),呈逐步递增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LE患者T淋巴细胞中CD4+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低甲基化状态可能引起CD70过度表达,这为DLE疾病患者的检测提供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 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甲基化敏感基因ITGAL(CD11a)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利用磁珠分选获得外周血CD4+ T细胞,用不同浓度TGP(0,62.5,312.5和1562.5 mg/L)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处理后CD4+ T细胞的活力。定量PCR检测ITGAL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表面CD11a分子表达水平。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TGP处理48 h后,各浓度组CD4+ T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1562.5 mg/L)ITGA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D4+ T细胞表面CD11a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DNA甲基化水平检测显示高浓度TGP处理组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TGP可通过升高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11a表达水平,初步揭示了TGP抑制SLE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NA低甲基化对穿孔素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磁珠分离CD4和CD8细胞后进行细胞培养,DNA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azaC)处理。分别提取DNA、RNA和蛋白质。亚硫酸氢钠处理DNA,巢式PCR进行扩增、转化入大肠杆菌,挑取克隆测序。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穿孔素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穿孔素蛋白量的变化。结果:5-azaC处理后的CD4细胞和CD8细胞穿孔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处理的CD4和CD8细胞组(P〈0.05)。测序结果显示5-azaC处理后的CD4细胞和CD8细胞DNA穿孔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与未处理的CD4和CD8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azaC处理后CD4和CD8细胞穿孔素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都有显著的增高,这种增高与CD4和CD8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低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及亚群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分布,探讨CD4+Foxp3+Treg参与MC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7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初发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oxp3-FITC/CD45RA-PE/CD3-ECD/CD4-PC7抗体组合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Foxp3+Treg及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PBMCs中Foxp3、Th17转录因子RORc以及细胞因子TGF-β1、IL-6、IL-17A、IL-23mRNA表达。设立正常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4+Foxp3+Treg分成3个细胞群体,分别为CD45RA+Foxp3low(Ⅰ区,静息期Treg)、CD45RA-Foxp3high(Ⅱ区,活化Treg)和CD45RA-Foxp3low(Ⅲ区)。MCD组Ⅰ区+Ⅱ区细胞和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D组PBMCs中Foxp3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RORc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IL-6、IL-17A、IL-2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CD组IL-17A mRNA表达与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结论成人MCD患者外周血Treg及其活化功能亚群减少,同时伴有Th17转录基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升高。提示Treg 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可能与MC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 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cell,CD4+CD25+Treg)的影响,为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2只SD大鼠用卵蛋白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Vit A治疗组和哮喘对照组,每组各14只,各组干预1周,于第4周和第5周取外周血50μl,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激发后第4周,Vit A组CD3+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CD3+CD8+T细胞均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布地奈德组CD4+CD25+Treg细胞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激发后第5周,布地奈德组CD4+CD25+Treg细胞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Vit A可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可能与哮喘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升高、CD8+T细胞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狼疮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16~18周MRL/lpr狼疮小鼠和C57BL/6J正常对照小鼠脾脏CD4+T细胞,PHA-p(20μg/mL)和IL-2(1 000 IU/mL)刺激48 h后分为以下不同药物处理组:①PBS组:空白对照;②ATO组:1μmol/L ATO作用24 h;③ATO+5-氮杂胞苷(5-AzaC)组:1μmol/L 5-AzaC作用72 h后1μmol/L ATO作用24 h。CD4+T细胞经过以上处理后抽提基因组DNA,亚硫酸氢盐修饰,PCR扩增IFN-γ基因启动子,产物凝胶回收,克隆入pMD-19T载体,转化入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测序,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MRL/lpr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水平。②1μmol/LATO作用24 h后MRL/lpr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③1μmol/L ATO作用24 h能使经过5-AzaC干预后的MRL/lpr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结论:1μmol/L ATO作用24 h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逆转活化状态下MRL/lpr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正常对照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4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吸减敏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TGF-β1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 哮喘组血清和BALF中TGF-β1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和SIT治疗组(P<0.05或0.01);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下调哮喘大鼠体内TGF-β1水平和纠正调节性T细胞的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评价造模关节肿胀程度,光镜下观察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qPCR和焦磷酸测序检测大鼠造模关节局部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P<0.01)。刺血疗法能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抑制炎性细胞的侵润,改善关节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但IL-1β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不呈负相关。与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IL-10平均甲基化率降低(P<0.05~0.01)。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结论?刺血疗法通过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IL-10基因表达可能是刺血疗法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哮喘小鼠肺组织和肺T细胞β1,3-N-乙酰糖基转移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及肺T细胞中三种β1,3-N-乙酰糖基转移酶(Fringe)RFNG、LFNG、MFNG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Fringe是否与哮喘发病有关。方法使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后雾化吸入法制备BALB/c小鼠哮喘模型,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经Perco1及尼龙毛法分离获取肺T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及肺T细胞中RFNG、LFNG、MFNG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RFNG、LFNG、MFNG蛋白表达。结果两组小鼠肺组织及肺T细胞中均存在三种Fringe表达。哮喘组肺组织及肺T细胞的RFNG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肺组织:0.92±0.35比0.51±0.13,P〈0.01;肺T细胞:0.33±0.06比0.18±0.07,P〈0.01);LFNG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肺组织:0.77±0.32比1.61±0.31,P〈0.01;肺T细胞:0.49±0.19比0.71±0.03,P〈0.01)。MFNG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肺组织:1.44±0.29比1.70±0.44,P〉0.05),但MFNG在肺T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少(0.11±0.03比0.52±0.18,P〈0.01)。肺组织中三种Fringe蛋白表达与肺组织的mRNA结果相似。哮喘组的RFNG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1.17±0.04比0.68±0.07,P〈0.05),MFNG蛋白表达在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8.10±0.60比9.12±0.07,P〉0.05),而LFNG的蛋白表达则低于对照组(4.11±0.38比6.41±0.11,P〈0.05)。结论三种Fringe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中采用siRNA干扰肺CD4+T细胞β1,3-N-乙酰糖基转移酶(Fringe)亚型Rfng基因的表达,探讨Rfng对哮喘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提取哮喘大鼠肺T细胞,并用免疫磁珠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用Rfng特异的siRNA片段干扰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的Rfng基因。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fng的表达。定量PCR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以及核转录因子T-bet、GATA3。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2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结果 siRNA干扰哮喘大鼠肺CD4+T淋巴细胞后,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iRNA干预组中Rfng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在siRNA干预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以及上游核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5以及上游核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明显升高,IL-4、IL-5明显降低。结论 Rfng基因表达的改变影响了T细胞的分化,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病人外周血CD8^ T细胞CD25,CD30表达水平,了解哮喘病人CD8^ T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将所分离出的CD8^ T细胞分别用PPD,PHA刺激,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HA刺激组CD8^ T细胞CD25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P<0.05),而CD60表达则无差异;PPD刺激组CD8^ T细胞CD25,CD3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哮喘病人自然状态下(即未受抗原剁激)CD8^ T细胞CD25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而CD30表达低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哮喘病人CD8^ T细胞活化状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2±1.5)%,对照组(8.5±2.6)%,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的活化表型CTLA-4和CD69无显著性学差异(P>0.05)。结论CD04+和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探讨Tim-3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哮喘门诊或住院患儿73例,其中哮喘缓解期38例(缓解组),轻至中度急性发作期35例(发作组)。利用RT-PCR检测哮喘患儿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的CD4+CD25+Treg的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并分析Tim-3 mRNA与CD4+CD25+Treg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发作组PBMC中Tim-3 mRNA吸光度值为(0.86±0.17),与缓解组(0.39±0.11)和正常对照组(0.06±0.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外周血CD4+CD25+Treg百分率为(8.35±1.67)%,与缓解组[(10.21±2.04)%]和正常对照组[(12.43±2.5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血浆中IL-6水平为(78.35±14.59)pg/mL,与缓解组[(36.48±9.18)pg/mL]和正常对照组[(10.24±3.57)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浆中TGF-β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PBMC中Tim-3 mRNA的表达水平与CD4+CD25+Treg百分率均呈负相关(r=-0.81,-0.79,均P<0.05),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87,0.83,均P<0.01)。结论哮喘患儿PBMC中Tim-3 mRNA表达增高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IL-6,抑制CD4+CD25+Treg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调节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 CD25+ T调节细胞组、CD4+CD25-T淋巴细胞组及CD4+ CD25+ T调节细胞联合CD4+CD25-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结果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P<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P<0.01);地塞米松预处理CD4+ CD25+ 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FN-γ(P<0.05)、IL-5(P<0.01)、IL-13(P<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P<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L-5(P<0.01)、I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选提取大鼠脾脏和淋巴结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进行纯度和活性检测.方法 用免疫磁珠两步法既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分选提取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提取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在86% 以上,并且活性良好,活细胞百分率大于97%.结论 通过免疫磁珠分选能够提取高纯度高活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肾生髓”法方药(BSD)对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otch信号通路对CD4+ T细胞分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小鼠发病的干预作用。 方法:主动免疫法诱导2D2小鼠EAE后,磁珠分选收集脾脏和淋巴结中 CD4+ T 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 C57BL/6 (C57)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分组干预后,与CD4+ T 细胞共培养后,被动注射至C57小鼠体内,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实验分组为:对照(Control)组、BSD组、阳性药物γ分泌酶抑制剂(gamma-secretase inhibitor,GSI)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Cs Notch通路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中CD4+ T 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BSD可抑制DCs Notch1,Jagged1,MAML蛋白水平,通过DCs诱导CD4+T细胞Treg分化增多,Th17分化减少,并改善被动免疫诱导的小鼠EAE症状评分。 结论:BSD可通过抑制DCs Notch信号通路活化,减少DCs介导的CD4+T细胞分化,进而缓解EAE残疾症状。  相似文献   

18.
金哲秦培顺  张志军 《吉林医学》2005,26(8):826-827,829
目的:研究携带小鼠IL-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修饰的CD4+T细胞对哮喘小鼠气道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IL-10治疗哮喘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BALB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IL-10基因修饰CD4+T细胞治疗组(C组),LacZ基因修饰的CD4+T细胞治疗组(D组),未经任何基因修饰的CD4+T细胞治疗组(E组),生理盐水治疗组(F组),应用卵白蛋白激发的哮喘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基因转染采用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应用肺组织标本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以确定肺气道NF-κB的表达。结果:IL-10基因转染的CD4+T细胞在第7天表达IL-10最高,并可以持续维持高水平表达40d左右。C组与D组和E组NF-κB表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0基因转染的CD4+T细胞使哮喘小鼠气道NF-κB表达下降,提示IL-10治疗哮喘可能通过抑制NF-κB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无症状的过敏者和不过敏的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差异及对特异性过敏原刺激的反应.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20例,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24例,不过敏的健康人22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CFSE染色,分别在不刺激和1mg/L尘螨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