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阻滞性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阻滞性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 8例阻滞性抑郁症、10例非阻滞性抑郁症和 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结果 阻滞性抑郁症的REM密度 (2 17± 4 2 6 )比非阻滞性抑郁症的 (188± 111)倾向为高 (P >0 0 5 ) ,比正常对照组的 (12 4± 18 5 )显著为高 (P <0 0 5 )。结论 REM密度可作为阻滞性抑郁症的一个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血浆孤啡肽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抑郁症的可能病因,对抑郁症患者血浆孤啡肽(OFQ)含量进行了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9例抑郁症患者和24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放射免疫(RIA)的方法分别测其血浆中OFQ含量,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浆OFQ含量有无差异,抑郁症患者OFQ含量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抑郁症患者血浆OFQ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抑郁症组OFQ含量明显升高(t=8.70,P<0.0001);OFQ含量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3,P<0.01);OFQ含量主要与抑郁情绪、夸大、失眠、自卑感、自杀、强迫症状、教育水平、关注身体健康等因素相关,而年龄、性别、职业、病程、曾用药等其他因素与OFQ含量无明显相关。结论通过测量血浆OFQ含量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改变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对27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和2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描记,并与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卒中抑郁患者和抑郁症比较主要是在慢波睡眠(%)、REM时间(分)、REM睡眠(%)、REM潜伏期、REM强度和REM活动度上有差异。结论 REM睡眠参数改变对PS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可将REM睡眠参数作为PSD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百忧解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血管性抑郁症患者 68例随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 (n =3 8)和对照组 (n =3 0 )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周、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 4周、8周后 ,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百忧解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用单盲交叉设计 ,由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和老年抑郁量表 (GDS)对 3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 2 R)痴呆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HAMD评分为(18.80± 11.13) ,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4 1.7% ;GDS评分为 (12 .6 0± 5 .96 ) ,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36 .1%。HAMD条目中较常见的有能力减退 2 6例 (72 % )、精神性焦虑 2 3例 (6 4 % )、有罪感 19例 (5 3% )、抑郁 17例 (4 7% )、睡眠障碍 17例 (4 7%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抑郁症状评定的因素有病情严重程度、病人受教育程度和GDS。结论 痴呆伴发抑郁症状较常见 ,评估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教育程度。HAMD适用于对痴呆病人抑郁症状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与功能失调性认知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Beck抑郁自评量表 (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 75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于治疗前后 (抗抑郁剂 4~ 8周 )进行评定 ,采用DAS和BDI对 10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1)抑郁发作期 (治疗前 )抑郁症组BDI总分 [(40 76± 10 6 7)分 ]、DAS总分 [(16 2 6 4± 19 4 8)分 ]及各项因子分 (除自主性态度 )均高于对照组 [BDI总分为 (6 6 4± 3 36 )分 ,DAS总分为 (12 5 0 5±2 0 34)分 ;P <0 0 1或P <0 0 5 ) ];(2 )恢复期 (治疗后 )抑郁症组的抑郁症状有所改善 ,BDI评分降至(9 6 5± 4 4 7)分 ,但DAS评分 [(15 0 6 3± 18 11)分 ]仍高于对照组 (t=4 738,P <0 0 1)。结论 功能失调性认知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性心理状态 ,构成了抑郁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6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进行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2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4、8、24周末HAMD、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的症状差异。方法 用SANS和HAMD量表评定 4 8例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 4 5例抑郁症的症状 ,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ANS总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思维贫乏分量表分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抑郁症组 (P <0 0 1)。HAMD总分抑郁症组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 (P <0 0 1) ,其中尤以抑郁情绪、罪恶感、自杀、早醒和体重减轻突出。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而且是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吸附反应方法对有自杀行为的21例抑郁症患者(自杀组)、无自杀行为的52例抑郁症患者(非自杀组)以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的BDNF进行检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马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6 4例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丁螺环酮合并马普替林与单纯应用马普替林治疗 8周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疗效 ,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间HAMD于第 2、4、6、8周末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P <0 .0 5 )。两组TESS评分各周差异均不明显。结论 丁螺环酮联用马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马普替林 ,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甲状腺功能与生活事件、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用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测定;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动思维量表(ATQ)进行评定。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ATQ总分、LES负性分及LE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两组FT3、FT4、T3、T4、TSH、Anti-TPO及Anti-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Anti-TPO及Anti-Tg正相关(r=0.366、0.376;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Anti-Tg正相关(r=0.370,P〈0.05),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FT4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强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探讨其神经内分泌改变。方法:对抑郁症30例和心境恶劣障碍30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定。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结果:两组间在HAMD总分及T4水平差异显著。抑郁症组T3与EPQ的内外向分及HAMD的迟缓因子分呈正相关;T4与HAMD总分、焦虑因子分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呈正相关;TSH与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呈正相关。心境恶劣障碍组T3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T4与HAMD总分、负性生活事件及迟缓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促进了抑郁发作,T4水平可预测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改变。方法 对67例PD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D抑郁组(22例)和PD非抑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PD患者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尚在正常范围,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D抑郁组MMSE评分更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P〈0.05),PD抑郁组改变更为明显(均P〈0.01);P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损害最为明显;抑郁对认知功能有负性影响,P300检测可以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评定了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住院抑郁症患者中92.7%存在中重度抑郁,83.6%存在中重度焦虑;HAMD和HAMA评分与A型行为量表总分、客观支持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量表的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影响住院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是A型行为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的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的特点及关系。方法对50例PD患者和42例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及抑郁评定和分析。结果 PD组同对照组相比,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各因子分,除语言因子分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均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成正相关(r=0.438)。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抑郁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67例患者口服乌灵胶囊3粒,3次/d;对照组73例患者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2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以验证乌灵胶囊的非劣效性.结果 治疗1周后2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基线时改善,6周末HAMA评分:乌灵胶囊组(9.0±5.4)分、对照组(10.3±5.4)分;HAMD评分:乌灵胶囊组(9.1±5.6)分、对照组(10.5±5.7)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F=2.11,P=0.148;F=1.61,P=0.207).乌灵胶囊组和对照组治疗抑郁或焦虑的临床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PSQI评分:乌灵胶囊组(4.1±4.5)分、对照组(5.0±4.2)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P=0.192).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数为轻中度、一过性.结论 乌灵胶囊治疗轻度焦虑或抑郁状态具有肯定的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67例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和44例正常人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对其中21例经过6周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产后比较,观察WCST与HAMD评分变化的关系。结果:抑郁症患者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同正常人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发现: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年龄,HAMD总分及迟缓,日夜变化两因子分正相关(P<0.01),正确数和分类数与年龄,HAMD的迟缓因子分成负相关(P<0.05),WCST在两组按性别及文化程度再分组比较后发现,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21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WCST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而治疗前后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的减分率与HAMD减分率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损,其认知功能缺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的迟滞和日夜变化等症状有关,认知功能的降低可能反映病人额叶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PSD患者的抑郁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PSD患者、36例非PSD患者及43例正常人的血清IL-6水平。59例PSD患者随机给予抗抑郁治疗 脑血管病恢复期方案治疗(n=29)或仅给予脑血管病恢复期方案治疗(n=30),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PSD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SD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PSD抗抑郁治疗组与PSD未抗抑郁治疗组相比,HAMD评分(P<0.01)和IL-6水平(P<0.01)均显著降低。在PSD组治疗前、PSD抗抑郁治疗组及PSD未抗抑郁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血清IL-6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5(P<0.01)、0.452(P<0.01)和0.397(P<0.01)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PSD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抑郁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N170的影响;分析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与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例22~69岁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20~61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检测被试执行任务时脑电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下所诱发的头颅局部(T5、T6、O1、O2)N17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性情绪面孔刺激下T5部位N170波幅与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r=0.443,P=0.018)。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情绪面孔的初始认知加工有损害,并且抑郁严重程度在部分脑区与中性情绪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波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按性别,年龄1:1匹配选取序贯就诊的患者和健康者各2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T3、T4、T3和TSH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