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智能化经络治疗仪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智能化经络治疗60例,对照组用微波治疗仪治疗60例,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相比,Ⅰ级、Ⅱ级的患者分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Ⅰ级、Ⅱ级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Ⅰ级、Ⅱ级的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智能化经络治疗仪优于微波治疗仪,且病变程度越轻疗效越好。结论:智能化经络治疗仪具有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病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80例予牙痛安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病程、年龄、中医分型与疗效关系。结果2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1年以下病程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以上病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更加明显。2组40岁以下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治疗4|D岁以下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明显;2组总有效率除5l~6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年龄段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药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分段关系较小。2组阳明火盛型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阴虚火旺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型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阴虚火旺型总有效率与本组阳明火盛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效果低于阳明火盛型。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病的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病Ⅱ号方治疗单纯血尿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0例单纯血尿型IgA肾病患者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予肾病Ⅱ号方,对照组给予血尿安胶囊。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8周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i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尿素氮和肌酐无显著性变化(P〉0.05)。2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2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OD、MD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病Ⅱ号方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治疗IgA肾病血尿。  相似文献   

4.
蒙药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蒙药辨证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加用卡托普利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排泄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绪论:蒙药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少24h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泄浊化瘀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1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化瘀汤有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白蛋白/肌酐比值(A/C)、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分为单纯服用金锁固精丸加味方的中药组、单纯服用福辛普利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中西医结合组,检测UAER、A/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UAER和A/C治疗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最低,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又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各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糖尿病肾病)亚组Ccr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围,而经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肾病期(Ⅳ期)亚组Ccr均低于正常范围,经治疗后上升,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Cer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Ⅲ期糖尿病肾病亚组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血压、血糖控制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减少和肾功能保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桂  苗桂珍  朱学敏 《河北中医》2009,31(8):1133-113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2组治疗后FPG、HbA1c、CRP、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UAE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UAER,降低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均可改善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越颖 《北京中医》2007,26(3):172-17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品种枳实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共收集门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枳术丸Ⅰ号组30例,服用甜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枳术丸Ⅱ号组30例,服用酸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均每次服用6g,每日3次餐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枳术丸Ⅱ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枳术丸Ⅰ号组总有效率为63.33%,枳术丸Ⅱ号组总体疗效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枳术丸Ⅱ号组胃脘胀满改善率为90.00%,胃脘疼痛改善率为72.72%,饮食减少改善率为85.19%,均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枳术丸Ⅱ号组的嗳气改善率为91.67%,明显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1)。在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便秘4个症状的改善上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透光标志物胃排空试验结果显示,枳术丸Ⅰ号组中胃排空延迟者占68.42%,治疗有效率为53.85%,胃排空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丸Ⅱ号组中胃排空延迟者占75.00%,治疗有效率为73.33%,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枳术丸Ⅱ号组胃排空改变更明显,优于枳术丸Ⅰ号组(P〈0.05)。在胃肠激素的改善方面,枳术丸Ⅱ号组治疗后胃动素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胃泌素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酸橙枳实配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优于甜橙枳实配制的枳术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气化痰法治疗非糜烂性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降气化痰中药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吗丁啉、法莫替丁治疗),两组均于治疗8周后进行症状计分及疗效评价,观察结束后第12周末随访。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O.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停药12周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气化痰法治疗非糜烂性食管病具有与西药(吗丁啉+法莫替丁)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脉通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脉通方治疗Ⅵ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脉通方(治疗组40例)和厄贝沙坦(对照组40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糖水平、脂代谢、血液流变学、血压、尿蛋白等,观察脉通方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5.6%。治疗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尿蛋白、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血压治疗一项治疗后有改善(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脉通方治疗Ⅵ期糖尿病肾病具有减少24h尿蛋白、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蝠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肾安方治疗,对照组以蒙诺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56.67%(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和血肌酐均降低(P〈0.05),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渗透压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提高尿渗透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安方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Ⅰ、Ⅱ期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服通痹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61.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除对照组静息痛外)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除间歇性跋行外)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脂各项(除对照组HDL—C外)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除HDL—C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Ⅰ、Ⅱ期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田耘  史健  张楠 《陕西中医》2009,30(8):960-961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3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血瘀证患者年龄比非血瘀证患者年龄大;Ⅰ期膜性肾病患者少有血瘀证,Ⅱ期膜性肾病患者决大多数有血瘀证,而Ⅰ~Ⅱ期患者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辨证治疗输卵管妊娠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阳  邓高丕  何燕萍 《新中医》2007,39(2):34-35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照组15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中医药辨证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固肾健脾方治疗糖尿病Ⅲ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且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糖尿病Ⅲ期肾病)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28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格列喹酮(糖适平)。治疗组加服固肾健脾方汤,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临床常见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P〈0.01),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肾健脾方不仅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已受损害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自然进程,还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宁心合剂治疗高血压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高血压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参附合剂治疗)和治疗组30例(用宁心合剂治疗)。经过6月治疗,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左室舒张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6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1)。治疗前2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脑钠素(BNP)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肾素活性、醛固酮Ⅱ、BNP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宁心合剂治疗高血压痛舒张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佐朋 《新中医》2009,(6):42-43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以藿朴夏苓汤治疗;对照组以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比较4周后2组患者的舌苔的变化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舌苔有明显变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苔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苔黄腻、胃脘痞满、便溏、纳呆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而胃胀、胃痛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型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熊德  陈绿娥 《新中医》2009,(7):33-34
目的:观察三黄枇杷饮治疗青春期油性皮脂溢出症(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西药组(25例),中药组采用三黄枇杷饮治疗,西药组用维生素Bs、螺内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皮脂溢出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药组改善症状体征疗效较好。愈显率中药组为62.5%,西药组为52.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疗效相当。结论:三黄枇杷饮治疗青春期油性皮脂溢出症(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马晓昌  陶丽丽 《北京中医》2009,(12):948-950
目的总结中药复方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收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用培哚普利组(A组)和培哚普利+清眩调压汤组(B组)各32例。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等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血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Ⅱ水平的改变。结果A组、B组显效率分别为53.1%、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周围脉博(P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6.8%,显效率分别为46.9%、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降低LDL—C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Ang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清热凉血为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别以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或滋阴降火.凉血宁络为法.西医以地塞米忪、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急性ITP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组达91.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血改善时间(7.25±3.65)d.治疗组(326±1.48)d,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ITP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为88.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血改善时间(7.48±2.48)d,治疗组(6.91±223)d,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癣明显改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