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根据查阅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入选的65例患者中,38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58.46%,而预后不良率为4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Fisher’s分级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欠佳,其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用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12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血糖、血压、Fisher's分级、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白细胞升高程度、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感染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CVS、Fisher's分级、Hunt-Hess分级、白细胞升高程度、感染是影响此类患者开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Hunt-Hess分级与开颅手术预后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动脉瘤的开颅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能提高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栓塞程度明显较间期、延期栓塞的完全栓塞程度高(P<0.01);间期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超早期、早期组及延期组(P<0.01);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是否为多发动脉瘤、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超早期手术和早期手术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栓塞后町进行更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C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总体治疗效果,并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CVS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发生CVS 32例(25.00%),与非CVS组比较,CVS组术后治愈率显著下降,而死亡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患者显微手术术后CVS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Hunt-Hee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位置、手术时机、感染、基础疾病、终板造瘘、腰穿次数、血糖及白细胞水平。经Logsitic多因素进一步分析可知,Hunt-Hee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位置、终板造瘘、腰穿次数是影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影响预后。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良好,但须防范Hunt-Hees分级、Fisher’s分级、动脉瘤位置、终板造瘘、腰穿次数等影响术后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处理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其中综合加固夹闭手术36例为A组,常规夹闭手术33例为B组,分析手术经过、手术时机、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与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术中将动脉瘤颈完全夹闭的比率、术后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6个月近期疗效GOS评分、24个月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评分、36个月动脉瘤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为:夹闭不全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综合加固夹闭手术与病因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动脉瘤复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大小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期间由同一组医师开颅手术治疗的20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预后,按动脉瘤大小,分为小型组(<1cm)、中型组(1~1.5cm)、大型组(1.5~2.5cm)、巨大型组(≥2.5cm),预后用格拉斯哥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09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预后良好者134例,其中包括9例小型动脉瘤,62例中型动脉瘤,48例大型动脉瘤和15例巨大型动脉瘤;不同动脉瘤大小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脑梗率、脑血管痉挛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大小的动脉瘤(1~1.5cm)预后良好率较其他组高,中型动脉瘤组的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率较其他组低,而发生脑血管痉挛率较其他组高。结论动脉瘤大小是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型大小的动脉瘤(1~1.5cm)预后较其他组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分析IA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0例IA患者,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动脉瘤成功夹闭率为96.4%,Hunt-Hess分级为Ⅳ级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脑水肿、脑梗死、颅内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的患者,Ⅲ级的患者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无并发症的IA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P<0.05).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其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显微夹闭术治疗IA具有好的疗效,夹闭成功率较高,但存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影响患者预后.IA患者预后与其年龄、术前Hunt-Huss分级、动脉瘤大小、是否合并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310-31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82例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全部成功随访,其中预后良好58例(MRS评分≤2),预后不良24例(MRS评分≥3),预后良好率为70.73%(58/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Fisher CT分级、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及颅内感染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动脉瘤直径、动脉瘤位置、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及手术入路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脑血管并发症、Hunt-Hess分级、GCS评分、Fisher CT分级是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74例,依据患者术后6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45例和较差组(mRS 3~6分)29例,并对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2组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抗血小板或抗凝史、脑出血病史、动脉瘤部位、多发动脉瘤、手术时间、再出血、癫痫、非神经系统严重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在年龄≥7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合并虚弱症、手术时机>3 d、动脉瘤直径≥7 mm、发生脑缺血卒中和脑积水比例比预后较差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虚弱症、手术时机及脑缺血卒中对预后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动脉瘤直径及脑积水对结果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开颅手术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Hunt-Hess分级、虚弱症、手术时机、脑缺血卒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31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251例患者随访预后良好,占80.2%,62例患者随访预后不良,占19.8%,其中27例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动脉瘤位置为后循环动脉的患者预后较差,瘤颈宽度≥4 mm的患者预后较差,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Ⅳ级、Ⅴ级,瘤颈宽度≥4 mm,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高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手术预后的临床因素包括Hunt-hessⅣ级、Ⅴ级,瘤颈宽度≥4 mm,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合并高血压,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与相应的对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1 041例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以及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1988-2001年1041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其中手术夹闭982例(94.3%),孤立术32例(3.1%),包裹术27例(2.6%)。结果:多发动脉瘤93例(8.9%)。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57个(31.2%),前交通动脉瘤261个(22.8%),颈内动脉瘤210个(18.4%),大脑中动脉瘤158个(13.8%),大脑前动脉瘤63个(5.5%),椎基底动脉瘤59个(5.2%),大脑后动脉瘤35个(3.1%)。手术死亡率1.8%。动脉瘤夹闭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消失978例(99.6%)。结论:手术夹闭动脉瘤是较理想手术治疗手段。微创神经外科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手术效果。患者年龄、手术前分级、动脉瘤直径以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一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内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为应变量,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7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以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随访6个月~10年,预后良好(GOSⅣ~Ⅴ级)率55.17%(48/87)。统计分析显示:入院时Claassen分级≥3级(OR=5.565,P=0.037),脑室内出血(OR=2.836,P=0.04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手术时机、动脉瘤部位及大小、入院血糖等因素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预后与入院时Claassen分级及脑室内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对脑动脉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将体检筛查出的13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8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就诊诊断为脑动脉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死亡率以及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该类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中GOS(2~3)分和(4~5)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8.8%和60.9%,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2.1%和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中ADL(I-Ⅲ)级和(IV-V)级患者比例分别为81.9%和18.1%,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1.4%和7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的死亡率为20.3%,明显低于对照组(6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血压、动脉瘤大小、性质、部位以及干预时机是脑动脉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断与积极干预能明显提高脑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阙思伟 《中外医疗》2012,31(27):3-4
目的探讨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研究。方法对该院自2003—2009年收治的78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6%预后较好,15.3%患者重残及死亡。出血后0~24h手术的患者其致残及致死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时间段手术患者(P〈0.05),术后患者复查颅内血肿、血块基本消失;有22例患者复查MR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尽早的确诊并早期手术,以及术者所拥有的丰富的显微外科手术经验和技术,都可减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机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颅脑动脉瘤患者瘤壁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颅脑动脉瘤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颅脑动脉瘤患者(30个动脉瘤瘤壁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外伤(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患者(20个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动脉瘤瘤壁与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标本中P38MAPK、caspase-3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颅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观察组患者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P38MAPK与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P38MAPK阳性表达率(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caspase-3阳性表达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80.00%)(P<0.05);P38MAPK、caspase-3在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P38MAPK与caspase-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1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P38MAPK高表达、caspase-3低表达是影响颅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颅脑动脉瘤瘤壁中P38MAPK明显高表达,caspase-3明显低表达,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均与患者Hunt-hess分级相关,其联合检测可能对颅脑动脉瘤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付锋  杨杰  王娜 《疑难病杂志》2014,(9):904-906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进行血管内介入的治疗,对照组44例进行手术夹闭治疗,分析对比2组血管完全闭塞率、ADL评分、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预后良好率增高(t=6.204,x2=4.453,P均<0.05),NIHSS评分、血管完全闭塞率均降低(t=6.297,x2=4.453,P均<0.05),NIHSS评分、血管完全闭塞率均降低(t=6.297,x2=17.480,P均<0.05),且术中出血和术后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降低/减少(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几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