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近年来,中药凭借其增效减毒的特性广泛被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及术后康复。黄芪甲苷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多项药理研究已证实黄芪甲苷具有抗肿瘤活性。从黄芪甲苷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增强耐药性,增强免疫作用等5个方面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黄芪甲苷一方面可以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在多药耐药及调节免疫抗瘤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评价黄芪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以“黄芪、黄芪注射液、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为主题词检索1994-2012关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并进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60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癌与胃癌方面,研究包含了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其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发现黄芪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具有抗瘤减毒增效作用。结论: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阅读近几年国内外黄芪多糖抗肿瘤相关文献,主要从调节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以及联合化疗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几方面展开综述,深入了解黄芪多糖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新进展,为黄芪多糖今后的研究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世一  刘秀波  陆佳欣  张占平  阎雪莹  马伟 《中草药》2022,53(23):7613-7623
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一直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点问题。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不同中药的抗肿瘤机制也不尽相同。中医认为肿瘤即为“邪”,中医药抗肿瘤的主要思路就是“补气扶正”,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是肿瘤方剂中的常用药材。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黄芪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及皂苷类等成分。除此之外,黄芪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增敏和逆转多药耐药等作用。黄芪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与新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IV等主要成分有着极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总结近年来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黄芪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和分子机制,为促进黄芪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显著地抗肿瘤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期。作者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了近5年来有关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所有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黄芪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并已分离得到了100多种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机体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细胞转移、自由基、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等方面: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其抗氧化应激作用能清除、抑制自由基、并通过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肿瘤作用。在此作者主要从分子和细胞层面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黄芪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今后黄芪抗肿瘤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治则。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中医“养正积自除”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黄芪是扶正类的代表药物,有扶正祛邪、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之效,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黄芪主要通过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以黄芪为主药的经方以及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康艾注射液等中成药常被用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在肿瘤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兼证中,黄芪的用量及配伍也常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中药莪术及其有效成分紫杉醇、藤黄、大黄素、β-榄香烯、土贝母苷甲以及川芎嗪、玉竹提取物、人参皂苷、丹参酮等中药的实验观察及分析,并查阅大量资料。结果发现许多抗肿瘤中药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肿瘤可弥补西医治疗上的不足,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外细胞分子水平、在体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3个层次综述了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研究显示该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其他化学合成药联合使用时可降低其他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同时增强其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芪是中药常用药,具有益气健脾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获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对黄芪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亦方兴未艾,系统地从细胞因子调节、免疫调节、肿瘤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形成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临床研究和实验探索,获得了较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兹予综述并简评,以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素枝  檀金川 《中草药》2018,49(24):5973-5979
黄芪甲苷是黄芪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诸多研究证实黄芪甲苷对慢性肾脏疾病有治疗作用。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从黄芪甲苷保护足细胞、抑制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小管细胞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化4方面对黄芪甲苷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剖析黄芪甲苷治疗慢性肾病的作用靶点,为黄芪甲苷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付平  靳子明  刘成松  杨锡仓  张作潭 《中草药》2024,55(10):3549-3557
黄芪Astragali Radix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具有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活性成分对结肠癌发生、发展具有预防和显著治疗作用。黄芪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结肠癌早期炎症的发生发展,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侵袭及转移、诱导凋亡及增强免疫调节能力等发挥抗结肠癌的作用,还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达到防治结肠癌的作用。通过对黄芪活性成分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促进黄芪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结肠癌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炙黄芪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Ed U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黄芪水提物对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考察黄芪水提物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通过苯并芘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观察黄芪水提物对体内肺癌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作用于A549和H1299细胞48 h后,细胞的生长活性被抑制;Ed U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对细胞周期考察的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将A549和H1299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划痕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作用于A549和H1299细胞24 h和48 h后,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下调A549和H1299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PDK1)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肺部肿瘤数量及大小。结论黄芪水提物能够抑制肺癌,该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汪祺  郑笑为  刘燕  姚令文  戴忠  马双成 《中草药》2015,46(12):1825-1829
目的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建立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收集20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黄芪药材,建立皂苷、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不同黄芪药材中化学成分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 17个特征成分中,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ⅣV、芒柄花素和2个未知皂苷成分的差异显著,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黄芪的关键性指标成分。结论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建立的黄芪药材中皂苷、黄酮类成分评价体系专属性强、准确性高,可有效控制和评价黄芪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鲍宁  陈子超  赵春芹  刘名玉  张振  李肖  蔡梅超 《中草药》2023,54(15):5101-5111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瘀”,其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黄芪-莪术为益气活血法代表性药对,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肝癌作用。通过对黄芪-莪术药对及其活性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新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微环境、逆转多药耐药等角度对其抗肝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黄芪-莪术药对的临床用药和抗肝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邵长鑫  林欢欢  靳晓杰  李越峰  刘永琦  姚娟 《中草药》2023,54(15):5057-5074
黄芪Astragali Radix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补气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在中医古籍中有多种黄芪炮制品的使用记载,如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蜜黄芪等,而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主要为生黄芪和炙黄芪。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通过对本草专著、中医古籍及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梳理古籍文献中有关黄芪功效主治、炮制沿革等方面的论述,并对黄芪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现代科研成果进行综述,为黄芪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向璐  张巧艳  赵琦明  秦路平  龚婉 《中草药》2022,53(7):2196-2213
黄芪-当归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二者均为益气补血常用药,经历代医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黄芪-当归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脏器纤维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肾脏综合征、糖尿病病变、贫血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黄芪-当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该药对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汪晶  杨蕾  金鑫  严红梅  孙娥  侯健  张振海  贾晓斌 《中草药》2016,47(13):2308-2312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AS-IV)对人参皂苷CK(GCK)肿瘤细胞摄取和抗肿瘤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作为肿瘤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比较两者配伍与单用GCK的细胞毒性;用荧光法和HPLC法考察了AS-IV与配伍GCK后细胞对GCK的摄取率变化,建立裸鼠荷瘤模型考察AS-IV对GCK的体内增效作用。结果配伍AS-IV后,GCK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对GCK的摄取增加,且随着AS-IV比例的升高,效果更加显著。荷瘤小鼠实验表明,AS-IV增加了GCK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 AS-IV配伍GCK具有增强GCK抗肿瘤药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胜利  王超众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3,54(20):6844-6855
山豆根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其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多样。现代研究证明,山豆根中生物碱类、黄酮类、苯并呋喃类、三萜类、多糖类等化合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还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均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通过对山豆根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山豆根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建波  廖晖  李元平 《中草药》2020,51(11):2988-299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依据中药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小分子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治疗DN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功能归属。结果从黄芪中筛选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IV等2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72个DN靶点,筛选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18个关键靶点。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s-RAGE)介导的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转录因子O(PI3K/Akt/Fox O)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通路。参与物质代谢、氧化还原、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及其活性成分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DN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