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溪区城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85%的目标,而农村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及时接种率41.4%,3针及时全程接种率39.1%。提示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未接种或未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在边远和贫困的农村。为了解全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水平,掌握影响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水平低的因素,进一步开展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工作。对提高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水平,有效降低乙肝病毒(HBV)携带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花溪区2003年对全区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0日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儿童系统管理新生儿2136人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中方县农村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首针及时接种情况。方法对中方县2002-2009年各年接种率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结果中方县农村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年平均全程接种率和年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2.55%和77.91%,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由2002年的78.18%、59.09%上升至2009年的97.27%、89.54%,呈逐年提高趋势;以丘陵为主的西北县区经济发达的农村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及首针及时接种率显著高于以山地为主的东南县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及首针及时接种率显著高于在诊所及在家出生儿童。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对开展产科服务的医疗机构的监管,是提高农村地区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黔东南州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进行了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对全州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接生医疗卫生机构和好、中、差各1个乡镇卫生院的疫苗接种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在抽取的3个乡镇中每乡镇按好、中、差各抽取1个村,每村随机抽取5名2009年出生的儿童家长和5名孕妇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评估调查为随机抽取1个县级负责接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1个乡镇卫生院调查了解其2011年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再对抽取的乡镇随机抽取1个中等水平的村,入村调查2011年在家和在医院出生的儿童各5名,了解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同时对其母亲或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以上资料结合乙肝疫苗接种常规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项目关键指标实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1年的项目实施,黔东南州各县报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从2009年的54.93%上升到2011年的92.05%,并且实现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目标。农村孕产妇对乙肝疫苗接种知晓率、孕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从项目前的30.4%(437/1439)和79.8%(41231/51668)提高到项目后的69.9%(202/289)和89.9%(44494/49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全州在家和住院分娩儿童抽样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8%(39/46)和99.2%(247/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项目对提高该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效果明显,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市提高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研究边远贫困山区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策略。方法 2003年9月~2004年9月,将张家界市桑植县所有距离县城20km以上的32个乡(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策略,即第一组用自毁型注射器、瓶装疫苗冷链内使用;第二组用自毁型注射器、瓶装疫苗冷链外使用;第三组用Uniject预充式乙肝疫苗冷链外使用。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比较和评价不同策略对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在终期调查时,选择一个GAVI项目县开展对照调查。为了解乙肝疫苗冷链外免疫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血清学调查,并对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边远山区,由于采取了干预措施,不仅提高了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而且首针及时接种率由7.5%提高到68.3%,并高于对照组32.3%的水平,尤其是第三组高达81.3%。对于住院分娩的儿童,不同策略对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不大,但对于在家出生的儿童,不同策略组之间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则存在差异,以第三组最高,为68.3%,而同期对照组只有7.3%。血清学调查证明,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有89%以上的儿童产生了达到保护水平(≥10mlU/mL)的抗体,抗体滴度(C-MT)在65~89mlU/ml之间,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实行乙肝疫茁的冷链外存放、使用,是在交通不便、住院分娩率低的边远贫困山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尤其是对在家出生儿童而言:而乙肝疫苗在冷链外存放、使用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课题来源:WHO国际合作课题研究起至时间:1989年1月~1994年6月成果登记号:项目负责人:王树声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现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和广西隆安县卫生防疫站等主要完成人员:王树声,杨进业,李荣成,徐志一,农运志等获奖情况:1994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内容提要:本研究通过在广西肝炎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农村地区首次将乙肝疫苗纳入现行的儿童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对全体新生儿实施大规模乙肝疫苗接种,探讨乙肝疫苗纳入EPI的可行性、技术性和最有效的方法,评价乙…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普遍推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为了解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血清学效果,于1994~1995年在南宁等5个城市和农村三类地区,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1991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人,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结果5个城市均为100%,农村富裕地区为47.4o%,一般地区为39.3%,而贫困地区仅为18.1%.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柳州等3个城市和5个地区,抽取199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并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的儿童1459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执-HBs,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c.结果1994年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7%,1986年的9.7%下降了82.5%。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和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评价影响边远农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方法 在湖南省20个国贫县中随机抽4个县,其中3个为项目县,1个为对照县,所有距离县城40 km以上的乡作为项目乡和对照乡,将项目乡随机分3个组,分别实施不同的免疫策略,对照乡为对照组.项目实施前、后对目标儿童展开接种率调查,调查采用标准的世界卫生组织30组群接种率调查方法的改进方法-40组群接种率调查法,进行调查.资料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结果 不同地点出生的新生儿其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家出生的新生儿的首针及时接种率最低(47.6%),其次是乡级医院(79.2%)和县级医院(86.5%);不同接种人员对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贡献不同,由乡以上医生实现的首针及时接种率最高为46.6%;大多数不及时接种的原因是“儿童家长不知道儿童出生后24 h之内要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项目的实施能提高边远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特别是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其首针及时接种率由项目实施前的2.0%提高到实施后的47.6%.结论 在家出生和监护人缺乏相关知识是目前制约边远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的实施能改善这种状况,大大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实施的关键在于村级卫生工作者参与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评价在中国边远农村地区实施不同策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距湖南省桑植县城20km以外的乡随机分为3组,实施3种不同策略接种乙肝疫苗,第1组使用瓶装乙肝疫苗冷链内使用;第2组使用瓶装乙肝疫苗冷链外使用;第3组使用HB-Uniject疫苗冷链外使用.为评价免疫效果,进行了基线和终期接种率调查、血清学调查.结果首针接种率由项目实施前的87.9%提高到97.6%,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由8.5%提高到70.4%:表面抗体阳转率达到93.93%.结论乙肝疫苗在冷链外存放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在家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血清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福建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福建省疾病监测点1~14岁居民164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1~岁、5~岁、10~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11%、95.69%、54.31%,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5.76%、47.71%、27.81%;农村10~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49.06%)低于城市(60.44%);1~14岁儿童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为75.64%(95%CI:73.43%~77.84%)。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岁年龄组明显较低为0.71%,5~岁为2.25%,10~岁为5.37%;年龄越大抗-HBs阳性率越低、抗-HBc阳性率越高、HBV阳性率上升。结论福建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农村提高更快,城乡乙肝疫苗接种均等化基本得到实现。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实现了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福建省HBV流行模式发生改变,目前该省乙肝感染以水平传播为主形成的儿童峰已经不复存在,通过免疫规划1~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约101.58万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决定从 2 0 0 2年起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了在项目实施前了解宜宾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 ,并为今后考核评估免疫效果提供本底资料 ,宜宾市在 2 0 0 2年 5~ 7月开展了 0~ 3岁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抽样方法及内容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把全市 10个区县县级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区 ,在每个区县的其它乡镇中各随机抽取 1个乡镇作为农村地区。分别在每个区县的城区和农村地区抽取 2 5~ 3 5名…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部分农村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儿童患上乙型肝炎后,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自1992年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我国儿童中的乙型肝炎HBsAg携带率有显的下降。为丁解常州市农村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此,我们于2006年4月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儿童乙型肝炎HBsAg携带状况调查,以期对农村儿童乙型肝炎HBsAg携带情况有了解,为我市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0~14岁儿童HBsAg及抗-HBs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在1988年已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88年的81.6%提高到1994年的95%以上,而农村地区则由1988年的30.2%上升到1994年的85%以上。为了解深圳市14岁以下儿童HBsAg及抗-HBs的阳性情况,我们在部分城区、郊区和农村地区对1308名0~14岁儿童进行了此两个项目的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江西省于1999年8月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地区分为4层城市为1层,农村按人均收入分为3层.随机抽取199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共842人为对象,同时调查儿童家长/监护人,以及119名乡村医生.结果表明全省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为50.71%,及时接种率为26.60%;城市分别为77.62%和51.43%,农村为41.77%和18.35%;农村1、2、3层分别为56.87%和25.71%,39.81%和19.05%,28.43%和10.43%,随人均收入下降而降低.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有当地的经济水平,儿童家长/监护人对乙肝和乙肝疫苗的认识程度,儿童的出生场所,免疫接种人员对乙肝疫苗的认识及接种技术的把握程度,乙肝疫苗的接种形式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濮阳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2年我国将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 ,濮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85 % ,但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还不足 6 0 % ,极大地影响了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降低乙肝病毒 (HBV)携带率 ,从而降低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的重要意义。现将濮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全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18个乡级单位、5 1个接种点、12 6 0名 2 0 0 0年 10月 1日至 2 0 0 1年 9月 30日出生的儿童。询问儿童家长、查对儿童接种卡和接种证 ,接种卡和接种证均有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贷款卫生Ⅶ项目实施中期免疫接种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世界银行贷款卫生Ⅶ项目计划免疫于项目实施中期免疫接种率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每层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组群抽样同取城市和高、中、低收入农村199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名;调查抽取儿童在12月龄内完成BCG、OPV、DPT、MV和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 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2.6%,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5%,卡疤率为92.5%。BCG、O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抚州市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及婴幼儿乙肝病毒携带率和免疫水平。方法从全市11个县(区)中选取7个县(区)进行调查。原则上每个县(区)从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各抽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4岁儿童各120名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年龄组各30人,收集血清样本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结果此次共检测1048名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1.91%,显著低于1992全国和2002年福建省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抗-HBs阳性率为74.24%,显著高于1992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其中男性的HB—sAg阳性率为2.08%,女性的阳性率为1.60%;抗-HBs阳性率男性为74.63%,女性为73.53%,男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抚州市自2000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大降低,婴幼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特别是保证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是该市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 1992年提出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我省在同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并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经过大量的工作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城市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率已达 85 %以上 ,农村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工作开展不平衡。为了解我省农村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感染状况 ,我们对南阳唐河县直幼儿园的 16 9名、三门峡卢氏县双槐村的2 89名 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河南省唐河县直幼儿园和三门峡卢氏县双槐村的 7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除填写调查表格外 ,静脉取血 3ml,分离血清冷…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9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层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方法(PPS),在山东省城乡105个县(市、区)抽取840名199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840名儿童中,707名在1岁内完成3针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接种率为84.17%,经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平原、经济收入低的农村地区,父母为农民、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儿童自费医疗保健、未参加计划免疫保偿、家长缺乏乙肝预防知识、在家出生、看护人认为乙肝疫苗价格高、乙肝疫苗一次性收费、第1针乙肝疫苗不在医院接种等因素,均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童、自费医疗保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卡证登记不全、看人缺乏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家长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自觉性低、接种乙肝疫苗一次性收费及没有在医院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等因素,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结论: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是对乙肝预防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加大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预防乙肝的重要性,是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9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层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方法(PPS),在山东省城乡105个县(市、区)抽取840名199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840名儿童中,707名在1岁内完成3针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接种率为84.17%.经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平原、经济收入低的农村地区,父母为农民、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儿童自费医疗保健、未参加计划免疫保偿、家长缺乏乙肝预防知识、在家出生、看护人认为乙肝疫苗价格高、乙肝疫苗一次性收费、第1针乙肝疫苗不在医院接种等因素,均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童、自费医疗保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卡证登记不全、看护人缺乏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家长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自觉性低、接种乙肝疫苗一次性收费及没有在医院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等因素,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结论]影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是对乙肝预防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加大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预防乙肝的重要性,是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加速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控制,使所有新生儿都有机会获得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湖北省于2003年4月25日全面启动和实施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和GAVI项目工作。为落实此项工作,各地相继举办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GAVI项目及安全注射的培训班,全省17个市、州及林区已基本完成对县、乡、村三级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