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BMI水平,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对照组(<25kg/m2)。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孕妇孕12周时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11.09±1.91 vs 8.92±1.57μmol/L,P=0.000);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41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剖宫产率显著增加(30.00% vs 15.00%,P=0.049);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20.00% vs 5.00%,P=0.027);新生儿体重显著增加(3672.15±475.45 vs 3220.93±461.36g,P=0.000)。两组患者妊娠周数、产后出血、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剖宫产、巨大儿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学》2016,37(10):1248-1250
目的 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 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 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 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L vs(32.8±9.6)pg/m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传朋  杨俊  汪俊  陈立权  荣枫 《安徽医学》2022,43(2):191-195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2例cT1-2N0M0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LR、PLR和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腋窝淋巴结术后病理判断是否有转移,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NLR、PLR、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术前外周血NLR和PLR对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预测能力并寻找最佳截断值。结果 61例(37.7%)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组术前NLR和PLR平均值为(2.73±1.19)和(166.11±60.12),高于无转移组的(1.95±0.82)和(128.05±4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T分期、ER阳性率、HER-2阳性率、Ki-67高表达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及神经侵犯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0.002,OR=2.212,95% CI:1.329~3.681)、PLR(P=0.004,OR=1.015,95% CI:1.005~1.025)、脉管有癌栓(P<0.001,OR=24.087,95% CI:6.856~84.619)、ER阳性(P=0.006,OR=5.200,95% CI:1.623~16.663)及HER-2阳性(P=0.007,OR=4.504,95% CI:1.503~13.493)为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最佳截断值为2.285,PLR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36.25。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是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cT1-2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郭瑛  王凯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34-138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对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胸腺五肽,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留取乳腺癌组织标本,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和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6、IL-10、TGF-β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21.47%±3.29% vs 23.88%±3.43%,P=0.002);CD8+T细胞显著增高(30.36%±4.38% vs 28.43%±4.16%,P=0.047);CD4+/CD8+T细胞显著降低(0.71±0.14 vs 0.84±0.1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IL-6、IL-10、TGF-β1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显著增加(27.67%±4.24% vs 25.09%±3.68%,P=0.005);CD4+/CD8+T显著增加(0.83±0.14 vs 0.75±0.18,P=0.029);IL-6水平显著增高(12.39±2.87 vs 9.24±3.38ng/L,P=0.000);IL-10水平显著降低(8.49±2.59 vs 12.59±3.65ng/L,P=0.006);TGF-β1水平显著降低(12.47±3.88 vs 17.76±4.12ng/ml,P=0.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术部位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免疫状态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腔内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所得杨氏模量值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联合SWE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验证其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经ERUS及SWE检查并测量病灶平均杨氏模量值(Emean)。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统计法分析淋巴结转移与Emean值的相关性。以Emean值为依据,采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进一步验证SWE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灶的Emean值呈正相关(rs =0.752,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Emea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US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71.70%,ERUS联合SWE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79%;直肠癌不同T分期的Emea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US联合SWE对直肠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同时ERUS联合SWE可提高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浆游离DNA(cf-DNA)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β-acti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ddPCR检测cf-DNA绝对定量方法,根据不同浓度标准品验证该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线性以及重复性。该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33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cf-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EA、CA19-9水平,分析血浆cf-D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血清CEA、CA19-9水平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本实验所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检测低至10pg/μl的微量DNA模板,检测敏感度为0.29copies/μl;且在模板浓度为10pg/μl~10ng/μ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Y=-2.34+33.17X,R2=0.999);批内CV为9.85%,批间CV为11.04%。该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cf-DNA水平分别为6700(3800~9925)、3100(2300~4000)、2500(1775~4000)copies/ml,结直肠癌组血浆cf-DNA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肿瘤组(P=0.000)和健康对照组(P=0.000),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水平与CEA (r=0.210,P=0.099)和CA19-9(r=0.125,P =0.233)无相关性。ROC曲线结果显示,以5300copies/ml为cut off值,cf-DNA诊断结直肠癌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31、73.3%和98.3%,高于CEA(0.762、51.7%、95.6%)和CA19-9(0.548、45.0%、82.0%)。结论 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的ddPCR定量检测血浆cf-DNA的方法,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全天血糖波动的特征。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选取48例符合OSAHS诊断的受试对象作为OSAHS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组)。动态监测两组受试者72 h血糖的变化,同时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OSAHS组全天血糖平均值比对照组(5.98±1.21mmol/L vs 5.21±0.91mmol/L,P<0.05)升高;OSAHS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夜间血糖波动幅度(NMAGE)及IRI较对照组(4.25±0.6 mmol/L vs 2.12±0.51mmol/L,1.93±0.04 vs 1.12±0.34和3.7±0.5 vs 2.4±0.2,P均<0.05)明显升高;OSAHS组:MAGE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IRI呈正相关(r=0.357、0.361,P均<0.05),AHI与IRI呈正相关(r=0.360,P<0.05)。结论 OSAHS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异常,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前瞻性分析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与病理无效组相比,病理有效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9.54±3.11 vs 6.12±3.21,P=0.015);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3%±17% vs 29%±11%,P=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1%±21% vs 34%±12%,P=0.000)。与未pCR组相比,pCR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10.54±4.11 vs 5.87±2.21,P=0.000);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7%±17% vs 28%±10%,P=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4%±23% vs 33%±11%,P=0.000)。结论 18F-FDG PET-CT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一种影像学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使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术后肾功能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345例,按照接受他汀类药物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71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74例),然后再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70岁和≥ 70岁亚组。所有患者均继续原有常规用药并于每晚睡前服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72 h内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清肌酐水平为(99.2±28.9)μmol/L,高于术前水平[(92.2±2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4,P<0.01);阿托伐他汀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70岁亚组还是≥ 70岁亚组的患者,瑞舒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88.0±15.6)μmol/L vs(82.3±13.5)μmol/L,(104.8±32.2)μmol/L vs(97.2±3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8、3.657,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70岁亚组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术前水平[(128.3±44.4)μmol/L vs(122.4±43.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6),而≥ 70岁亚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21.1%(36/171)vs 6.9%(1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0,P<0.01),并且瑞舒伐他汀组≥ 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高于<70岁亚组的患者[28.9%(33/114)vs 5.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 70岁和<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瑞舒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更具保护作用,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更低,且这种保护作用在≥ 70岁亚组的高龄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诊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救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按患者的就诊模式分成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或其他交通工具从发病地点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从其他医院转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就诊模式,并对其中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31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95例(61.7%),转诊组121例(38.3%)。与直接就诊组比较,转诊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的患者比例低(χ2=4.549,P=0.033;χ2=29.319,P<0.001)。转诊组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T)均长于直接就诊组[239(168,238)min vs 85(55,170)min,Z=1.779,P<0.001;397(306,472)min vs 285(214,364)min,Z=6.779,P<0.001],短期治疗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均较直接就诊组差[52.9%(64/121)vs 64.1%(125/195),χ2=3.903,P=0.048;46.3%(56/121)vs 57.9%(113/195),χ2=4.806,P=0.043]。预后良好组患者为169例(53.5%),预后不良组为147例(46.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小、高脂血症比例少、桥接治疗比例高[(64.2±12.8)岁vs(69.9±11.9)岁,t=4.095,P<0.001;0.6%(1/169)vs 6.1%(9/147),χ2=7.848,P=0.005;70.4%(119/169)vs 13.6%(20/147),χ2=102.975,P<0.001]。预后良好组中直接就诊的患者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66.9%(113/169)vs 55.8%(82/147),χ2=4.086,P=0.043],并且ODT、ORT均短于预后不良组[106(59,214)min vs 184(91,281)min,Z=3.997,P<0.001;308(226,389)min vs 350(267,453)min,Z=2.99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是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 AIS-LVO血管内治疗患者中,转诊患者的预后较直接就诊的患者差。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预示着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