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组织中脑选择性蛋白激酶-2(BR-SK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1例人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BRSK2蛋白的表达,分析BRSK2与临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合患者的随访资料进一步分析BRSK2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最后建立Cox回归模型,评估BRSK2及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RS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然而,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62例胃癌组织中BRSK2表达降低(51.24%),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x2=55.22,P<0.001).BRS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P <0.001)、肿瘤组织分化(P =0.006)、TNM分期(P <0.001)、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然而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直径、手术方式、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无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BRSK2高表达组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均高于BRSK2低表达组.Cox回归分析表明BRSK2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BRSK2表达下降与肿瘤的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表明BRSK2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 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明确TMPRSS 4表达与胃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RT-q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TMPRSS 4在115例胃癌组织样本(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MPRSS 4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T-qPCR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的TMPRSS 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在匹配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MPRSS 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良性组织高(56.5%vs19.5%,P<0.001).TMPRSS 4的过度表达与胃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及TNM分期肿瘤显著相关(P<0.01).TMPRSS 4是影响胃癌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TMPRSS 4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TMPRSS 4有可能作为一个常规的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检测NGAL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NGAL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NGAL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结果显示,肿瘤>20cm2者NGAL蛋白阳性率高于肿瘤≤20cm2(43.8% vs 23.0%,P<0.05);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9.0% vs9.1%,P <0.01),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45.3% vs 10.0%,P<O.01),有远处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5.5% vs 7.9%,P<0.01),TNM分期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50.0% vs 4.9%,P<0.01).NGAL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1.062±7.410岁,显著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77.191±5.324岁(P<0.01);蛋白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7.3%,显著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的64.5% (P<0.01).肿瘤患者血清NGAL的平均水平为4.881±1.105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NGAL平均水平的1.465±0.327ng/ml(P<0.01).结论 NGAL蛋白在胃癌组织及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且NGAL高表达与中国人群胃癌细胞转移、侵袭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推测NGAL有望成为监测中国人群胃癌转移、侵袭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清外泌体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mRNA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我院行胃癌切除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的关系;对9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术后3年内存活率,比较存活亚组(n=62)与死亡亚组(n=36)患者入组时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T1-MMP mRNA表达水平对术后3年内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 98例患者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0.96±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80±0.09)(P<0.05);患者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98例患者术后3年存活亚组入组时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死亡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胃癌组织、癌旁组织MT1-MMP mRNA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后3年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有一定局限性(AUC=0.760、0.691),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联合检验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检测(AUC=0.813)。结论 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TNM分期及浸润程度相关,可一定程度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8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石蜡包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RT-PCR测定miR-182的相对表达,分析miR-182在TNB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无疾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等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提示,癌组织中miR-182表达为癌旁组织的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82在淋巴结阳性及TNM分期Ⅲ期中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Z=-3.454,P=0.001)及TNM(Ⅰ+Ⅱ)期者(Z=-3.94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iR-182高表达(HR=0.107,95%CI:0.018~0.643,P=0.015)、淋巴结阳性(HR=0.189,95%CI:0.020~1.757,P=0.016)、脉管瘤栓(HR=0.190,95%CI:0.020~1.826,P=0.008)、Ki67≥14%(HR=0.182,95%CI:0.041~0.801,P=0.024)、TNM分期(Ⅲ期)(HR=0.501,95%CI:0.044~5.741,P=0.001)是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miR-18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miR-182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与预后差相关。  相似文献   

6.
P-ERK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中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胃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中P-ERK蛋白表达阳性率84.2%(48/57)明显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12.3%(7/57)(P<0.01);P-ERK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P-ER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1):胃壁浸润程度越深P-E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结论p-ERK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胃壁浸润深度及转移能力有关,提示P-ERK蛋白的过表达促进了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靳迎春  周津  崔颖 《重庆医学》2021,50(11):1801-1805,1811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叉头盒蛋白(FOXA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胃肠肿瘤外科诊治的6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获病理诊断,且行直肠癌根治术,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CIP2A和FOXA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IP2A和FOXA1的mRNA表达水平,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IP2A和FOXA1对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CIP2A和FOXA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4%(52/63)和80.95%(51/6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2.70%(8/63)和11.1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FOXA1 mRNA及蛋白在人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肠上皮细胞(P<0.05);CIP2A和FOX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直肠癌组织中CIP2A和FOX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OC结果显示,CIP2A诊断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781~0.91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91.84%;FOXA1诊断直肠癌的AUC为0.904(95%CI:0.839~0.9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3%、82.54%;二者联合诊断直肠癌的AUC为0.936(95%CI:0.905~0.95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6%、87.30%.结论 CIP2A、FOXA1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对直肠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R7在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胃癌组织中,CCR7在胃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且CCR7蛋白在癌旁组织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5/60)和73%(44/60).经x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00,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R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CR7表达水平在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CR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钙黏附蛋白17(PCDH17)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MGC-803、AGS和SGC-7901,120对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20例胃癌患者血浆样本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胃癌组织和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的诊断效能,评估PCDH17基因甲基化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株胃癌细胞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糖类抗原19-9表达情况、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Stage分期均有关(均P<0.05)。胃癌患者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用于诊断胃癌的AUC为0.73,灵敏度为0.58,特异度为0.80。在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用于诊断胃癌的AUC为0.77,灵敏度为0.63,特异度为0.83。结论PCDH17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胃癌的早期无创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的反义缺氧诱导因子(antisens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aHIF)和位于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ANRIL)在胃癌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33例胃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胃癌组织和血浆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aHIF、ANRIL在血浆中的表达与胃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分别为-4.463,-4.886,P均<0.01);胃癌患者血浆中lncRNA aHIF和ANR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t分别为-4.232,-4.450,P<0.01),且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524,P<0.05)。结论: lncRNA aHIF和ANRIL在胃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均高表达,且血浆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施莉  薛向阳  向华  范波  韦炜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27-112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 (miR)-18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187表达的改变与胃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提取RNA后,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miR-187在胃癌及癌临近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并进一步观察miR-187表达的变化同胃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之间存在的联系。 结果 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miR-187,且与癌临近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miR-187的表达量发生显著的改变,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胃癌组织中的miR-187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5)及TNM分期(P<0.05)均显著相关。 结论 在胃癌组织及癌临近胃黏膜组织中,miR-187的表达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胃癌组织中miR-187表达的减少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均呈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iR-187表达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Zhuge YH  Tao HQ  W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65-2768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 (SPH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浙江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206例石蜡固定的胃癌组织和同期的40例非肿瘤胃黏膜中SPHK1的表达.结果 在4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3例(7.5%) SPHK1蛋白为阳性表达,均为低表达.在206例胃癌组织中,181例(87.9%)SPHK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P =0.001),其中高表达126例(61.2%).SPHK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39、0.003、0.020、0.003),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Ⅰ~Ⅱ和Ⅲ期中SPHK1高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PHK1低表达者[53.6%( 15/28)比68.6%( 24/35),7.8% (6/77)比30.8%(12/39),P=0.009、0.006],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SPHK1表达无关(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SPHK1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SPHK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相关,SPHK1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肿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4%)高于癌旁组织(10.0%),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HER2、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01).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4% 、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TNM分期、HER2和Ki-67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HER2和Ki-67的表达,HER2和Ki-67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ULBP和CA19-9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χ2=7.352,P=0.007;χ2=11.648,P=0.001).s-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者;s-ULBP2与CA19-9联合后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A19-9.结论 ULBP1 和 ULBP2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 ULBP1的表达阳性率和胰腺癌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有关. 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者且ULBP2和CA19-9联合后能够提高CA19-9单独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3年生存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病理科收集的9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符合纳入标准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73.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50%(P<0.05);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33.80%)显著低于阴性患者(60.00%)(P<0.05);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与TNM分期、MTA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关系(OR=1.638、1.433,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TA1蛋白高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217(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同期收集临床疑似诊断为胃癌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疾病的胃黏膜组织30例。采用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结果 ZNF217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6.911±0.139)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1.372±0.205),P<0.001;ZNF2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也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χ2=39.910,P<0.001),并且胃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χ2=5.810,P=0.016)、淋巴结转移(χ2=5.778,P=0.016)及高TNM分期(χ2=4.806,P=0.028)呈显著正相关。ROC分析提示:ZNF217的表达作为诊断胃癌的价值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0.8附近。 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恶性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ZNF217在胃癌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及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