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肺及纵隔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照CT提示肺部病变同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32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活检及刷检的基础上,在黏膜隆起及管腔外压处,采用TBNA检查,同时对纵隔、气管旁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TBNA检查。结果:32例患者中,23例获得明确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TBNA、活检、刷检术的阳性率分别为71%、46%和29%,三者联合病理诊断率为79%。TBNA在肺癌伴纵隔、气管旁淋巴结阳性率高于肺门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特别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部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而支气管腔未见明确病灶或管壁呈外压狭窄的诊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在支气管管腔通畅的肺及纵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3例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内未见肿块及明显外压,但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直接涂片后送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完成后,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比较TBNA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7例伴有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经TBNA确诊17例,诊断率为63.3%;6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经TBNA确诊1例,诊断率为16.7%;全部33例患者的TBNA诊断率为54.5%,高于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15.2%)(P<0.01).TBNA诊断率受淋巴结大小影响,淋巴结直径大于2cm的患者TBNA诊断率高(P<0.01);另外TBNA诊断 率还受淋巴结部位的影响,在伴有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7组淋巴结的TBNA阳性率高于非7组淋巴结(P<0.05).TBNA并发症少,绝大多数患者仅穿刺点有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管腔外病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通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针吸术在支气管腔外病变或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0例对支气管腔外病变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拟诊肺癌患者行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TBNA检查确诊肺癌的有41例,阳性率68.33%(41/60),常规活检、刷检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8/60)、8.33%(5/60)。TBNA诊断阳性率分别高于常规活检、刷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腔外病变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患者,TBNA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纵隔及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CT提示肺占位或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TBNA检查,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取得的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比较TBNA与活检、刷检组的诊断阳性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8例患者中阳性56例,诊断阳性率为82.4%,高于常规检查组(51.5%)(P<0.05)。隆突下淋巴结组阳性率高于非隆突下淋巴结(96.0%比63.2%)(P<0.05),淋巴结直径≥2 cm组阳性率高于淋巴结直径<2 cm组(92.6%比60.7%)(P<0.05)。22例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对纵隔及肺部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6例拟诊为肺癌而纤维支气管镜表现粘膜浸润为主和支气管腔外病变进行TBNA细胞学检查,并以活检、刷检和冲洗进行对照.结果:TBNA、活检和刷检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1.4%、67.8%/64.3%(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冲洗的诊断阳性率仅为35.7%,另外,TBNA对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诊断的阳性率63.6%,管腔外压性肿块2/4阳性.结论: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操作简便的诊断技术,特别是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和管腔外压性肿块有特殊的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肺及纵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内未见肿物及明显外压但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直接涂片后送检.TBNA完成后,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比较TBNA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TBNA确诊34例,诊断率为60.7%,高于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16.1%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NA诊断率受淋巴结大小影响,直径大于2 cm的淋巴结的TBNA诊断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TBNA诊断率还受淋巴结部位影响,7组淋巴结的TBNA阳性率为76.9%,高于非7组淋巴结46.7%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NA并发症少,绝大多数患者仅穿刺点有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管腔外病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通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估计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气道内新生物的患者,采用TBNA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84例患者中57例诊断为肺癌,13例诊断为结节病,3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恶性淋巴瘤,10例最终无明确诊断。84例患者共穿刺136组淋巴结,其中TBNA阳性结果69例(82.14%)。TBNA联合黏膜活检及肺泡灌洗等方法的阳性率(88.1%)高于单行TBNA(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TBNA阳性率与淋巴结大小相关(P〈0.05)。有1例患者穿刺中出现大出血,其余均为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帮助,对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气管与支气管腔内外病变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行TBNA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112例中65例诊断为肺癌,33例诊断为肺部良性病变,14例未明确诊断?65例肺癌患者,TBNA结果阳性41例(63.1%),其中16例TBNA结果是唯一病理学诊断证据?1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TBNA共8例(72.7%)阳性;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BNA共33例(61.1%)阳性?结论:TBNA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对肺部病变尤其是支气管腔外病变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1例支气管镜TBN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胸部CT检查提示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5例,支气管外压性狭窄6例。结果 61例中,确诊肺癌43例,结节病7例,结核3例,感染性淋巴结肿大8例。43例经TBNA获取标本病理确诊为肺癌36例(36/43,83.7%)。36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穿刺62例次,穿刺成功50例次(50/62,80.6%);气管右前、隆突前、右主支气管前淋巴结共穿刺49次(49/62,78%)。其中20例周围型肺癌TBNA诊断阳性率70%(14/20),活检诊断阳性率14.3%(2/14),刷检诊断阳性率25%(5/20),肺泡灌洗诊断阳性率25%(2/8)。TBNA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诊断方法(P〈0.01)。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支气管外压性狭窄的患者,TBNA为更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军  靳凤娟  高运吉  李广琴  刘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63-1764,1767
目的 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技术在腔外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6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腔外型肺癌、气管镜检查管腔结构基本正常的患者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支气管黏膜活检及刷检或灌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均行TBNA检查,阳性44例,联合刷检或灌洗53例,TBNA联合检查中阳性46例,阳性率(73.0%)高于单行TBNA (6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支气管黏膜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13例,阳性10例高于单行TBNA阳性率(8/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气道狭窄程度及转移淋巴结大小TB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穿刺点出血.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是诊断腔外型肺癌的一种安全、可靠,且特异性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原因较多 ,临床上得到明确诊断比较困难 ,常需做病理学检查。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对 16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做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4 0岁。伴有肺内病变 10例 (由于病灶小或支气管内未发现异常 ,经纤支镜活检和刷检未明确诊断 ) ;不伴有肺内病变单纯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6例。2 方法术前准备工作同常规纤支镜检查 ,术前必须做常规胸部CT扫描 ,必要时做胸部MRI检查 ,以明确纵隔、肺门淋…  相似文献   

12.
简俊岭  徐先全  王起奎  章恒  朱小东  陈海 《安徽医学》2015,36(12):1501-1503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因纵隔占位或肺部占位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断纵隔疾病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115例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在术中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22例患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6.83%;恶性病变54例(42.86%),良性病变68例(53.97%);2例术前胸部 CT 考虑纵隔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不明,行食管镜及气管镜均未见明显异常;2例术前胸部 CT 考虑淋巴结肿大,术中病理未获明确诊断。良、恶性病例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清晰度高,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疑难疾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福  郭苏  陈娟萍 《广东医学》2001,22(3):191-192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纤维镜室对259例肺癌患者行常规纤支镜检查,对其中145例合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患者行TBNA。结果 259例患者中的202例经纤支镜检查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常规纤支镜检查确诊143例,诊断阳性率为55.2%,59例患者单独由TBNA检查确诊,使纤支镜检查的诊断阳性率由55.2%上升至77.9%。结论 TBNA可作为纤支镜检查的常规项目开展,可明显提高纤支镜的诊断阳性率,对纵隔疾病的诊断和肺癌的临床分期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增强CT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的28例胸部疾病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TBNA检查,直接涂片送病理检验。结果:15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肺结节病,2例诊断为肺结核,8例未能明确诊断,其中有2例经其他方法确诊为肺癌,3例为良性病变。28例共穿刺49个部位,85针,穿次成功73次。术后6例少量痰中带血,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结果准确的临床实用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本世纪初开始国外报道逐渐增多的一项新技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以及判断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性质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改变了呼吸疾病支气管镜下活检的操作方式[1],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EBUS-TBNA已得到广泛开展,并有逐步取代纵隔镜检查的趋势[2]。近年来对280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住院患者进行EBUS-TB-NA检查,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诊治的77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8例单纯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4例支气管腔外压性狭窄患者和45例肺部病变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其进行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和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包括刷检及病变处活检,对各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3例为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确诊,诊断阳性率为42.86%;61例为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确诊,诊断阳性率为79.22%;70例为两种方法联合确诊,诊断阳性率为90.91%。结论对肺部疾病和纵膈采用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进行诊断,创伤性较小,安全性较好,且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刺吸引(TBN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CT检查显示胸内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肺癌患者进行TBNA.结果 90例肺癌患者中TBNA诊断总阳性率为61.11%(55/90),67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中,45例仅依靠TBNA涂片诊断,其中34例患者TBNA涂片为诊断的唯一病理学依据.90例肺癌患者中,35例TBNA联合其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阳性率高于55例单行TBNA检查的患者(77.14% vs 65.45%,P>0.05).TBNA联合其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毛刷阳性率显著高于单行TBNA(45.71% vs 22.00%,P<0.05),冲洗阳性率也显著高于TBNA(21.21% vs 2.70%,P<0.05).TBNA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92.31% vs 62.50%,P>0.05).TBNA阳性率与穿刺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淋巴结>3 cm的TBNA阳性率显著高于<3 cm的淋巴结(75.00% vs 36.36%,P<0.05).TBNA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诊断肺癌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燕  徐大敏  王浩凌 《重庆医学》2015,(30):4219-4221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在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28例患者行EBUS‐TBNA ,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23例行EBUS‐TBNA检查,EBUS‐TBNA诊断出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肿瘤4例,淋巴瘤3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2例,炎性患者1例。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率高达74.0%,比预期诊断率明显升高(53.2%,P<0.01)。EBUS‐TBNA诊断准确率:肺癌91.0%;淋巴瘤100.0%;转移性肿瘤75.0%;结核75.0%,结节病50.0%,炎性病变100.0%。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仅有2例出现轻度缺氧,1例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EBUS‐TBNA针对早期诊断呼吸疾病特别是纵隔肿块,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术(TBNA)在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HTH〗方法〖HTK〗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南川区人民政府医院就诊的70例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且行常规支气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管腔未见明显外压及肿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纵膈淋巴结针吸活检,涂片后送检。完成TBNA后,穿刺点处采用毛刷刷检,如发现充血水肿与局部黏膜增厚再进行活检。比较 TBNA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差异,分析不同淋巴结大小以及不同部位淋巴结TBNA诊断率的差异,评价TBNA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结果 70例患者经TBNA检查确诊43例,诊断率61.43%,其中17例小细胞癌,14例未分型,6例腺癌,5例鳞癌;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确诊15例,诊断率21.43%,TBNA显著高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P<0.05);淋巴结直径>2cm者的TBNA诊断率显著高于淋巴结直径≤2cm(P<0.05);隆突下淋巴结患者的TBNA诊断率显著高于非隆突下淋巴结者(P<0.05);41例患者穿刺点少量出血,5例出血量较多,但未特殊止血出血自行停止,无纵膈气肿、出血、纵膈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BNA对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疾病,特别是淋巴结直径>2cm和隆突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穿刺活检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病变的患者[肺部病变者56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7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1例,纵隔占位5例]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一例发生并发症.76例穿刺阳性;5例穿刺阴性;5例因穿刺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56例肺部病变者中诊断恶性肿瘤45例,良性疾病5例,可疑癌3例;穿刺阴性1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2例.7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中穿刺结果提示转移5例;穿刺阴性2例.21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中诊断恶性肿瘤3例,良性疾病13例;穿刺阴性2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3例.5例纵隔占位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癌患者中1例经CT引导下穿刺、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诊断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而穿刺阴性的2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例PET-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另3例穿刺阴性者经临床随访观察均诊断为良性疾病.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100%及20%.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胸内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