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部疾患,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从发病后到死亡,IPF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年。目前对于IPF的治疗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主,但疗效不佳。已有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1PF的有效率小于30%,合用免疫抑制剂后不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也不能有效降低IPF患者的病死率。这些都似乎说明炎细胞的浸润并不是导致IPF发病的原因,而是继发于IPF的一种炎症反应。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正逐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便是其中一种。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HGF在IPF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特布他林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78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91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P、TNF-α、IL-6、FIB、D-D水平.结果 观察组CRP、TNF-α、IL-6 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存在高凝状态,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对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恙虫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6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恙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100%),焦痂(85%),皮疹(55%),淋巴结肿大(66.7%),外斐反应OXK>1:160(48.2%).结论:发病前野外活动史或者草地坐卧史、皮肤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斐反应(OXK)阳性等对恙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燕  徐大敏  王浩凌 《重庆医学》2015,(30):4219-4221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在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28例患者行EBUS‐TBNA ,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23例行EBUS‐TBNA检查,EBUS‐TBNA诊断出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肿瘤4例,淋巴瘤3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2例,炎性患者1例。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率高达74.0%,比预期诊断率明显升高(53.2%,P<0.01)。EBUS‐TBNA诊断准确率:肺癌91.0%;淋巴瘤100.0%;转移性肿瘤75.0%;结核75.0%,结节病50.0%,炎性病变100.0%。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仅有2例出现轻度缺氧,1例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EBUS‐TBNA针对早期诊断呼吸疾病特别是纵隔肿块,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凋亡水平的变化,探讨AECⅡ凋亡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气管内注入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法建立COPD动物模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BUD)混悬液进行干预。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BUD对照组、COPD15d组、低剂量BUD干预15d组、高剂量BUD干预15d组、COPD30d组、低剂量BUD干预30d组、高剂量BUD干预30d组。各组大鼠分别于第15或30d处死。肺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肺泡破坏程度,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观察AECⅡ凋亡情况。结果(1)不同时点COPD组大鼠肺泡结构破坏程度、AECⅡ凋亡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BUD对照组(P均<0.01),且呈时间依赖性趋势;AECⅡ凋亡水平和肺泡结构破坏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免疫组化法:r=0.92,P<0.01;TUNEL法:r=0.90,P<0.01)。(2)BUD可显著降低肺泡结构破坏程度(P<0.01)及AECⅡ凋亡水平(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AECⅡ凋亡可能通过参与肺泡结构破坏的方式参与了COPD的形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肺泡破坏程度和AECⅡ凋亡水平,为其用于COPD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γ干扰素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地塞米松干预组、高剂量IFN-γ干预组和低剂量IFN-γ干预组,每组15只。各组随机分别于7,14和28d各处死5只,收集肺组织作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P均〈0.05),肺组织TGF-β1、CTGF、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高剂量IFN-γ干预组肺组织TGF-β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剂量干预组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IFN-γ具有与地塞米松相似的较强的抗纤维化效应,且不良反应更少。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GF-β1、CTGF的表达而减少肺组织中Ⅰ型及Ⅲ型胶原的生成,最终抑制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产生药源性双流仑样反应的药品依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甲硝唑;有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2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2例年龄较大并伴有慢性病者收住院,经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