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及其术前与术中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68例,总结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以高胆红素血症组为研究组,非高胆红素血症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本组168例中,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3例,发生率为43.4%。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术前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合并同期瓣膜手术、术中失血、术中输血输浆、手术及总麻醉时间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 1.440,95%CI 1.216~1.706,P=0.000)与手术时间(OR 5.745,95%CI 1.143~28.877,P=0.034)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亦显著增加(P<0.05),但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未显著增加(P=0.974)。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在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率较高,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和手术时间的延长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以及术后总住院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2011年5月266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趋势及与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高胆红素血症与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266例患者心脏手术后有47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占17.6%,开始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明显相关,并明显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治疗时间。结论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相关,提示与术前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及心脏手术后胆红素负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术后2周内胆红素水平将92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和胆红素正常组,分析术后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4例,其余68例胆红素基本正常.术后1、3、5、7d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第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高胆红素血症组的术前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胆红素正常组(P<0.05),Child分级在术后胆红素升高组和正常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方式与术后胆红素水平相关.结论 患者术前肝功能(术前胆红素水平和Child分级)、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和肝门阻断类型是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P=0.012,OR=2.789, 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P=0.017, OR=3.124, 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术前黄疸时间、术前减黄治疗、术中出血多及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黄疸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胆红素高、黄疸时间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及术中失血过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治疗及预后,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水平。②方法对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35例(38.9%),感染24例(26.7%),ABO溶血14例(15.6%),围生期因素10例(11.1%),其它及不明原因7例(7.7%);共治愈76例(84.4%),好转9例(10.0%),未愈5例(5.1%)。④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众多,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前心电图提示QT间期延长与肝移植术后近期各类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6月~2012年1月50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心电图的QT间期与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诊治资料。结果在50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82例(16.4%)发生各类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35例(7.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3.6%),心房颤动21例(4.2%),室性心动过速8例(1.6%,包括2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82例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脏骤停4例(0.8%),由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2例(0.4%)。根据术前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QT间期延长组共103例,QT间期正常组共397例,其中,QT间期延长组中有2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QT间期正常组中有5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肝移植术后近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间期延长有明显关系(x^2=11.00,P〈0.01)。结论心律失常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术前心电图QT间期延长与肝移植术后近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因此,对于术前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并给予预防性措施,如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以防止术中及术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方法 对4例肝移植术后HPS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铁蛋白异常、骨髓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7、24d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健康。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要警惕HPS的发生,应及时检查骨髓及做相应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詹峰  熊言佳  钟冲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8):45-45,5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及治疗。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7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围产因素84例(47.5%),感染因素57例(32.2%),母乳性黄疸19例(10.7%),溶血4例(2.3%),颅内出血4例(2.3%),不明原因9例(5.0%)。治愈78例,好转99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产前、产时及产后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预防新生儿感染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建君  赵树铭 《重庆医学》2016,(9):1289-1291
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多、生存质量较差,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有望得到提高。移植后患者长期存活主要受抗排斥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消化道大出血、胆汁淤积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原发病复发以及远期胆道并发症等的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各种肝病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随着血浆置换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领域,尤其在中毒、危重患者及重症肝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不良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筛选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手术治疗且术后同时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结果1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26例(21.7%)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43例(35.8%)患者住院死亡。1年、2年和3年累积死亡率分别是41%、41.9%和4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长、AKI 2期、AKI 3期、出现胆红素峰值时间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AKI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AKI 2期和3期以及晚发胆红素峰值显著增加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合并AKI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严重低氧血症及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生情况,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5年9月间长征医院行肝移植术治疗的21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移植术前的氧合情况;以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PO2)>20 mmHg(1 mmHg=0.133 kPa)、PaO2<70 mmHg为标准,筛选严重低氧血症及HPS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前PaO2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14例肝硬化患者术前常伴随低氧血症。PaO2与Child分级、胸水有无、总胆红素、血氨、乳酸相关(相关系数r=-0.22、-0.16、-0.17、0.20、-0.29);PaCO2与术前Hb、白蛋白水平直接相关(r=0.23、0.13)。AaPO2与肝掌、蜘蛛痣、Child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aO2与Child分级显著相关,但与肝掌、蜘蛛痣无显著相关性。PaO2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移植术后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388 81,P=0.000 1;r=-0.176 84,P=0.010 4)。结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伴随严重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分级及相关因素有关,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有较大影响;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应全面评估严重低氧血症、HPS发生情况,以利于围手术期采取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肝癌接受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所有患者移植术前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生存分析包括移植术后总体生存(OS)和带瘤生存(SWT)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3.9~71.5个月,平均19.8个月。1、2及3年OS为68.8%、39.1%及34.4%。1、2及3年SWT为53.0%、28.6%及26.8%。影响OS和SWT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术前非手术治疗(〉2次)(=3.23,〈0.01)、移植术后肿瘤多发复发或转移(=2.457,〈0.05)、移植肝内肿瘤复发(=3.52,〈0.01)和索拉非尼治疗(=0.31,〈0.01)。结论术前合并乙型肝炎的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多发复发或转移及肝内肿瘤复发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或局部抗肿瘤治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行孙氏手术的64例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PaO2/FiO2值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8.8%(44/64)。低氧血症组与非低氧血症组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6.8% vs 1.5%,P=1.000)。低氧血症组中体重指数>24Kg/m2比率比非低氧血症组高(P<0.05),非低氧血症组男性比率比低氧血症组高(P<0.05)。低氧血症组患者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比非低氧血症组时间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是:术前PaO2/FiO2≤300mmHg(OR=8.909,P=0.012)和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OR=5.098,P=0.034)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O2/FiO2≤300mmHg、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观察组46例(有高胆红素血症)和对照组50例(无高胆红素血症),分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炎、吻合口瘘、感染、乳糜胸及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04%、8.70%、13.04%、15.22%、13.04、63.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0、2.0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7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最大值(5.72±1.27) mg/dL,且术后1~3 d、4~7 d以及8~14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6±0.13) mg/dL、(5.72±1.27) mg/dL、(2.01±0.23) mg/d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78±0.21) 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r=3.278、3.149、3.301、4.677、3.353、4.231,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并发症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因此,临床工作中应为术后食管癌患者积极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素对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瘀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2周~1月出现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的13例病例,经检查排除肝脏血供、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等因素,病理确认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后,予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治疗前1日、治疗后1日、治疗后1周分别检查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行肝穿病理检查对照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激素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1周病理提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消失。结论激素治疗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淤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