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33例.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随机及立位ARR测定的100例怀疑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29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综合分析卧位、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以确定合适的切点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患者卧位ARR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0.805~0.867),立位ARR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0.843 ~0.899),两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立位及随机ARR测定的100例患者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28 ~0.995)及0.944(0.893 ~0.99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立位ARR切点为400(pg· ml-1)/(ng·ml-1·h-1)时,诊断原醛症患者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64.2%.结论 立位ARR比卧位ARR更适应作为原醛症的筛查指标,随机ARR与立位ARR在原醛症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认为,在严格控制患者药物、体位、检测时间条件下,ARR切点400( pg·ml-1)/(ng·ml-1·h-1)是原醛症筛查试验比较合适的切点.  相似文献   

2.
该文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01-2010-08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醛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法(RIA)与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肾素、醛固酮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筛查价值。方法对高血压患者96例分别采用RIA和CLIA平行检测血浆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醛固酮,对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这两种方法测得的醛固酮与肾素的比值(ARR)在原醛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96例患者中41例诊断为原醛,两种方法测得的肾素活性(浓度)呈正相关(r=0.905,P0.01),醛固酮浓度亦呈正相关(r=0.967,P0.01)。两种方法计算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89~0.99)和0.92(95%CI0.85~0.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筛查原醛RIA法ARR以30(nmol/L)/[ng/(L·h)]为切点,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92.7%;CLIA法ARR以25为切点,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83.6%。两种检测方法并联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3.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肾素、醛固酮具有良好相关性;筛查原醛,CLI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度比RIA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比较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59例原醛症患者、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 mg开博通试验和27例原醛症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 mg开博通试验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的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以服用开博通后血浆醛固酮405 pmol/L为切点,25 mg开博通试验的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88.6%;以437 pmol/L为切点,50 mg开博通试验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3.3%.两种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和0.912,大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P均<0.01),但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对于原醛症均有较好的诊断效率,两者之间诊断的准确度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试验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2010年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病例,其中有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33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输注生理盐水后血醛固酮变化,绘制ROC曲线以找到合适的切点用来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输注生理盐水后血醛固酮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0.959~0.986),曲线与参照曲线下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盐水试验后血醛固酮大于277 pmol/L(100ng/L)时,诊断原醛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及97.8%。结论生理盐水抑制试验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直接肾素浓度(DRC),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探索立位ARR用于筛查四川省高血压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切点。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进行PA筛查的高血压患者423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立位2 h的PAC、DR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立位ARR筛查PA的切点,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中ARR切点的变化。结果 在纳入的高血压患者中,确诊为PA 199例,原发性高血压(EH)224例。PA患者的立位ARR高于EH患者[12.1(5.5~30.0)比0.5(0.2~1.1)(ng/dL)/(mU/L),Z=-17.434,P<0.001]。ROC曲线显示,当立位ARR切点为2.4 (ng/dL)/(mU/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4.2%。男、女患者筛查PA的立位ARR切点值分别为2.0、2.4 (ng/dL)/(mU/L),敏感度分别为96.5%、95.6%,特异度分别为95.3%、91.5%。年龄≤40、>4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以及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适宜切点。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相关方案入选健康人127名建立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连续入选142例高血压查因病人,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及醛固酮浓度,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醛固酮浓度/肾素活性比值(ARR)或醛固酮浓度/肾素浓度比值(ADRR)用于原醛筛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找出最佳切点。结果 CLIA测定的醛固酮和肾素浓度在健康人群中均呈偏态分布,按2.5%-97-5%建立参考区间,立位醛固酮浓度4.37-30.02ng/dl,立位肾素浓度4.08-61.14μIU/ml。肾素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CLIA测定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388(95%CI 0.6465-1.031,P0.001),而RIA测定所得ARR的AUC为0.9616(95%CI 0.9034-1.020,P0.001)。CLIA测定ADRR的Youden's指数最大为0.763,对应切点为8.63(ng/d1)/(μIU/ml),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8-5%。结论首次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检测中国人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浓度的参考区间。CLIA筛查原醛的灵敏度低于RIA,而特异性高于RIA,建议在使用ADRR进行原醛筛查时要考虑其敏感度偏低的问题,必要时使用RIA复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醛固酮与直接肾素浓度比值(ARR)的最佳切点,评价ARR联合醛固酮水平在提高筛查特异度中的作用,以减少确诊试验带来的风险。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病区收治的年龄60~80岁、经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或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确诊为PA的患者65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的患者11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直接肾素浓度、醛固酮浓度。根据AR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取得最佳筛查切点。比较单用ARR与ARR联合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ARR的AUC为0.859(95%CI 0.807~0.911)。ARR切点定在4.4 (ng/dL)/(mU/L)时,约登指数最高,此时诊断PA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8.8%。ARR≥4.4 (ng/dL)/(mU/L)联合醛固酮≥15 ng/dL时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96.6%。联合ARR与醛固酮用于初筛PA时,AUC为0.911(95%CI 0.867~0.954),较单用ARR显著改善(P=0.038)。结论 ARR≥4.4 (ng/dL)/(mU/L)可考虑作为老年PA的初筛切点,联合醛固酮可改善筛查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卧立位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与血浆肾素浓度(plasma renin concentration, PRC)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240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患者,通过卡托普利试验阳性联合盐水负荷试验阳性确诊114例PA患者及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卧立位PAC及PRC,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PA卧立位PAC、ARR截断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PA组与EH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卡托普利试验联合盐水负荷试验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卧位ARR诊断PA最佳截断点6.73,敏感度=79.8%,特异度=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 CI:0.873,0.948);卧位PAC诊断PA的截断点18.15,敏感度83.3%,特异度6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 (95% CI:0.719,0.828);立位ARR诊断PA的截断点4.08,敏感度58.8%,特异度87.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 (95% CI:0.742,0.847);立位PAC诊断PA截断点24.39,敏感度69.3%,特异度74.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 (95% CI:0.687,0.801)。 结论 卧立位ARR较卧立位PAC诊断PA的特异度强而敏感度差,综合两种体位下的激素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PA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应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PAC/PRA,ARR)及PAC/血浆肾素浓度(PAC/PRC,AARR)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评价测定血浆肾素浓度在PA筛查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下AARR的筛查效率.方法 (1)对28例通过确诊试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A患者和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的AARR,比较不同体位和时间下测定的AARR在PA筛查中的效率.(2)对31例PA患者、2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4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立位1h PAC、PRA和PRC,计算ARR和AARR,通过构建ARR和AARR对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在PA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AA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确定最佳的切点.结果 (1)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 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0(95%CI 0.906~0.994,P<0.01)、0.979(95%CI 0.956~1.000,P<0.01)和0.917(95%CI0.856~0.979,P<0.01).立位1 h AARR具有最高的筛查效率.(2)立位1 h Log-PRA和Log-PRC相关系数为0.705,Log-ARR和Log-AARR的相关系数为0.788.ARR和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95%CI0.981~1.000,P<0.01)和0.957(95%CI0.929~0.985,P<0.01).AARR的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7.10%和93.75%.结论 应用AARR和ARR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PA的诊断效果相当,以立位1 h测定的AARR具有最佳的筛查效率,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是目前从高血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最常用和有效的筛选方法。ARR 值在不同人种中有很大差别,测定条件对其结果影响较大。本研究在严格控制药物、体位等条件下,建立中国人筛选原醛 ARR 值。方法根据肾上腺增强 CT 检查结果,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5例)和肾上腺腺瘤/增生组(45例)。停用对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有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少2周,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停用4周。对于不宜停服降压药物的患者,改服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缓释片(varapamil-SR)和(或)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terazosin)。低血钾患者补钾至正常水平。采血日晨起保持立位2 h 后,于上午9~10点立位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浓度,计算 ARR。结果 ARR 值以醛固酮 pg/ml/肾素活性 ng·ml~(-1)·h~(-1)为单位。立位 ARR 值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0.00±48.65,肾上腺腺瘤/增生组为699.33±213.33。由 ROC 曲线所得切割值为240,立位 ARR 较卧位 ARR 更有筛查价值。在肾上腺腺瘤/增生组93.3%(42/45)患者的 ARR 值高于240,原发性高血压组90.7%(59/65)患者ARR 值低于该值。取 ARR 值240为切割点,我们从近178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15例原醛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所有15例患者 ARR 均大于240,显示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采用本研究试验条件,中国人立位 ARR 值为240。ARR 测定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原醛筛查方法,测定时须注意体位、药物、血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血浆醛固酮水平/肾索活性比值(ARR)是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实用指标.由于影响肾素和醛同酮分泌的因素众多,ARR切点值变异范围较大,至今仍然是一个缺乏标准化的指标.本文综述这些因素,旨在临床上提高ARR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低肾素和高醛固酮血症为特征,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是筛查原醛症的可靠指标.而口服高钠负荷试验、生理盐水试验、氟氯可的松抑制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作为ARR阳性患者的确诊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AVS)是原醛症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卡托普利试验(C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宜切点进行再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所有完成了筛查、CCT和氟氢可的松试验(FST)的PA高危患者, 利用随机数法从单侧PA患者中随机抽样, 使纳入分析的单侧PA在PA中的比例达35%, 基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肾素浓度, 以FST作为PA的诊断标准, 构建CCT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探讨CCT的诊断价值和适宜切点。结果纳入PA共400例, 原发性高血压(EH)143例。CCT后PAC 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6(0.83, 0.89), 显著高于CCT后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及试验前后PAC抑制率的AUCROC[0.78(0.74, 0.82), 0.62(0.56, 0.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CT后PAC 110 ng/L作为PA的诊断切点时, 敏感度为73.25%, 特异度为79.02%。分别联合ARR和PAC抑制率并未提高CCT后PAC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 CCT是较好的PA确诊试验, 推荐立...  相似文献   

16.
该文回顾分析并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嗜铬细胞瘤3种不同病因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醛固酮水平的差异及探讨运用醛固酮与PRA的比值(aldosterone/PRA,ARR)的不同切点在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卡托普利试验(CCT)及盐水负荷试验(SI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8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3例及PA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试验的诊断效率。结果共288例行筛查试验,基础ARR切点为27.2(ng/dL)/[μg/(L·h)]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0.7%。261例行CCT,试验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PAC抑制率(%)及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95%CI0.828~0.924,P0.001)、0.691(95%CI 0.621~0.760,P0.001)和0.932(95%CI0.898~0.966,P0.001),三者比较,CCT后ARR的诊断效率最高(P0.001)。108例行SIT,试验后PAC及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95%CI 0.675~0.915,P0.001)和0.915(95%CI 0.838~0.991,P0.001),SIT后ARR的诊断效率更高(P0.05)。102例同时行CCT和SIT,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15(P0.001);比较CCT后ARR、SIT后ARR及联合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ARR筛查效率较高;CCT后ARR及SIT后AR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两者一致性较好,但联合两者未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试验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意义,并计算最佳诊断切点。方法:1994-06至2012-05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6例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同时收集45例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经生化检查、辅助检查及功能试验检查结果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住院期间患者均行卡托普利试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卡托普利试验的醛固酮水平及试验后醛固酮与肾素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诊断效能,并得出最佳诊断切点及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卡托普利试验后1 h、2 h的醛固酮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和0.818,试验后1 h、2 h的醛固酮与肾素比值的AUC分别是0.909和0.922;试验后1 h醛固酮水平的切点为544.95 pmol/L,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0.7%,试验后2 h醛固酮水平的切点为466.8 pmol/L,敏感性为69.8%;特异性为70.5%;试验后1 h醛固酮与肾素比值的切点为34.6[ng/dl:μg/(ml·h)],敏感性78.3%;特异性88.4%。试验后2 h醛固酮与肾素比值的AUC最大,该指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切点为42.2[ng/dl:μg/(ml·h)],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7%和95.3%。结论:卡托普利试验后1 h、2 h后醛固酮水平及醛固酮与肾素的比值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诊断价值,以卡托普利试验后2 h醛固酮与肾素比值的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最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的病因,甚至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原醛的临床表现隐匿,但是却有较高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原醛的发病率超过5%,在高血压人群中超过10%,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甚至达20%。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原醛的筛查。肾素-醛固酮比值(ARR)是最有效的筛查原醛的方法。不同检测方法对ARR比值影响很大。进一步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钠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试验。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建议一个适合自己人群的原醛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术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单、双侧病变的构成比和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针对经过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初筛、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等确诊实验定诊并行AVS术定位诊断的原醛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及生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原醛患者308例[男193例,女115例,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