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制备人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用胶质瘤RNA诱导其成熟,并观察DCs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以rhGM-CSF、IL-4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鉴定.提取胶质瘤RNA与DCs混合,使DCs致敏,未致敏的DCs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致敏前后DCs的表型.将DCs与外周血T细胞共培养,以胶质瘤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抗肿瘤活性差异.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于诱导第5 d呈现典型的DCs形态;经rhGM-CSF、IL-4诱导培养后,CD86、CD11c、CD54、MHC-Ⅰ、MHC-Ⅱ类分子表达与培养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负载抗原后,MHC-Ⅰ和CD54表达与负载抗原前相比进一步增高(P<0.05).以DCs诱导活化的T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可使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并最终导致其死亡;杀伤率与未负载抗原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扩增并分化为DCs.经抗原致敏后,能增强淋巴细胞对相应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介导的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制备肿瘤细胞性抗原冲击致敏体外培养的D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内外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能力。结果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和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非同种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经BEL7402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经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野生型BEL7402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出现延迟,生长减慢。结论DC具有强大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在体内外均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 (IL-4) 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脂质体法转染RNA,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MTT法测定DCs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LDH法测定DCs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获得大量DCs;RNA转染后,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分子表达提高(P<0.05),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1);前列腺癌RNA转染的DCs诱导CTL对前列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DCs后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递呈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负载A549肺癌细胞裂解物的同时加入新型热休克蛋白(Hsp70L1),不同分组分别诱导自体CTLs产生。用细胞毒试验和ELISA测定CTLs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A549冻融抗原致敏的DCs增加CTLs增殖,上调CTLs中CD3 和CD8 T细胞群及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的CTLs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在加入Hsp70L1后效果更加明显。结论:DCs能有效呈递肺癌冻融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s,加入免疫佐剂热休克蛋白后CTLs杀伤活性进一步增强。提示DCs在肺癌疫苗和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联合细胞因子对T细胞体外激发、扩增及功能的诱导作用。方法: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经顺铂(DDP)诱导凋亡,体外共育法负载DCS,DCs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DC5对T细胞的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含量;溶血实验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产生穿孔素的能力;体外肿瘤杀伤实验分析CTL的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激发的DCs能有效地激发自体T细胞的体外扩增并诱导具有较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CTL。结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在CD40信号的作用下对自体T细胞具有较强的激发和扩增效应.所获得的CTL对肿瘤细胞具有较特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定向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新鲜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 lood mononuc learcells,CBMCs),加入细胞因子(GM-CSF IL-4 TNF-α)定向诱导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表型鉴定.观察肿瘤抗原负载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生成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从人脐血分离到的CBMCs经GM-CSF IL-4 TNF-α共同培养后,第7天镜下即可见典型形态的DCs,细胞表型检测见CD1 a 细胞比例增加到(20.8±1.62)%.DCs负载肿瘤抗原后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可特异性抑制YTMLC肿瘤细胞.结论经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中诱导出DCs,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的产生,为进一步开展DCs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抗原负载方式对树突状细胞(DCs)疫苗的影响.方法 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通过反复冻融LoVo细胞,提取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者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s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两组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两种方式均可培养的成熟DCs,诱导的CTL细胞分泌IFN-γ有所增加;转染后DCs诱导特异性CTL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腺相关病毒提呈抗原制备的DCs疫苗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结论 两种抗原提呈方式均可培养出成熟的DCs,不明显改变DCs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并可诱导自体CTL增殖.使用腺相关病毒转染DCs的方式明显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脐血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10份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同时让DCs细胞负载U937冻融抗原;使成熟DCs刺激同源的脐血T淋巴细胞生成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从而进行杀伤效应实验。 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10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s。经DCs诱导效应细胞DC-CTLs,在不同效靶比对U937细胞系、K562细胞株和对照组中,杀伤率以U937组最高( P〈0.05)。结论:特定抗原负载的脐血DCs细胞有特异性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对自体肝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用相关细胞因子及自体肝癌细胞刺激活化,制备DC瘤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观察刺激术前及术后自体的T淋巴细胞以及产生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肝癌DC瘤苗刺激术后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显著强于术前,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术后1.88±0.15较术前1.18±0.13显著增高、CD8+T细胞增殖指数术后1.55±0.35较术前0.95±0.12显著增加,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DC瘤苗活化的术后自体CTL对自体肝癌细胞有较强杀伤作用,杀伤率由术前的(30.35±3.16)%增加到术后的(72.80±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癌DC瘤苗活化的术后自体CTL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比术前作用显著,DC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在肝癌术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基因重组蛋白Kinectin-MBP(MBP,麦芽糖结合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 体外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纯化Kinectin-MBP.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s,并通过形态学、流式细胞术鉴定DCs.DCs经Kinectin-MBP致敏后,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含量;将致敏DCs与自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诱导T细胞增殖转化为CTL,以此CTL为效应细胞,Kinectin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株bel-7404为靶细胞,LDH 4 h释放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 体外重组蛋白技术成功表达、纯化出Kinectin-MBP.PBMC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可成功培养出DCs.DCs经Kinectin-MBP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分泌量明显增高,且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同时Kinectin-MBP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的增殖,此CTL对Kinectin阳性的7404肝癌细胞株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率在效靶比为25∶1时达最高峰[为(65.00±1.47 )%],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均P <0.001).结论 体外诱导扩增的DCs经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MBP致敏后具有较强的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Kinectin阳性的7404肝癌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杀伤效应.该实验为将Kinectin蛋白运用于以DCs为基础的肝癌临床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蛋白Hsp 70激活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热休克蛋白Hsp 70作为佐剂增强树突状细胞(DCs)递呈肿瘤抗原的能力并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负载A549肺癌细胞裂解物的同时加入Hsp 70,诱导的自体CTLs用细胞毒试验和ELISA测定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建立荷瘤裸鼠模型,不同分组裸鼠一次或多次皮下注射CTLs.结果 A 549冻融抗原 Hsp 70显著增强CTLs的增殖能力,诱导的CTLs对A 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并能抑制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结论 DCs能有效呈递肺癌冻融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s.在抗原致敏阶段加入Hsp 70能使CTLs杀伤活性进一步增强,提示Hsp 70在以DCs为基础的肺癌疫苗和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直肠癌过继免疫治疗中对免疫杀伤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②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5例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各实验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③结果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11.12±0.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77±0.66)%(t=2.687,P=0.012);去除Tmg细胞后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为(33.74±4.42)%,显著高于未去除Treg细胞的对照组CTL的杀伤效率(17.39±2.54)%(t=3.206,P=0.0034).④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明显增高,并且时肿瘤抗原诱导的CTL的免疫杀伤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军民  张连生  李玉峰 《医学争鸣》2005,26(14):1282-1284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恶性肿瘤凋亡细胞溶解抗原交叉提呈的可能性及由此诱导产生的抗瘤效应.方法:用As2O3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凋亡.取患者完全缓解期(C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诱导DC,体外进行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ALA)负载,并设APL细胞溶解抗原(CLA)负载对照,ALA-DC激自体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T细胞免疫表型.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APL细胞杀伤活性.结果:APL细胞经2 μmol/LAs2O3体外诱导5 d,凋亡率为(86±4)%;自体T细胞被DC激化前,CD2 ,CD3 ,CD8 T细胞百分率为(27±5)%;被ALA-DC激活后,CD2 ,CD3 ,CD8 T细胞百分率上升至(50±12)%,对照组下降至(22±4)%.细胞毒性实验示ALA-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APL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能被DC交叉提呈,激活CD8 CTL细胞,其诱导的抗白血病效应强于非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致敏的D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TLR9激动剂--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分离36例NSCLC患者PBMC和肺癌细胞,RT-PCR检测TLR9 mRNA表达.PBMC分别经空白培养、不含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non-CpG ODN)和CpG ODN共培养72 h.3H-TdR掺入法测定PBMC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CD69分子变化、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8+T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ELISA法测定PBMC上清液IFN-α的浓度,并评价抑制性ODN和氯喹对IFN-α产生的影响.分别以自体肿瘤细胞和K562细胞为靶细胞(T),以PBMC为效应细胞(E)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E/T时PBMC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NSCLC患者PBMC表达TLR9 mRNA,其表达强度(0.76±0.09)与健康者(0.77±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1.00).CpG ODN诱导肺癌患者PBMC增殖(P<0.01),上调CD3+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P<0.01),增加CD4+T/CD8+T比值(P<0.01),增强CD8+T产生IFN-γ的能力(P<0.01).CpG ODN促进PBMC分泌IFN-α(P<0.01),抑制性ODN和氯喹抑制CpG ODN诱导产生的IFN-α.CpG ODN增强PBMC对K562和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P<0.01).结论 TLR9参与调控NSCLC患者的抗肿瘤免疫,TLR9的激活效应主要包括促进PBMC活化、增殖并诱导产生IFN-α,增加PBMC中CD4+T的比例并促进CD8+T分泌IFN-γ,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分泌的exosomes对细胞毒T细胞(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干细胞因子(SC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诱导和BGC823 RNA转染形成成熟DCs,收集DCs培养上清,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exosomes,并用透射电镜、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利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exosomes诱导T细胞增殖和CTL的杀瘤活性.结果:经诱导和BGC823 RNA转染后DCs分泌的exosomes表达MHC-Ⅱ、CD54、CD86,对T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2.53±0.09),CTL杀瘤活性(64.92±0.37)%,较转染前的(1.26±0.07)和(35.28±0.16)%均增高(P<0.01).结论:从脐血中诱导的DCs经肿瘤细胞RNA转染后分泌的exosomes,能在体外活化T细胞,有望成为新型非细胞结构的DCs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3)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经MAGE-A3抗原致敏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分别以表达MAGE-A3抗原的肝癌细胞株H4M、不表达MAGE-A3抗原的正常肝细胞为靶细胞,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负载MAGE-A3抗原的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正常肝细胞对照组(P<0.05)。【结论】MAGE-A3蛋白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激活特异性的CTL,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患者一氧化氮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王志平  段建敏 《医学争鸣》2005,26(19):1792-1794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影响. 方法: 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培养DC细胞. 外源性NO干预后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膀胱癌T-24的杀伤效应,用MTT法检测. 结果: 外源性NO可明显抑制DC刺激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在NO浓度分别为50, 100, 200和400 nmol/L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67±3)%,(40±6)%,(24±2)%和(18±3)%(与对照相比P<0.01);显著下调DC诱导CTL杀伤T-24的细胞毒作用,用相同的NO浓度梯度干预,杀伤率分别为(45±4)%,(38±3)%,(32±3)%和(22±1)%(与对照相比P<0.01). 未受干预的DC能显著引起淋巴细胞的增殖,增殖率为(74±6)%;无NO干预DC诱导的CTL能特异性杀伤膀胱癌T-24,杀伤率为(54±3)%. 结论: 外源性一氧化氮能引起膀胱癌患者DC递呈抗原能力的下降,下调由DC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及DC诱导的CTL杀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大容量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的适宜方法 ;研究CML DCs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γ 干扰素 (IFN γ)的能力。方法 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初诊CML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s) ;单采的CML PBMNCS转入组织培养袋 ,加入重组人粒 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介素 4 (rhIL 4 ) ,培养诱导 7d ;在诱导前后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表面HLA DR、CD1a、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CML DCs和CML PBMNCs刺激自体和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用ELISA法检测在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R)时T细胞分泌的IFN γ浓度。结果 用血细胞分离机收集的CML PBMNCs ,在组织培养袋内经细胞因子培养诱导 ,HLA DR、CD1a、CD80、CD86的表达均有明显上调 ,细胞形态也表现典型的DC特征 ;CML DCs能显著刺激自体和异体T细胞增殖 ,而CML PBM NCs仅能刺激异体T细胞的增殖 ,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很弱 ;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时分泌的IFN γ浓度 ,CML DCs组为 (877± 2 14 )pg/mL ;CML BPMNCs组仅为 (14± 1.7) pg/mL。 结论 单采的CML PBMNCs转入组织培养袋 ,加入rhGM CSF和rhIL 4 ,可收获大容量的CML DCs;CML DCs在体外具有显著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聂志林  靳风烁  张克勤  梁培禾  叶锦 《重庆医学》2009,38(24):3122-3124
目的 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含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CpG)序列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用小鼠BTT739细胞反复冻融抗原致敏培养第7天的DC,48h后分别加入CpG-OD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DC成熟,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灭活后用于刺激T淋巴细胞制备效应细胞(CTL),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各组CTL对BTT739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测定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检测了CTL对自体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DC诱导的效应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并对BTT739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效应,CpG-ODN活化的DC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分泌IFN-γ水平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TNF-α活化的DC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P<0.01).DC疫苗对自体淋巴细胞无明显免疫杀伤活性.结论 CpG-ODN可增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并且对自体淋巴细胞无免疫杀伤活性,为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