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介导的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制备肿瘤细胞性抗原冲击致敏体外培养的D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内外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能力。结果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和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非同种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经BEL7402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经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野生型BEL7402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出现延迟,生长减慢。结论DC具有强大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在体内外均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WFDC-1基因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远端正常肝组织WFDC-1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WFDC-1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50±0.026)明显低于远端正常肝组织(0.113±0.040),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WFDC-1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HBsAg水平有关,合并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低于HBsAg阴性HCC组(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AFP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WFDC-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正常肝组织,提示WFDC-1表达与降低肿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蛤蚧肽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阴性对照组、左旋咪唑(25mg/kg)阳性对照组、蛤蚧肽三剂量(400,200,100 mg/kg)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给药7d后,应用MTS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腹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蛤蚧肽对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及其对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为模型,研究蛤蚧肽及其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采用MTS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单纯蛤蚧肽灌胃400 mg.kg-1.d-1,连续12 d,可显著提升S180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及Hepa1-6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蛤蚧肽治疗后S180及Hepa1-6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与CTX联合应用时,蛤蚧肽能使受CTX抑制的上述免疫指标得到改善,并能显著提高抑瘤率。结论蛤蚧肽对肿瘤及化疗药物造成的免疫功能抑制有调节作用,并可通过此途径达到协同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率作为细胞遗传学指标,研究了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_2SeO_3(10 ̄(-5)mol)对AFB_1所诱发的S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浓度达到10 ̄(-2)mol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到10 ̄(-1)mol时细胞出现毒性现象。提示Na_2SeO_3具有抑变和细胞毒性双相作用。所以在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的SCE实验中应避免Na_2SeO_3的浓度过高而损伤培养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对7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150例正常和病理对照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并对部分卵巢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血清 SA 观察。结果提示卵巢癌患者血清 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卵巢良性肿瘤及妇科其它良性疾病。血清 SA 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绝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清 SA 含量下降。治疗有效时,SA 持续下降接近正常。治疗无效或复发时,血清 SA 水平相继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细胞化学直接荧光法测定24例宫颈癌和36例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并以正常宫颈组织和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其结果显示:①宫颈癌组织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②宫颈癌组织中,腺癌的受体含量高于鳞癌,但癌组织中ER状况与病理分级、临床期别、月经状况无明显相关。③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中ER平均含量较高。但与正常宫内膜组织细胞中ER含量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④在宫体癌分化好的癌组织中,ER高于分化差的癌组织。与病理学分类、临床分期以及月经状况无相关。  相似文献   
8.
CD3A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CD3A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及其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辅以少量rlL—2和PHA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CD3AK细胞。体外实验用MTT法测定其对K562、Hela—3和H7402肿瘤细胞株杀瘤活性,然后应用于临床,将1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l例(CD3AK细胞十化疗),B组45例(单纯化疗),C组44例(单用CD3AK细胞治疗)。结果CD3AK细胞体外对K562、Hela-3和H7402细胞株杀瘤率分别为78.54%、34.09%和64.37%,抗肿瘤效应的最佳时期在培养的第7~10天之间;临床治疗部分缓解率(PR)A、B、C组分别为45.1%、17.7%和20.5%,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1)。结论CD3AK细胞是继LAK细胞后又一为有效的杀瘤细胞,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有效,在中晚期肝癌辅助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合理结合其它疗法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9.
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从胎牛肝脏中分离提取出LMW-NTS。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分子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D260及OD280值。采用体外双层软琼脂细胞培养及腹腔注射LMW-NTS治疗荷瘤小鼠,观察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胎牛肝细胞LMW-NTS的分子量为7000KD-8000KD,属核酸和多肽类物质,性质稳定。体外琼脂培养条件下胎牛肝细胞LMW-NTS对小鼠S180细胞较对正常小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增殖及集落生成作用。腹腔注射胎牛肝细胞LMW-NTS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期(P<0.001)。结论:胎牛肝细胞LMW-NTS是一类分子量小、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的抑瘤物。  相似文献   
10.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