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猪ED+PVD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的麻醉管理措施及围术期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杂种长白猪40只,两两配对,采用肠内引流(enteric drainage.ED)和门静脉回流(portal venous drainage,PVD)的术式建立渚全姨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基础麻醉后行心电监护,硫喷妥钠缓推诱导,暴露声门后静脉注射司可林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以芬太尼、咪唑安定、哌库溴铵、硫喷妥钠静脉复合维持麻醉。右颈总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右颈外静脉置管,于以下时点采集静脉血:术前、胰腺切除后30min、供胰恢复灌注后30min、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以GOD—POD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以芬太尼、咪唑安定、哌库溴铵、硫喷妥钠静脉复合的麻醉方法效果满意。在未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血糖水平于切胰30min已明显升高(P〈0.05),新胰灌注30min升至最高(P〈0.05),而相应时点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则呈对应相反的下降趋势,3者均于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成功建立ED+PVD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循环稳定,苏醒迅速。无胰期有效扩容可保证新胰灌注,其内分泌功能在术后3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猪胰腺移植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进 ,建立一种更符合解剖、生理且技术更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原位低温灌注的方法获取供体猪全胰十二指肠 ,切除受体胰腺建立 I型糖尿病模型 ,采取端侧吻合的方式 ,分别将供体含肠系膜前动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动脉 )和腹腔动脉的腹主动脉段远端与受体肾动脉以远之腹主动脉段吻合 ;门静脉与肠系膜前静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静脉 )吻合 ;十二指肠远端与空肠吻合 ,术毕将移植物置于右前腹腔。结果 受体动物中有 2例术中死于麻醉意外 ,另 2例因超急排反应分别于术后 2 h、19h死亡。余 10例猪手术成功 ,存活时间为 5~ 2 1d,测得其术后第 1d血糖值为 (11.33± 1.6 6 ) mm ol/ L;第 3d为(5 .6 5± 0 .89) m mol/ L 。结论 本实验对传统胰腺移植模型进行了合理改进 ,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手术操作更简单易行 ,为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体尾切除术对胰腺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河南宏力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6例胰腺肿瘤患者,将其中31例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按照病情需要,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21 d时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术前,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 d,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1 d,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虽有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对照组中,行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21 d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行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体尾切除术血糖水平有显著下降;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血糖水平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猪胰腺移植术中不同的血管吻合重建对术后移植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小型猪18头体重30~50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A、B两组,均作带十二指肠袢的同种异体节段性胰腺移植。A组采用传统血管重建术;B组采用边灌注边吻合、先静脉后动脉的血管重建术。测定各组术后不同天数的胰液淀粉酶小时分泌量平均值、血清C-肽水平,了解移植胰的功能状况。结果:A组术后第5天始血清C-肽、AM分泌量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移植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血管吻合重建术可明显改善术后移植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2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2组(n=1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完整切除受体胰腺而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腹主动脉膈下端与受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实验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10例。1例移植胰腺术后第六天血栓形成。平均生存14.6d。结论 此新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腺移植术后外周血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基因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实验动物为杂种长白猪,分为3组(n=8):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移植手术为同种异体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的同时应用环孢A 骁悉 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采集受者锁骨下静脉血,抽提总RNA,RT.PCR方法检测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检测受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在术后1、3、5、7d,开腹取胰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与血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组之间受体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移植组比较,免疫抑制剂组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索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③胰腺移植术后静脉血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变化比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改变早2~d.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的变化,可以对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猪的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内引流 ,门静脉回流模型。方法  40头杂种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对供体组 ( n=2 0 )进行 U W液低温灌注 ,切取全胰十二指肠以及部分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修剪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 ,U W液保存移植物的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和腹腔动脉开口分别与供体的髂内外动脉端 -端吻合呈“Y”形。切除受体组胰腺建成 型糖尿病模型 ,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吻合 ,移植物“Y”形的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本实验完成全胰十二指肠移植 2 0例 ,胰腺移植手术中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死亡 1例 ,2例手术后移植胰腺形成血栓、梗死。 17例手术后 2 4h外周血检测血糖正常 ,移植胰腺存活时间平均 18.6± 2 .6d。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肿瘤有残胰复发和术后胰瘘的风险,本研究拟探讨全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盛京医院普通外科的6例胰腺肿瘤患者,采用全胰腺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监测控制血糖,补充消化酶,并对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7d死于胆道感染,1例术后5月死于低血糖,其余4例随访1年,无癌复发或转移,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全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肿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移植胰腺局部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40只四川当地杂种长白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8)、移植组(n=16)、移植 免疫抑制剂治疗组(n=16).移植手术为同种异体经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同时应用环孢A 骁悉 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检测受者的锁骨下静脉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水平.术后1、3、5、7 d,开腹取胰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对照组、移植组以及移植 免疫抑制剂组之间受者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腺移植 免疫抑制剂组与单纯胰腺移植组相比胰腺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表达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阳性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后胰腺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蛋白表达,比常规病理学检查诊断排斥反应早2~4 d.结论 移植胰腺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局部蛋白表达变化早于常规病理学改变,结合常规病理学检查可以对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探索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4 0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腺移植 2 0次 ,将供胰所带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术后测定受体的血淀粉酶、血糖 ,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 ,彩色多普勒检测供胰血流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 % ,受体平均动脉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 ,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输血有助于手术成功 ,受体术后平均存活 (12 6± 2 3)d。外周血免疫学监测指标早于供胰的组织病理改变 ,两者的改变均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小型猪适用于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管理、及时输血有利于受体成活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供胰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均适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改变,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及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术后 3 d胰腺小叶间质水肿,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轻度水肿;术后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细胞片状坏死;术后 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细胞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供体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和 TGF β1mRNA的表达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其 CD4+ 和 CD8+ T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结论: 细胞凋亡和 TGF β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的免疫排斥反应;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 β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幼猪在体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中 ,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 ,0 .2 5 %硫喷妥钠维持静脉麻醉 ,严格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 ,术后动物的保温、能量补给、抗菌素治疗等工作。结果 ,术后 10只动物均完全苏醒 ,麻醉过程平稳 ,手术顺利 ,严格按照围手术期的管理后 ,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术期处理@胡玉红$南京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南京210002 @傅廷亮$山东省滨州医学院 @张佃良$南京大学医学院 @曹斌$南京大学医学院猪;;小肠;;冷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尸体胰十二指肠、肾脏和胰十二指肠获取与保存的方法。  方法 :采用在体灌注、整块切取的方法自无心跳尸体获取胰十二指肠、肾脏和胰十二指肠各 4例 ,4℃ Perfadex液保存胰十二指肠和肾脏。  结果 :胰十二指肠和肾脏联合获取热缺血时间 5.9± 1.2 min,获取时间 14.6± 2 .5min,胰十二指肠获取热缺血和获取时间分别为 6.2± 1.4 min,11.4± 2 .1min。Per-fadex液分别保存胰腺和肾脏 10 h、2 4 h组织结构正常。两种方法获取的胰腺保存 10 h后组织ATP含量 ( 1.80± 0 .2 5nmol/ g湿重 vs 1.88± 0 .39nmol/ g湿重 ,P>0 .0 5)无差异。  结论 :在体灌注、整块切取的方法适合自尸体获取胰、十二指肠和肾脏 ,Perfadex液可有效保存人胰腺、十二指肠和肾脏分别为 10 h与 2 4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变化对胰腺移植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杂种长白猪24只,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和免疫抑制治疗组。移植组为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组在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同时应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强龙三联治疗方案。术前1d和移植手术后1、3、5、7d采猪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CD4^+细胞中的表达,并取移植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进行评分。结果①术后1~7d移植组IFN-γ表达呈进行性上调,免疫抑制组轻度上调,在术后1、3、5、7d移植组与免疫抑制组IFN-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IL-4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免疫抑制组IL-4表达进行性上调,在术后3、5、7d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IL-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移植组相比,免疫抑制组术后5d和7d胰腺排斥反应程度较轻(P〈0.05)。结论监测Th1(IFN-γ)和Th2(IL-4)型细胞因子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治疗可以下调Th1(IFN-γ)细胞因子表达,上调Th2(IL-4)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张波  阿米娜  康乔  濮军  旷建刚  杨姝 《医学争鸣》2007,28(8):F0002-F0002
目的:探讨体静脉回流和门静脉回流对自体胰腺移植术后移植物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1采用15只猪门静脉回流(PVD),组2为15只猪下腔静脉回流(SVD).移植物包括胰体和胰尾.猪的胰腺被全部切除.通过注射氯丁橡胶将胰管堵塞.在移植前1 wk及术后1 mo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监测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PP)的变化.结果:术后1 mo的空腹血糖水平皆正常.PVD组术后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术前变化不明显,SVD组胰岛素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PVD组C肽水平显著高于SVD组(P<0.05).两组动物术后PP水平保持稳定并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 mo显示SVD组胰高血糖素水平在IVGTT中显著高于PVD组(P<0.05).结论:胰腺的内分泌回流由门静脉改为体循环将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不利于发挥维持血糖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胰腺黏液囊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126例病人中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8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12例,胰腺肿瘤局部摘除术9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全胰切除术1例,剖腹探查活检术5例.结果:术后出血(B、C级)发生率9.52%(12/126),术后胰瘘(B、C级)发生率3.97%(5/126),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腺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恶性或潜在恶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意义重大.有临床症状或有恶性征象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移植中血管的分配和重建。方法采用腹部器官联合切取法完成40例尸体供胰的切取和修整,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结果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平均热缺血时间3.2(2~5)min,所有供器官、血管无损伤,修整时未发现变异肝动脉。2例行胰腺切除术,1例术后1周因肠瘘致腹腔感染胰腺切除,1例术后2d胰腺静脉血栓形成切除胰腺。结论胰腺修整中,血管的分配及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总结了胰腺切除术195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1例、胰体尾部切除术24例、次全胰切除术8例、全胰切除术2例和部分胰切除术40例。资料表明切除40~65%的胰腺组织,术后对糖代谢影响不大,胰腺次全切除术8例,胰组织切除量达80%以上,糖代谢紊乱较严重,但病情稳定恢复以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受影响,而且术后所致糖尿病轻微,容易处理。对术后血糖升高明显者用TPN治疗必须慎重;胰岛素剂量的调节也应非常仔细以维持血糖水平在100~200mg/dl,谨防并发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相似文献   

20.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不久前为一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术(胰肾联合移植术),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国际上从80年代初开始,采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但术后仍需用一定剂量的人工胰岛素维持血糖,且存活率较低。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难变较大,目前国内只有两家医院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