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改良的血浆凝块技术以及细胞共培养系统研究急性ITP患者T细胞在体外对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急性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培养时,对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集落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其中三例PAIgG升高患者的T细胞对CFU-MK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体液免疫机制外,还有细胞免疫机制参与.T细胞及其亚群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抑制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用HCMVAD169株分别感染去除T细胞和未去除T细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观察CFU-MK集落数;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检测集落细胞中的HCMVDNA.[结果]2个感染组的CFU-MK集落数均减少,与灭活病毒组比较,分别为29.5%和48.6%(P<0.05),未去除T细胞组CFU-MK集落数减少比去除T细胞组明显(P<0.05),经IS-PCR检测发现各病毒感染组CFU-MK细胞中有HCMVDNA存在.[结论]HCMV在体外能抑制CFU-MK的分化和增殖,HCMV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该病毒对巨核系祖细胞的直接抑制以及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半固体培养法 ,培养 18例 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根据骨髓涂片检查及巨核细胞 (MK)标化记数分为 MK增高 12例 ,MK不增高 6例2组 ;将 0 .1m l自身新鲜血清加入 ITP患者的另一巨核系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自身新鲜血清对巨核祖细胞集落的影响 ;用 A-PAAP法检测 ITP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ITP患者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MK不增高组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低于对照组 ;CD4 /CD8比值减低组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也低于对照组 ,巨核祖细胞集落数的多少与 CD4 /CD8减低程度呈正相关 ;其自身新鲜血清对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抑制率为 (2 8.6 8± 2 7.4 0 ) %。结论 :ITP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 ,部分患者存在巨核祖细胞增殖障碍。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骨髓巨核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14例次Ⅱ型登革病毒(D_2V)对巨核祖细胞集落(CFU-MK)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D_2感染组CFU-MK产率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从而证实在体外D_2V能抑制巨核祖细胞增殖。这提示登革出血热病人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与巨核细胞受该病毒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干扰素对骨髓增殖性疾病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具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近10年来,一些学者观察到,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有效,能使血小板数上升,但机制不清。干扰素在体外对CITP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如何,报告极少。本文体外培养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其集落生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干扰素对骨髓增殖性疾病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具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近10年来,一些学者观察到,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有效,能使血小板数上升,但机制不清.干扰素在体外对CITP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如何,报告极少.本文体外培养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其集落生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CFU-MK)形成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其液体培养是否也有自发性巨核细胞生长。方法采用末梢血非粘附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液体培养及半固体培养,应用RT-PCR技术检测液体培养自发性生长细胞的c-mpl及GPⅡb的表达。结果只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的患者,其无血清液体培养才有自发性生长的细胞,且两者为正相关(r=0.79,P<0.01),同时这些自发性生长的细胞有巨核细胞所特异的c-mpl和GPⅡbmRNA的平行表达。结论无血清液体培养自发性生长的细胞中有巨核细胞的存在,与自发性CFU-MK来源于相同的巨核祖细胞,提示可利用前者代替集落细胞研究MPD自发性巨核细胞造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证实颌下腺是否合成影响造血的细胞因子 ,并探讨其对粒 -单系和巨核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有何影响 ,为重新认识颌下腺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3膜抗原及细胞周期 ,研究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 (SGCM)对小鼠粒 -单系和巨核系造血发生的影响。结果  SGCM对粒 -单系祖细胞 (CFU- GM)集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能明显促进巨核系造血祖细胞 (CFU- Meg)集落生成 ,而且雄性 SGCM刺激活性高于雌性 SGCM,IL- 3与雌性 SGCM有叠加作用 ,贫血雄性 SGCM对 CFU-GM和 CFU- Meg的刺激活性高于正常小鼠 ,SGCM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 (S/G2 )。结论 颌下腺能合成与粒 -单系、巨核系造血相关的造血因子。提示颌下腺与造血调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获得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APATP)的发病机制。方法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 MNC)以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测定其 CFU GM,CFU E和 CFU MK。观察去除骨髓中 T细胞和粘附细胞对 CFU MK的影响。患者血清或 Ig G在培养前与正常或自身MNC孵育 ,检测对 CFU MK的体液抑制作用。结果 :15例 ( 5 3 .6% )的发病由于 CFU MK的内在缺陷。 3例去 T细胞 ,2例去单核巨噬细胞后 ,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明显增加。 6例 ( 2 1.4 % )血清抑制 CFU MK,此种抑制物来自 Ig G,选择性地针对巨核细胞。 2例发病机制未定。结论 :巨核祖细胞的内在缺陷是 APATP的主要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可因异常免疫引起。MK CSA生成的失代偿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患者的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严重型再障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减少程度较慢性再障更明显;再障患者CD3亚群细胞无变化,CD4亚群细胞减低,CD8亚群细胞增高,CD4/CD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ITP患者的异常免疫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改良的血浆凝体外培养方法,研究24例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屠 的骨髓在体外形成巨核细胞集落的能力。结果发现ITP患者骨髓的巨核细胞集落生成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其新鲜血清对自身骨髓巨核祖细胞(CFU-MK)或异体正常骨髓CFU-M吸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清经热灭活后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栗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 3亚群细胞无变化,CD 4亚群细胞减低,CD 8亚群细胞增高,CD 4/CD 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ACS分析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破坏自身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Wang L  Zhang F  Zhu YY  Li LZ  Ma DX  Ho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48-3051
目的研究细胞毒T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针对自身血小板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血小板(靶细胞)与自身CD8+细胞或NK细胞(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血小板的比例。(2)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CD95配体(Fas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TP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1)血小板单独孵育后,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在ITP患者组(3.1%±0.9%)和正常对照组(3.2%±1.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与CD8+细胞共同孵育后,ITP患者组血小板的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7.6%±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0.9%,P<0.01);(3)血小板与NK细胞共同孵育后,ITP患者组血小板的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3.5%±1.1%)与正常对照组(3.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TP患者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FasL、TNFα表达(17.5%±4.4%、11.9%±4.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9%±1.5%、6.4%±2.1%,均P<0.05);ITP患者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TRAIL表达(16%±4%)与正常对照组(14%±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TP患者组CD8+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mRNA的表达(2.20%±0.15%、2.47%±0.3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3%±0.22%、1.80%±0.31%,均P<0.05)。结论CTL参与了对ITP患者自身血小板的杀伤作用;NK细胞对自身血小板无明显的杀伤作用。凋亡机制和胞质颗粒依赖机制是CTL杀伤血小板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ITP确诊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慢性ITP(CITP)组18例,急性ITP(AITP)组12例,以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 ITP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ITP组变化幅度大于AITP组(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as及FasL系统在成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年初诊IT P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率、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Th、Th1、Th2、Tc、Tc1、Tc2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ITP组血小板表面 Fas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而血小板表面 FasL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表达的异常,可能与ITP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