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观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患者组分为奥氮平组(20例)、喹硫平组(31例)和利培酮组(25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体重,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①总的患者组体重、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②奥氮平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较利培酮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喹硫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血脂、血抵抗素和脂联素变化值在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治疗后体重增加>7%和<7%的两组患者比较,组间治疗前甘油三酯及抵抗素变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甘油三酯异常组和正常组间治疗后体重、治疗前胆固醇和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甘油三酯与胆固醇(r=0.39,P=0.01)和抵抗素(r=0.42,P=0.02)正相关,而与脂联素负相关(r=-0.51,P=0.002)。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3)。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可导致体重增加和脂代谢紊乱,而脂联素和抵抗素的升高可能参与药源性体重增加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对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氯丙嗪、氯氮平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单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 30例进行治疗前后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及对比分析。 结果 :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均可引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固醇(TG)、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 ,氯氮平组升高更为明显。氯丙嗪、氯氮平均可引起男、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甘油三脂 (TC)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体重及血脂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单服利培酮或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用药前后测定体重有所增加但无持续升高趋势,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服用氯氮平后体重、甘油三脂(TG)及女性胆固醇(Tch)于第4周即明显增加且体重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均可导致体重增加,而利培酮对体重增加无持续升高趋势且较氯氮平对血脂的影响为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测定血细胞计数与分类。结果患者经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的60例(20%)。氯氮平组发生率(29.1%)显著高于利培酮组(14%)(P<0.01),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均有影响,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体重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中文文献共5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meta分析,其中氯氮平组309例,利培酮组246例。依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合并效应量估计与统计推断。结果在研究终点(4~12周),氯氮平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合并效应量大于利培酮组(P<0.05),两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体重(BW)、体质量指数(BMI)合并效应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治疗后2hBG、TCH、TG、体重、BMI的合并效应量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FBG合并效应量无改变(P>0.05);利培酮治疗后TCH、TG、体重、BMI合并效应量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FBG、2hBG合并效应量均无改变(P>0.05)。结论利培酮未影响患者血糖,而氯氮平导致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两者都有可能升高患者血脂,也均可引起患者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氯丙嗪与奎硫平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氯丙嗪与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与血糖的影响。方法: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65例)与奎硫平组(65例),治疗8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4、8周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体质量(体重)。结果:氯丙嗪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在治疗第4、8周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奎硫平组三酰甘油、体质量在治疗第4、8周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后,两组男性患者总胆固醇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女性患者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氯丙嗪与奎硫平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不同,2药对血脂与血糖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氯氮平或利培酮后糖-胰岛素稳态的变化,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入组病人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月内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排除糖尿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史。共入组63例,分入氯氮平组(n=33)和利培酮组(n=30),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浓度。结果 (1)药物治疗后8周两组病人空腹血糖均略有下降,在利培酮组此种差异已达统计学意义(P=0.049);(2)两组血清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 cell secretion index,HBCI)均升高(P<0.05),治疗后胰岛素浓度与腰围及瘦素浓度相关;(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下降,在氯氮平组这些差异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对服用氯氮平或利培酮病人的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避免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4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将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分组比较,研究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时间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结果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78%和12.13%,都以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最高,氯氮平次之;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末次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首次血糖浓度。除利培酮组外,住院治疗1~10年的血糖浓度明显增高,但10年后氯氮平组仍有增高趋势。结论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对血糖代谢影响最大,氯氮平具有更长远的不利影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闰及-平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和心几敏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单用研究药物、治疗时间超过五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17例,其中服用利培酮60例、氯氮平100例、氯丙嗪57例,检测其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reatine kinase iso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并检测心电图.结果 1、与利培酮组及氯丙嗪组比较,氯氮平组出现心电图异常人数最多,且有统计学差异,其心电图的改变以T波改变及逆钟向转位最为常见;2、心肌酶指标CK-MB在三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氯氮平组明显高于利培酮组与氯丙嗪组.结论 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肌酶和心电图可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氯氮平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四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研究4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方法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分为氯氮平组(30例)、奥氮平组(24例)、利培酮组(29例)和舒必利组(29例),均治疗观察4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C肽,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1)治疗后4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C肽及IR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和奥氮平组患者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治疗后BMI的升高程度为:氯氮平〉奥氮平〉舒必利〉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IR的升高程度为:氯氮平和奥氮平〉舒必利和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甘油三酯及IR升高程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胆固醇升高程度为女性大于男性;舒必利组的变化则相反。结论氯氮平和奥氮平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服用氯氮平(89例,氯氮平组),服用氟哌啶醇(87例,氟哌啶醇组)及服用氯丙嗪(83例,氯丙嗪组)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血糖、胰岛素、血脂及体质量测定,并做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氯氮平组治疗第90天和第180天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浆血糖〉7.0mmo/L)的发生率分别为8%及24%,氟哌啶醇组分别为1%和2%,氯丙嗪组分别为1%及4%。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第180天的血糖浓度高于第90天,氟哌啶醇组各时点的变化则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的体质量平均高于治疗前5.5%,氯丙嗪组高于治疗前4.8%;治疗第180天两组分别高于治疗前9.1%和7.4%;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第180天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8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与体质量均有一定相关性(r=0.23-0.39);氯氮平组的血糖、体质量、血脂代谢还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性相关(r=0.28-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变化特点,探讨预防血糖调节功能损害(IGR)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氯丙嗪组(108例,200~650mg/d)和利培酮组(105例,3~6mg/d),均单一用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2,3,6个月末及1年末测定多项血糖浓度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治疗后随时间延长,两组血糖浓度均不断上升。治疗第3个月末餐后2h血糖(2hPBG)和2h糖耐量(2hPG)浓度开始升高,治疗第6个月末空腹血糖(FPG)和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开始升高,治疗1年末所有血糖指标均升高(均P<0.05~0.01)。(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G[(5.77±1.28)mmol/L]和2hPBG[(5.93±1.10)mmol/L]、治疗第6个月末HbA1c[(5.49±0.76)mmol/L]、治疗1年FPG浓度[(5.29±0.71)mmol/L]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mmol/L)5.31±0.58,5.48±0.60,5.22±0.50和4.96±0.49],均P<0.05~0.01;利培酮组治疗1年末2hPBG浓度[(5.70±0.89)mmol/L]高于治疗前[(5.35±0.77)mmol/L;P<0.05]。(3)两组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BG和HbA1c[(5.41±0.63)mmol/L]、治疗1年末2hPG[(5.92±1.34)mmol/L]和FPG[(5.29±0.71)mmol/L]浓度均高于利培酮组[分别为(mmol/L)5.55±0.83,5.23±0.50,5.54±0.91,5.08±0.59],均P<0.05~0.01。1年末,两种药物日剂量与各血糖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IGR的发生率均上升;治疗1年末,氯丙嗪组IGR发生率达36.1%,高于利培酮组(22.9%;P<0.05)。(5)在完成1年观察的198例患者中,51例(25.8%)至少有1次符合IGR血糖浓度标准,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浓度随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其中氯丙嗪比利培酮更易引起IG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2例)和利培酮组(38例)。治疗观察6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1)治疗第5周末,奥氮平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差值、血糖差值及甘油三脂差值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男女间各项指标差值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奥氮平组患者体质量的增加与血糖、甘油三脂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奥氮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 4 6例入选患者采用自身配对设计 ,给予单一抗精神病药物 (APS)治疗 10周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 (BMI)和血脂 ,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测定其中 4 0例患者治疗前后体脂指标 ,包括腹部皮下脂肪 (SUB)和内脏脂肪 (IAF)。结果 APS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0 0 1) ,体脂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SUB<0 0 5、PIAF<0 0 0 1) ,男性体脂指标变化值明显高于女性 ;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0 0 1) ;治疗后体重指数(BMI)与甘油三酯 (TG)呈正相关 (r=0 391;P =0 0 14 ) ;体脂指标中IAF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呈正相关 (r =0 4 38;P =0 0 1)。结论 APS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具腹型肥胖特征 ,男性更明显 ,并伴有血脂增高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与喹硫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BPSD)的体重、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喹硫平组及利培酮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分别测体重、空腹血糖及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喹硫平组的体重及LDL在治疗第8周末较治疗前升高,HD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治疗前后各数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体重的第8周末与治疗前差值,LDL的第8周末与第4周末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体重、血脂的影响较利培酮明显,两者对糖代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体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1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氯氮平组33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胰岛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①治疗后体质量增加者氯氮平组24例(占72.7%),利培酮组19例(占59.4%);氯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2.5kg,利培酮组1.4kg;②氯氮平组体质量增加与进食量增加、胰岛素水平增加和PANSS评分减分率相关(P<0·05),体质量增加者餐后1h血糖升高;③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与年龄、病程显著相关(P<0·05),与基础BMI存在负相关倾向;④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和暂时诊断糖尿病(DM)。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导致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更易对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利培酮、氯氮平、低效价和高效价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者的再住院率。方法:对833例1999年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于2003年12月底前调查患者出院后至少48个月的情况。结果:601例完成调查,利培酮组81例,氯氮平组177例,低效价传统药组161例和高效价传统药组182例,4组的未再住院率,12个月(分别为59.3%、65.5%、65.2%和67.6%)、24个月(53.1%、52.0%、55.9%和51.1%)3、6个月(48.2%、36.7%、44.7%和36.8%)和48个月(42.0%、31.1%、39.1%和30.2%),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利培酮的药物完全依从率高(6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再住院率相当。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对代谢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的影响。方法: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测定体质量、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结果:3组治疗前后BMI变化分别为(2.37±2.11)kg/m2、(1.32±1.77)kg/m2、(2.07±1.38)kg/m2(F=10.783,P=0.000)。治疗前3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显著(F=16.412,P<0.001),初始血糖、初始TC、TG、胰岛素、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3组间血糖、初始TC、TG、胰岛素、瘦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对体质量、血糖、血脂、瘦素及胰岛素的影响大;奥氮平不良反应较小,对体质量、血脂、血浆瘦素水平影响较大;利培酮对各项代谢指标及体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