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例介入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的调查统计,筛选出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加以分析研究。结果2000例介入诊疗病例,共发生严重并发症23例,占1.15%。其中,截瘫1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肺水肿3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急性喉炎2例,肠梗阻3例,胆汁漏1例,严重顽固性感染2例,严重骨髓抑制1例,心脏停止跳动2例。结论介入诊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病人个体差异很大,术前认真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以把并发症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
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59例次)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术中及术后1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4.9%(56例次/59例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6%(21/59),其中介入术中发生并发症15.3%(9/59),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20.3%(12/59);本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1/59),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及严重并发症低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采用介入栓塞术,行患侧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 1次栓塞成功,即刻止血;咯血明显减少 5 例,1 例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有效率 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清晰的显示供血动脉、规范的导管操作、合理的栓塞剂选择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肺原发疾病的进展、侧枝血管的建立、开放是栓塞后复发出血的主要因素;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及侧支是介入治疗肺咯血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12例 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 1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 2例。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6例, 侧脑室外引流4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例,轻度瘫痪4例,重残1 例,死亡4例。结论 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操作、适当的致密填塞可大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对于术中出血并发症,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出血 ;防治  相似文献   

5.
[背景]探讨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应用Seldinger’s技术对27例因各种病因发生的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26例在栓塞术后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1例于栓塞术后12 h时再次发生出血,行第2次栓塞术;所有病例阴道血性分泌物均于栓塞后10 d之内消失.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出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讨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4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发生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低、心率慢等迷走反射发生比率、原因及应对措施、处理方法.结果 45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多数为经股动脉途径,多发生在拔鞘管过程中,且为初学介入操作者.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约占6.9%,是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栓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果:本组47例恢复好,4例差,2例死亡,没有因为护理措施不当发生并发症者,其中术后2次出血3例,经过6个月~36个月的随访,均没有并发症和再次出血的发生。结论:加强术中常规护理和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能促进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栓塞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腹膜后血肿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形成腹膜后血肿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均为盆腔腹膜后血肿:4例为扩展型,其中3例子行血管修补术,1例死亡;10例为稳定型,行保守治疗。治疗后13例痊愈出院。结论:腹膜后血肿是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的严重周围血管并发症,应及早预防、严密观察,必要时急诊手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过18例骨转移癌43次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采用介入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18例骨转移癌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侵犯不同部位及动脉供血情况。18例骨转移癌患者共行43次介入治疗,12例行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6例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6例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其中8例原发灶与骨转移灶同时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体征改善明显。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减少。总有效率(CR+PR)为27.8%,1年生存率为16.7%,中位生存期7.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或栓塞术是治疗骨转移癌的一种有效姑息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胰十二指肠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23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患者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总结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23例患者共行急诊介入治疗26次,其中,20例患者一次介入治疗后未再出血,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87.0%。结论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时,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综合细致的护理,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及其疗效。方法本组9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7例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3例行CT检查。有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超声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形成9例,MRI和DSA诊断6例,CT诊断3例,其中DSA和超声检查最敏感、准确。6例介入治疗均成功,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学检查对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诊断确切,介入治疗是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丹  李彩霞  李春海 《当代医学》2009,15(17):328-329
目的评价腹腔动脉插管微泵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腹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或MRI确诊后立即实施动脉插管,将导管插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微泵持续给药抑制胰腺分泌药物(5-Fu)、丹参注射液及抗生素3—8d。5例并发腹腔大出血病例,经DSA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结果14例病人经15~31d的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时间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畅辉  岳黎明 《当代医学》2011,17(7):57-58
目的探讨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外伤后四肢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介入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DSA造影显示四肢动脉闭塞段的部位、范围。11例完全再通,术后远端动脉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消失,未出现肢体坏死,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同时为外科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在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确诊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4例,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肺动脉、下肢深静脉造影,并通过导管机械性处理和置管溶栓开通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开通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休克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0.95±0.09)和(69.7±7.2)mmHg,术后1d分别为(0.74±0.22)和(80.6±1.2)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与Miller评分分别为(57.2±8.5)mmHg和(18.3±3.1),术后7d分别为(32.7±2.9)mmHg和(3.4±2.5),术后14d分别为(27.7±3.4)mmHg和(2.1±2.4),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例血尿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术后发生重症肺栓塞的急诊导管及导丝碎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导管、导丝治疗术后重症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6例术后发生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及导管、导丝碎栓术。结果 6例患者经造影证实其肺动脉内均有大块状血栓栓塞,经导管、导丝碎栓治疗后,5例患者痊愈。结论 通过急诊肺动脉造影和直接导管介入治疗,可使术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迅速得到改善,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波民  孟庆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69-1870,187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时出现的6例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结果 3例下腔静脉出血和1例心包填塞病人急症手术,治愈出院。2例肺栓塞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时,导管穿刺要防止刺破下腔静脉。腔静脉内有新鲜血栓,应禁忌介入。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王和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95-95,9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回顾及总结。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15例,致残6例,其中1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因多种原因易并发肺部感染、急性应激性溃疡及术后多发血肿而危及生命,必须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5例血管性介入术后并发APE患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效果.结果:5例中4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经抗休克、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分别经尸检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结论:血管性介入术后可能并发APE,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取硬化剂"双针法"介入注射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静脉畸形患者采取"双针法"介入注射硬化剂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超声评估畸形静脉腔的体积,疗程结束后第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超声评估畸形静脉腔的体积缩小情况,同时观察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肺栓塞、皮肤溃疡、局部肿胀、发热等。结果: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后6个月时随访发现,治疗后畸形静脉腔的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采取"双针法"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