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82年8月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以来,至1995年10月共实行了1852例各类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共计27项。总技术成功率97.35%(1803/1852),并发症发生率4.3%(79/1852),死亡率0.16%(3/1852),急症手术率0.32%(6/1852)。现报告如下。 (一)瓣膜病介入治疗包括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813例,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2例。年龄15~68岁,其中合并房颤患者151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51例,合并轻中度主  相似文献   
2.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ASO)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65例,于封堵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效果。于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和房间隔长轴观分别测量ASO中心厚度和与腰相连的两侧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ASO位置正常,ASO无移位,无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于术后即刻和24h随访ASO两伞间有微少量血流通过,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微少量血流消失,3个月随访时微少量血流全部消失。术后24h ASO厚度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SO的厚度回缩明显,6个月后ASO的形态趋于稳定。ASO近主动脉侧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结论 房间隔封堵术后ASO形态逐渐变薄,更牢固地固定于房间隔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男14例,女11例,年龄5个月~72岁,平均32.1岁,接受单层增强和/或电影序列EBCT扫描.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6例,其中8例(脂肪瘤3例,单纯心包囊肿和淋巴管瘤各2例,血管瘤1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脂肪瘤、单纯囊肿、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对大部分肌源性、纤维瘤性等实质性肿瘤似无法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和(或)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后,主动脉根部-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根窦部手术且同时行右心房耳人工造口分流术的87例患者,术后采用电子束CT(EBCT)或16、64层CT扫描机行非心电门控连续容积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86例患者于术后2~20d内行首次CT检查,1例术后15年行CT检查.结果 87例患者CT均明确诊断主动脉血管吻合口漏,异常血流经右心房耳口引流入右心房.少量分流25例,中量分流47例,大量分流15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15年升主动脉周围大量对比剂外溢,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术后复查CT超过2次的患者37例,其中10例随访期内见少至中量分流漏口消失,8例少量分流较前减少,14例少至中量分流较前无明显变化,5例中量分流者3个月后复查分流较前增加.结论 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CT为首选检查手段,可明确分流情况且定量分类,根据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亦是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形态及整体状况进行定量评分 ,从而对欲行介入封堵的ASD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作标准化评价。方法  2 10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的ASD患者 ,所有病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并根据ASD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边结构进行评分 ,并据此对ASD进行评价。结果  2 0 4例封堵成功 ,TEE测量ASD最大径 4~ 3 1mm[平均 (19.7± 6.3 )mm ] ,选用封堵器大小 10~ 3 6mm [平均 (2 3 .8± 6.6)mm ]。 6例失败。ASD评分≤ 6分为封堵适应证 ,7~ 9分为相对禁忌证 ,10~ 12分为封堵禁忌证。结论 TEE是诊断ASD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应用TEE评分系统可对ASD封堵适应证作术前筛选。  相似文献   
6.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患心肌梗塞(M1)合并室壁瘤非常少见。现报道一例。患者(住院号2611718),男性17岁,中学生。因阵发性心前区隐痛10月余,1986年4月入院检查。平素体健,1985年6月25日上午卧床时,无任何诱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持续半小时后自动缓解,中午再次发作难以忍受的心前区剧痛,去某院经急诊住院二个月。当时体温正常。心界不大,心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经心血管造影诊断的单心室56例,对心房-内脏位,主心室和残余心腔,心房-心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及并发畸形等主要造影征象进行了分析。进而就本病的定义和分型,以及单心室合并一侧房室瓣闭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总结本病“定性”及“分型”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对33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3种计算二尖瓣瓣口面积的方法。统计表明,PBMV前Gorlin公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压差减半时间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间有显著相关,但PBMV后仅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E)与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D)维持PBMV前相似的相关性;3种方法计算的瓣口面积在PBMV前后的变化率亦不相关。PBMV后血液动力学改变对Gorlin公式及压差减半时间计算的二尖瓣口面积有明显影响,3种计算二尖瓣口面积的方法不能混用,PBMV术后测量二尖瓣口面积应以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为准。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33岁。活动后感胸闷、心悸 ,下肢水肿伴反复晕厥 3年。 1年前劳累后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 ,以后气短进行性加重 ,半年前开始咯血。于 2 0 0 1年 9月收入我院。查体 :血压 90 / 70mmHg( 1mmHg =0 133kPa) ,呼吸 35次 /分、心率 10 2次 /分 ,口唇发绀 ,心脏扩大 ,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心尖部可闻及 3级收缩期杂音。肝于肋下 4 5cm ,双下肢高度水肿。入院后经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扫描等 ,确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原性心脏病 ,NYHA心功能Ⅲ级。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