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全血的血红蛋白含量(X)与红细胞压积容量(Y)的高度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式(Y=0.149 8X+22.4835),以及用硫酸奎尼丁作为丁酰胆碱酯酶(BChE)的特异性抑制剂,建立了指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BChE活性的同步测定法。本法测定全血的AChE和BChE活性分别相当于经典法的100.9±6.4%和106.5±7.9%,同步测定指血AChE和BChE的CV分别为0.38%和0.82%(n=10);具有简便、快速、精确的特点,并有减轻病人痛苦和降低成本等优点,适于临床检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发现芸香科小芸香木属植物M.hirsutumOliv.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因而以抗结核杆菌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茎皮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咔唑生物碱和一种油酸γ-内酯衍生物,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该植物茎皮干燥粉碎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法分离,得到6个咔唑生物碱,分别为美味草素(2)、lansine(3)、3-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3-羧酸酯(5)、3-甲酰基咔唑(6)和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7),还分得一油酸γ-内酯衍生物(-)-Z-9-十八碳烯-4-交酯,拟名为micromolide(1)。其中化合物2为一新的咔唑生物碱,结构为6-…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对氨磺酰基苯亚甲基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将三环类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药效团对氨磺酰基苯基与五元含氮杂环酮拼合,合成对氨磺酰基苯亚甲基环酮类化合物,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两种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并考察其连续7 d灌胃给药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LHZ-101~LHZ-112),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显示LHZ-105,LHZ-106,LHZ-111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LHZ-106,LHZ-111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LHZ-105,LHZ-106,LHZ-111的胃肠道副作用小于阳性药双氯芬酸钠和CI-1004。结论: 对氨磺酰基苯亚甲基环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养肝柔筋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现代机制。方法: 选用游泳训练导致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用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运动大鼠血清和股四头肌中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及“养肝柔筋方”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性疲劳组大鼠血清和股四头肌中AChE活性均降低(P<0 01),而灌胃“养肝柔筋方”组大鼠血清和股四头肌中AChE活性均提高(P<0 01).结论: “养肝柔筋方”可显著提高大鼠运动状态下血清和股四头肌中AChE活性,这可能是该方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现新型选择性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以偏苯酸酐和吲哚为原料,合成了16个新的5H-苯并[b]咔唑类化合物。探讨了C-9位上了不同取代基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采用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检测了16个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SMMC-7721、S1、HCT116和HeLa)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对4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e对4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IC50分别为:5.06,4.50,5.29和6.32 μ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第4代头孢菌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在三甲基碘硅烷(TMSI)催化下与含N芳杂环化合物进行3-位取代反应,再与盐酸反应转化为盐酸盐,最后在三乙胺催化下与2-(2-取代氨基噻唑-4-基)-(Z)-2-甲氧亚氨乙酸苯并噻唑硫醇活性酯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并通过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和结论: 合成的9个目标化合物4a~4i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ESI-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体外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c和4h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与头孢唑兰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苯氧羰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Ⅲ1),再与相应的胺(氨)发生胺解反应,并经盐酸中和得到化合物Ⅲ2-9。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Ⅲ1-9,其结构经IR、1HNMR和MS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显示,6个目标化合物Ⅲ2,4,5,7-9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Ⅲ2,7,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所有受试目标化合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阳性对照药双氯芬酸钠(P<0.05)和替尼达普钠(P<0.01),与CMC-N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5-氨基-2-(苄基硫代)噻唑-4-甲酰胺衍生物。以2-氨基-2-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6个化合物DDO-5401~DDO-5416;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和ESI-MS确证;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5株肿瘤细胞(HCT116、HepG2、A549、MDA-MB-231、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合成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A549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抑制活性要好于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化合物DDO-54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抑制活性好于阳性对照药达沙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开环衍生物(5a~5f),其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采用Born氏比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e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均显著优于丁苯酞,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由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到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途径,用均三唑和GFDA2二唑分别作为培氟沙星C-3羧基的等排体和修饰基,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杂环硫醚1-乙基-6-氟-7-(4-甲基哌嗪-1-基)-3-[5-(5-芳基-[1,3,4]GFDA2二唑-2-甲硫基)-4H-[1,2,4]-三唑-3-基]-喹啉(1H)-4-酮新化合物(7a~7j)。结果显示:对L1210、HL60和CHO 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培氟沙星,表明C-3羧基不是抗肿瘤活性所必需的药效团,可被杂环等排体替换,进一步扩展了结构修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从旋覆花中提取分离得到的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制备了8个1,6-O,O-二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OABL)衍生物(化合物1~8),并测定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8具有良好的抑制NO生成活性(IC50<2 μmol/L),其活性水平较先导化合物OABL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CDDO-Me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齐墩果酸(OA)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了C环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活性类似物1,再将不同的脂肪羧酸和芳杂环羧酸分别与其C-3位羟基酯化,设计、合成了新型CDDO-Me类似物(2a~2e),并进一步将C-1位溴代,得到化合物3a~3e。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以及肺上皮细胞BEAS-2B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HepG2细胞和A549细胞的增殖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合物3b3c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6.13±1.16)μmol/L,IC50=(5.49±1.03)μmol/L],优于先导物1,与CDDO-Me相当。此外,目标化合物对正常细胞BEAS-2B的抑制活性显著小于对上述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显示了较高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其中3e对HepG2的选择性最高,其抑制作用是正常细胞的10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抗肿瘤氟喹诺酮C-3羧酸等排体的有效优化策略,基于C-3 均三唑-噁二唑甲硫醚(6a~6j)结构特征,在培氟沙星(1)羧基等排体均三唑环上发生氨甲基化反应得新的曼尼希碱目标化合物(7a~7j),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用MTT方法评价了硫醚及其曼尼希碱化合物体外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硫醚及其曼尼希碱对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不但显著强于母体化合物1,而且曼尼希碱的活性也高于其相应硫醚的活性,尤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白血病细胞L1210和HL60的活性,显示出了一定的抗肿瘤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左旋美普他酚与5-羟色胺的杂合物美普色胺[(-)-Mep-S)]对东莨菪碱诱发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Mep-S与hAChE之间的结合;利用体内外实验观察(-)-Mep-S对AChE活性的影响;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分析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旷场试验检测(-)-Mep-S对小鼠运动能力影响。结果 分子对接分析显示,(-)-Mep-S与hAChE的催化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存在较强结合。(-)-Mep-S明显抑制小鼠前脑来源和人SH-SY5Y细胞来源的AChE活性,其IC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药利斯的明。在水迷宫实验中,(-)-Mep-S (2.5 mg/kg)治疗的小鼠在第4天的上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且在第5天的空间探索试验中,小鼠在靶象限的游泳距离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而0.5 mg/kg剂量下(-)-Mep-S未能表现出明显作用;(-)-Mep-S能显著抑制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前脑AChE活性增强(P<0.05)。另外,旷场试验提示(-)-Mep-S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方法对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IR、MS和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2,2-二二苯甲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2)、柠檬苦素(3)、黄柏酮(4)和白鲜碱(5)。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 法筛选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5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该结果为白鲜皮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合成一系列氨基甲酸酯-异山梨醇-丁苯酞开环物三联体(8a~8i),其结构经波谱确证;采用Born氏比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i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及水溶性均显著优于丁苯酞,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ChE)活性与炎症因子、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中BChE活性高低分为低BChE活性组及高BChE活性组。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级,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测定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观察患者预后。 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ChE活性组患者LVEF值低于高BChE活性组(P<0.05); 低BChE活性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BChE活性组患者(P<0.05);BChE活性与LVEF呈显著性正相关(r=0.356,P<0.05),与hs-CRP、IL-6、TNF-α呈显著性负相关(r=-0.348、-0.316、-0.333,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BChE活性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BChE活性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8.
对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羧酸(CDDO)进行结构修饰,通过不同连接臂将几种含氮杂环分别引入C-17位羧基,设计并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9a~9l),其结构经ESI-MS、IR和1H NMR确认。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HCT-116、A549及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9c的活性最强,高于CDDO咪唑啉酮衍生物(CDDO-Im)。血浆稳定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c的血浆稳定性较高,显著高于CDDO-Im。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寻找抗肿瘤氟喹诺酮分子的构建策略,用α,β-不饱和酮为抗菌氟喹诺酮C-3羧基的生物电子排体、绕丹宁环为其稠合功能修饰基进而构建了氟喹诺酮C-3甲叉基绕丹宁类1-乙基-6-氟-7-(4-甲基哌嗪-1-基)-3-[3-取代-2-硫代噻唑烷-4-酮-5-叉甲基]-喹啉-4(1H)-酮(6a~6l)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初步的体外抗细胞增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2个新目标化合物对A549、Hep-3B、HL60 3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培氟沙星(1),尤其卤代苯基绕丹宁化合物的活性强于其他取代基,对人非小细胞肺肿瘤细胞A549的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且对正常细胞Vero表现出较低细胞毒作用,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为此,甲叉基绕丹宁替代C-3羧基的衍生物有利于提高氟喹诺酮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齐墩果酸(OA)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继而经DMF/K2CO3作用,制备了该化合物A环上的1,4加成物(1),再用不同的脂肪羧酸和取代芳香羧酸分别与其C-3位羟基反应,合成了CDDO-Me羧酸酯前药(2~8),以期得到活性较强、毒性较小的抗炎药物。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一氧化氮(NO)的模型来评价目标化合物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8对细胞中NO释放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合物2[IC50=(2.34±0.67)nmol/L]和7[IC50=(3.83±0.97)nmol/L]抑制活性最强。此外,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的影响,发现它们的抑制活性显著低于CDDO-Me,提示其毒性小于CDD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