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癌组织中rasP21和nm23基因表达联合检测与临床病理不级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胃癌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rasP21和nm23表达的分布根据肿瘤大体类型而不同,而且这些基因的表达方式与预后相关-nm23单独表达影响预后,而rasP21和nm23基因一定程度的联合表达可以延长生存期。结论:研究提示在rasP21和nm23基因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判定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3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 结果:高分化胃癌组p53表达阳性率38.0%(27/71),c-erbB-2为59.2%(42/71),p21为39.4%(28/711),nm23为71.8%(51/71),低分化胃癌组4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2%(24/52)、36.5%(19/52)、69.2%(24/52)和34.6%(18/52);在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炎胃镜标本)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呈正相关(r=0.53,r=0.67, r=0.48, P<0.05); 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 、肿瘤转移程度呈负相关(r=-0.36, P<0.05)。 结论: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cl-2、p16和nm23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16和nm23基因在82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中存在bcl-2基因超量表达和p16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有关,p16基因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预后有关,nm2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bcl-2与p16基因、p16与nm23基因在肺癌中常联合表达。结论①bcl-2基因超量表达与p16基因表达下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p16和nm23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较强因子。③nm23基因表达水平是预测肺癌转移潜力的可靠指标。④多基因联合检测对判断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更有意义。 主题词肺肿瘤;基因,bcl-2;免疫组织化学 自由词 p16基因;nm23基因 中图分类号 R734.2;R394.2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基因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基因和nm23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8例乳腺癌C-erbB-2、nm23基因表达情况并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5a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erbB-2基因阳性率36.24%(108/298),nm23基因阳性率为58.05%(173/298);C-erbB-2和nm23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C-erbB-2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5a生存率呈负相关,nm23基因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5a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C-erbB-2基因表达与nm23基因表达两者之间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评估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基因在人乳腺癌及良性疾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组织标本共万例,以昆抗人之panras单抗IgG2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产物。结果rasP21位于胞浆;rasP21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63.6%,而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仅1例阳性;rasP2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且同一病人13对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配对标本中有9对表达一致。结论rasP21的检测在评估乳腺癌淋巴转移及良恶性病变上有肯定意义,P21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SP法检测48例石蜡包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及多变量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8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率为68.8%,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表达率(52.0%)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7.0%).P<0.05;生存时间<3年组其表达率(41.2%)明显低于生存时间≥3年组(83.9%),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nm23-H1基因表达反映肺腺癌预后情况,风险度分别为2.015和0.313.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检测nm23-H1基因表达可能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85例胃癌癌组织微血管(MVD)及mn23蛋白的表达;在第Ⅶ因子相关抗原(FⅦRAg)染色切片上检测其微血管密度.结果nm23表达阳性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nm23表达阴性组,而且差异有显著性.nm2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nm23表达与MVD呈负相关.结论nm23基因受抑制时,MVD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因此时nm23及MV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及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胃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p53和nm23检测。结果p53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和60%。p53过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1)。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结论联合检测p53蛋白及nm23基因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nm2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期有关。且nm23蛋白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大于阴性驵组(P<0.05)。提示nm23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及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与分析nm2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癌切除标本nm23基因及PCNA蛋白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8/80),原发癌与转移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分 化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nm23表达明显降低(P<0.05)。nm23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m23蛋白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和rasP2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35 例胃癌和5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皮生长因子和rasP21 的表达及其协同表达规率.[ 结果] 表皮生长因子和rasP21 均在胃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表达率最高,其次为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协同阳性表达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在2 例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中二者表达协同阳性.[ 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和rasP21 的过表达发生在胃癌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蛋白、rasP2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特征及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特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理、切片。每个措块连续切片,其中1张作HE染色,其余分别用作P53及rasP21的免疫组化染色。一抗分别为鼠抗人P53蛋白单克隆抗体,鼠抗人rasP21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在研究的65例胃癌中,P53和rasP21的阳性率分别为对.69%和75.38%。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rasP21则与之相反。P53的阳性率还随关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在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胃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P53和rasP21里蛋白检测在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产蛋白的检测还有助于判断胃癌侵袭能力和局部淋巴结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抗 - Hp Cag A Ig G)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及对癌基因 ras P2 1、c- fos和 c- 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血清 75例和正常健康人血清 6例 ,用 EL 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 - Hp Cag A Ig G水平 ,并观察抗 - Hp Cag A(+) Ig G的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HGC80 3的增殖作用 ,以及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血清刺激后的 HGC80 3细胞株癌基因 ras P2 1、c- fos和 c- myc表达的情况。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抗 - Hp Cag A(+) Ig G血清对人胃癌细胞 HGC80 3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0 .0 1) ,并能增加 ras P2 1的表达 (P<0 .0 1)。结论 受 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 ,高滴度的人抗 - Hp Cag A(+) Ig G对胃癌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提示抗 - Hp lag A(+) Ig G很可能是 Hp Ig G促增殖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胃癌中变异P16^INK4和nm23-H1的表达进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它们在判断胃癌预后方面优于病理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HIGH-SABC)染色法对101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染色结果是进行观察,变异P16^INK4的染色结果采用已知乳腺癌阳性切片作为对照:nm23-H1的染色结果参照Songun标准,所有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生存素、MMP-2和nm23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和MMP-2阳性率呈增加趋势,nm23蛋白呈递减趋势;生存素、MMP-2及nm2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脉管侵犯、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生存素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01),生存素及MMP-2均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 生存素与MM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m23基因、CD44v6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直肠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直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m23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浸润深度、UICC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D44v6的表达和MVD与以上各项因素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UICC分期、淋巴结转移、nm23基因的表达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都与直肠癌的预后有关。但经多因素分析,只有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D44V6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CD44V6高表达且nm23H1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CD44V6和nm23H1的检测对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p5 3、PCNA、C erbB 2和nm2 3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 :按术后 2年内死亡 (对照组 )和长期生存 5年以上 (生存组 )分组 ,随访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 6 3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手术标本进行四种基因检测。结果 :生存组和对照组中的 p5 3、PCNA、C erbB 2基因表达均较强烈 ,与食管癌恶性程度有关 ;生存组的nm2 3基因阳性表达 (2 7/ 31) 87 1%明显高于对照组 (9/ 32 ) 2 8 1%。结论 :本组研究病人的p5 3、PCNA、C erbB 2表达与生存期长短无明显相关性 ;nm2 3的强烈表达与食管癌病人生存期明显相关 (P <0 0 1) ,对食管癌的转移和复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