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PC1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梓醇,24 h后加20μmol/LAβ25-35,48 h后观察梓醇的作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发生率,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Bax和Bcl-2 mRNA表达.结果 梓醇终浓度1×10-5 mol/L和1 ×10-4 mol/L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5和P<0.01);1×10-4 mol/L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发生率(P<0.01).Aβ25-35损伤可引起凋亡相关蛋白Bax mRNA的表达增加,梓醇终浓度5×10-5 mol/L和1×10-4 mol/L有降低作用(P<0.05和P<0.01);同时Aβ25-35使Bcl-2 mRNA的表达降低,梓醇有提高作用(P<0.05和P<0.01).结论 地黄活性成分梓醇有对抗Aβ25-35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β25-35对PC12细胞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 Aβ25-35与PC12细胞共孵育48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对照组细胞不加Aβ25-35。采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的表达和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β-淀粉样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O组.细胞培养24 h后,EPO组加入终浓度为25 U/ml的EPO预处理8 h,再与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 Aβ25-35,继续培养48 h,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利用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MTY显示EPO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中剂量存活率最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EPO组线粒体数量多,结构比较完整;Western blot显示EPO组Bc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胞浆Cyt-C表达较EPO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EPO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其机制为稳定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Cyt-C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Aβ1-42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0.1、1、10 μmol/L NBP预处理4h,Aβ1-42 10 μmoVL作用24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凋亡细胞比率,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Cytc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β1-42作用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MDA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Bax、Capsase-3、Cleaved e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NBP预处理可以使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下降、SOD活性增高(P<0.05),NBP预处理可以拮抗Aβ1-42引起的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结论 NBP可以减少Aβ1-42引起氧化损伤,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作用于T2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 μmol/L和20 μmol/L组β-胡萝卜素均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83%和63.02%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β-胡萝卜素能诱导T24细胞调亡,5μmol/L组T24细胞的凋亡指数为(0.065±0.018) (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126±0.022)和(0.190±0.024)(P<0.01),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 μmol/L组及20 μmol/L组Hochest染色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β-胡萝卜素抑制T24细胞的生长,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其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王雷  杜媛鲲  米源  廖海江  王林 《重庆医学》2016,(29):4050-4052
目的 研究Gli抑制剂GANT61对人胃癌细胞AZ521和AGS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0、10、20μmol/L)的GANT61处理AZ521和AGS细胞24 h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GANT61作用于AZ521和AGS细胞后对Gli-1、Gli-2、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NT61可以剂量依赖性显著下调AZ521和AGS细胞Gli-1、Gli-2和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0 μmol/L GANT61作用AZ521,AGS细胞后凋亡率为(19.37±0.81)%和(16.1±0.26)%,显著高于0 μmol/L GANT61凋亡率(4.23±0.35)%和(6.00±0.87)%(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761的AZ521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55.33±10.12、312.67±7.37,与0μmol/L GANT61 423.33±11.37相比显著降低(P<0.05);10μmol/L和20 μmol/L GAN761的AGS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06.67±4.16、273.33±8.02,与0 μmol/L GANT61388.33±11.06相比显著降低(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T61的AZ521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05±9.64、360.24±8.54,与0 μmol/L GANT61 261.12±11.53相比显著增高(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T61的AGS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5.00±6.56、310.67±8.50,与0μmol/L GANT61 198.33±2.50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GANT61通过特异性抑制Gli-1,Gli-2蛋白表达从而调节AZ521和AGS细胞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Liu X  Zhang YN  Teng ZY  Jiang L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97-2901
目的 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在Aβ1-42诱导下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在受体水平探讨中枢胰岛素信号紊乩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经不同浓度Aβ1-4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在第7天时发育成熟,鉴定为海马神经细胞;经Aβ1-42(0~150μmol/L)处理后,30 μmol/L以上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率(32.4%,36.1%,51.0%,53.6%)较对照组(13.4%)呈浓度依赖型增高.PCR结果显示,30 μmol/L(2.56±0.19)和60 μmol/L(3.44±0.23)处理组的胰岛素受体水平较对照组(设为1)明显增高(P<0.01),100 μmol/L组(0.74±0.15)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结果与PCR结果趋势相同,30和60 μmol/L处理组的蛋白水平为1.27±0.13,1.82±0.10(P<0.01),100 μmol/L组为0.82±0.08(P<0.05).结论 Aβ1-42诱导大鼠海马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致使其出现功能缺陷,提示可能为中枢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PC1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梓醇,24 h后加20μmol/L Aβ25-35,48 h后观察梓醇的作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发生率,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Bax和Bcl-2 mRNA表达。结果梓醇终浓度1×10-5mol/L和1×10-4mol/L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5和P<0.01);1×10-4mol/L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发生率(P<0.01)。Aβ25-35损伤可引起凋亡相关蛋白BaxmRNA的表达增加,梓醇终浓度5×10-5mol/L和1×10-4mol/L有降低作用(P<0.05和P<0.01);同时Aβ25-35使Bcl-2 mRNA的表达降低,梓醇有提高作用(P<0.05和P<0.01)。结论地黄活性成分梓醇有对抗Aβ25-35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尼古丁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尼古丁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来模拟香烟烟雾引起的细胞凋亡模型.浓度梯度分组为对照组与5、10、20、40、80 μmol/L尼古丁组,均处理72 h;时间梯度分组为对照组与尼古丁24、48、72 h组,除对照组以外尼古丁浓度均为40 μmol/L.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尼古丁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16HBE细胞凋亡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观察硫化氢对尼古丁诱导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的作用,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40 μmol/L尼古丁组、1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2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4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10 mmol/L牛磺酸+40 μmol/L尼古丁组,硫氢化钠或牛磺酸均需预孵育30 min后加入尼古丁处理72 h.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6HBE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指标剪切型兔抗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和CHOP蛋白表达情况,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和分析16HBE细胞核凋亡形态学改变,计算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尼古丁可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上调16HBE细胞CHOP的表达,40 μmol/L尼古丁组的CHOP与GAPDH的平均吸光度值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2比0.30±0.17,P<0.05).200 μmol/L硫氢化钠+40μmol/L尼古丁组的GRP78与β-肌动蛋白平均吸光度值比值(0.59 ±0.19比1.00±0.08)、剪切型caspase-12与caspase-12前体平均吸光度比值[0.06(0.01,6.06)比20.30(12.79,23.78)]、CHOP与β-肌动蛋白平均吸光度比值(0.18±0.10比0.53±0.09)均显著低于40 μmol/L尼古丁组(均P<0.05).200 μmol/L硫氢化钠+40 μmol/L尼古丁组的凋亡指数(3.04±1.83比16.60 ±3.32)与10 mmol/L牛磺酸+40 μmol/L尼古丁组的凋亡指数(4.08±2.04比16.60 ±3.32)均显著低于40 μmol/L尼古丁组(均P<0.01).结论 硫化氢可显著抑制尼古丁引起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硫化氢缓解内质网应激,尤其是下调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指标CHOP、剪切型caspase-12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琐琐葡萄提取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20μ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20、40和80μg/mL OA干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20、40和80μg/mL OA预处理可有效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乳酸脱氢酶渗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bax mRNA表达(P<0.05),40、80μg/mL OA预处理上调bcl-2 mRNA表达(P<0.05).结论 OA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OA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crocin)对3β,5α,6β-三羟胆甾烷(cholestane-3β,5α,6β-triol,Triol)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5 μmol/L Triol)、西红花苷 (10-6 mol/L,10-7mol/L,10-8mol/L) 25 μmol/L Triol组.采用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电泳法检测DNA 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用Triol处理后,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P<0.01 vs control),细胞收缩,核浓缩,深染,线粒体肿胀空化,出现凋亡小体、DNA 梯形条带和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0.62%,Bax mRNA、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西红花苷(10-7mol/L、10-6mol/L) Triol组,MDA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4%、6.3%,细胞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P<0.05 or P<0.01 vs Triol).结论:西红花苷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Bax 和Caspase-3基因表达抑制Trio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β- 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确立Aβ25-35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型的工作浓度;同时利用MTT 法检测1×10-11、1×10-10和1×10-9 mol/L雷公藤甲素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雷公藤甲素和Aβ25-35同时处理细胞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β25-35处理组、Aβ25-35和雷公藤甲素处理组。细胞处理24 h后,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2 和的表达水平。结果Aβ25-35在10 μmol/L工作浓度下可诱导PC12 细胞复制阿尔茨海默病体外细胞损伤模型,其细胞存活率为(58±6)%;单纯雷公藤甲素在1×10-11、1×10-10和1×10-9 mol/L浓度下处理细胞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Aβ25-35处理细胞后,细胞活性降低,活化Caspase-3在细胞中表达升高,同时Bax mRNA表达升高,而Bcl-2 mRNA 的表达下降。然而,雷公藤甲素和Aβ25-35同时处理细胞时,前者能够降低Aβ25-35对PC12 细胞的毒性损伤,且细胞活性随雷公藤甲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时活化Caspase-3在细胞中的表达,Bcl-2 和Bax mRNA 表达水平也受抑制。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调节-3、及-2 基因的表达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1μmol/L)处理PC12细胞24 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EGCG(5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30 min。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并检测Bcl-2表达。结果:1μmol/L鱼藤酮处理后,细胞活力为(38.5±4.3)%,细胞凋亡率为37.7%,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正常组的231%和335%,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45%,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45%,Bcl-2表达显著下调。而5μmol/L EGCG预处理后,细胞活力为(69.6±5.6)%,细胞凋亡率降至21.4%,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分别为正常组的178%和287%,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57%,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20%,Bcl-2表达上调,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CG对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及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拮抗鱼藤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鱼藤酮(Ro)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鱼藤酮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结果 0.5 μmol/L姜黄素和1.0 μmol/L姜黄素均可减轻0.1 μmol/L鱼藤酮对PC12 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减轻了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明显增加了 PC12 细胞内SOD的活性,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降低了PC12细胞内ROS的含量,明显抑制了鱼藤酮对PC12 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姜黄素可拮抗鱼藤酮致PC12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细胞内ROS,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DIDS抗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用400 nmol/L H2O2诱导细胞凋亡)和DIDS组(H2O2+DIDS),培养12 h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400 nmol/L H2O2可以明显诱导PC12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为(35.07±1.23)%;DID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F=640.420,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DIDS组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DIDS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依赖性凋亡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 在硫化氢(H2S) 对抗β-淀粉样多肽 (Aβ) 诱导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化氢钠 (NaHS) 作为H2S 的供体,碘化丙啶 (PI) 染色流式细胞技术 (FCM) 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罗丹明123 (Rh123) 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MP),双氢罗丹明123 染色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 的含量?【结果】 20 μmol/L和40 μmol/L Aβ25-35能明显地诱导PC12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并能明显地抑制PC12细胞MMP及增加细胞内ROS生成;100 mol/L和200 μmol/L NaHS本身不损伤PC12细胞,但能明显地抑制Aβ25-35的致细胞凋亡作用,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并能显著地抑制Aβ25-35引起的MMP降低及胞内ROS水平增多;在应用NaHS与Aβ25-35作用PC12细胞之前30 min,应用KATP抑制剂Glybenclamide (Gly) (10 μmol/L) 对PC12细胞进行预处理,能部分地对抗NaHS的细胞保护作用,使PC12细胞凋亡率增加,MMP降低及ROS生成增多?【结论】 NaHS能明显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此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NaHS保护PC12细胞的MMP及抑制胞内ROS生成有关;KATP通道抑制剂Gly能部分地阻断NaHS的细胞保护作用,提示KATP通道开放可能是NaHS对抗Aβ25-35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IRT1/自噬通路在白藜芦醇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1、5、10、20 μmol/L)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单独或加入5 mmol/L自噬特异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2μmol/L SIRT1选择性抑制剂(EX527)处理PC12细胞2h后,再加入30μmol/L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myloid β-protein fragment 25-35,Aβ25-35)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电镜检测自噬体,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P62、LC3和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 μmol/L Aβ25-35可显著降低PC12细胞的增殖活力,为对照组的45.14%(P<0.05).RSV预处理可显著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且随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RSV可明显促进自噬体的形成,上调SIRT1、LC3-Ⅱ的表达和降低P62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加,表达变化越显著;而加入3-MA和EX527处理能显著抑制RSV的上述效应.结论 RSV可通过激活SIRT1/自噬通路改善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和核的形态。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3.23%±0.64%,1和3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24%±2.92%(P<0.05)和48.82%±6.66%(P<0.01)。400μmol/L NaHS不诱导细胞凋亡,但可使1和3μmol/L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到11.13%±3.82%(P<0.05)和31.28%±6.85%。结论H2S可以抑制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诱导P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淀粉样蛋白 2 5 - 35片段 (Aβ2 5-3 5)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代谢率检测 ,光镜吖啶橙荧光染色术 ,透射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Aβ2 5-3 5损伤PC12细胞的途径。结果 用Aβ2 5-3 5处理PC12细胞 2 4h ,Aβ2 5-3 5剂量依赖性地引起PC12细胞的MTT代谢率减少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发现经Aβ2 5-3 5处理的PC12细胞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对照组 2 0 μmol/L及 5 0 μmol/L的Aβ2 5-3 5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0 .0 8%± 0 .0 1% ,14 .8%± 1.13% ,2 5 .9%± 2 .34%。结论 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高糖诱导的神经PC12细胞凋亡。 方法PC12细胞用10 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30 min,随后加入50 mmol/L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 qRT-PCR检测SIRT1 mRNA变化,Westren blot检测SIRT1、p-SIRT1、AMPK及p-AMPK表达,Hoechst33258核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光度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白藜芦醇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高糖(HG)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率以及活性氧的产生(P<0.05)。此外,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HG可显著抑制SIRT1的磷酸化(P<0.05),而这些作用可被白藜芦醇所逆转(P<0.05)。 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保护 PC12 细胞免受 HG 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