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男生的就业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信心水平均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1);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就业信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医学生(P<0.05);班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均高于非班干部(P<0.05~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为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和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取自制问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3所医科大学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了解与认知。结果41.04%的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有基本的了解,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了解程度无差别(P>0.05);76.62%的低年级医学生主要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医患关系现状;86.57%的低年级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男生和女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程度相同(P>0.05),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程度相同(P>0.05);男生和女生对未来医患关系的走向看法一致(P>0.05),较多低年级医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相较于大一学生,更低比例的大二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尸<0.05);对医患纠纷的责任主体低年级医学生看法一致(P>0.05),认为其主要责任主体在于医疗制度的不够完善。结论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了解与认知深刻影响低年级医学生,对其以后就业选择及如何与患者沟通和避免医疗纠纷均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学校及媒体舆论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3所大型医学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①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仍以“紧张”为主,但认为“特别紧张”的不多;②对医学生造成影响的医患关系社会舆情最主要来源依次是媒体报道、社会传闻和亲朋好友;③带教老师、影视剧中医惠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④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上。结论当前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想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医患沟通能力的情况,并对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及传授方式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1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6.19%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见习过与没有见习过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78.6%的医学生认为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是必须的,80.5%医学生认为应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讲解<医患沟通>课程.结论:有必要增加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同时应改变以往教学方式,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传授,更快更好的提高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医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自媒体查看医学类新闻的习惯入手,调查自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就读或实习的182名医学生,于2016年3~6月期间,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回收。共回收问卷18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100%。研究内容包括:(1)医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等;(2)医学生使用自媒体查看医学类新闻的习惯:每日查看的时间、频率、对医学类新闻的关注度、查看新闻的渠道等;(3)医学生对自媒体报道的信任度;(4)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等。结果 98.4%的医学生表示通过自媒体关注医疗报道,并主要关注医疗技术、医患沟通和医院环境的报道;医学生对自媒体报道的信任度较低;年级越高的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越紧张对立(P<0.001)且对医患关系现状的看法,更倾向于自身的体会(P<0.001);医学生期望自媒体对医患纠纷可以进行后续处理的报道。结论医学生使用自媒体的频率较高;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较低,但评价并不依赖于自媒体的报道;利用自媒体,建立长期有效的正向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低年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分析对于医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为今后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2010级为主的医学生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认知成因和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患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认为医生和患者处于平等地位的占20.7%;对于医患关系现状的信息来源以媒体报道为主,来自教师课堂影响的只占18.9%,并且认为媒体舆论是造成当前医患紧张的主要原因,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医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结论:切实推进健康的医疗软环境建设,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为今后的医疗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8,(2):192-195
了解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及当前医患关系状况对医学生择业的影响。以海南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医学生医患关系总体认知情况及择业方向选择。45.8%的医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专业是医患关系状况判断的影响因素。52.1%的医学生就业选择从事医疗相关工作,但担心以后会遇上医患纠纷等麻烦。学校需增强对医患关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带教教师需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言传身教来影响医学生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探讨其对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浙江、陕西、宁夏、山东地区部分高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不同户籍以及不同地区的高中生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F=11.98,P<0.01),高三学生、城市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关系评价依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三学生更依赖社会传闻对医患关系进行评价,城市学生更依赖媒体报道;不同年级、城乡、地区学生对医患关系主要责任方的认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认知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无明显关系(P>0.05),而医患关系未来的认知情况与报考医学类专业意向有关(P<0.01)。结论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地区高中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不同,认为医患关系未来和谐的学生报考医学类专业的意向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学生如临深渊。本文运用文献总结、学生采访等手段,通过探究医患关系现状、原因以及医学生对现状的认识,力求深化医患沟通知识及技巧,得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启示,以指导教学医院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习。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社会关系中重点关注内容,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医疗行业的从业及医疗人才的培养。临床带教是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避免实习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患暴力冲突的演变,我们从实际临床带教出发,从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前的培训,加强职业语言艺术的培养,加强教师带教及实习生制度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加强法制教育,以及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6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玉刚 《中国医院》2012,16(2):57-59
从国内独特人文环境论述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从社会制度、医学伦理、医学科学等方面论述了医患关系的症结所在。研究表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需要政府作为,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实质性投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利益;改革、完善医疗体制,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和谐医疗环境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正确引导,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改变就医模式,倡导合理就医渠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医患关系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医患紧张的持续存在对医学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医师,不仅应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精湛的医疗技能、较强的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意识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生法律教育、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四所安徽省本科医学院校共计42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计发放4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医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正确率仅为39.55%(159/402),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者占50.49%(205/406);其对基本法律法规的主要学习途径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67.73%)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程"(71.43%);"希望更多地了解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这一问题中,"行政法类"占比最高(55.9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生受贿刑罚" "处方与非处方"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解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均明显高于非临床医学专业(P<0.01),高年级医学生对以上方面法律规范的了解程度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P <0.01);而不同专业、年级医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59.11%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层未能更好地重视此项工作;超过一半的医学生认为在课程中仅学到很少的法律知识,远远不足以处理医患矛盾;而85.72%的在校医学生都认为在本科学习期间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是极其重要的。结论: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多方协调来提高医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医疗环境现状对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9月,对某医科大学本科生22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0份。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对医务人员医德现状的评价以及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医学生对于当前医患关系的评价,在性别和是否是学生干部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当前医德现状的评价,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与是否喜欢本专业同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对象生命意义感平均得分85.8分,是否喜欢本专业、对当前的医患关系的看法、对目前学习工作状态评价是生命意义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提升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需要重视临床实践,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并对医疗现状形成客观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影响因素,为改进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医学本科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2.50%。受调查者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50.17±7.25)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热爱医学专业、对毕业后从医的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好等因素有关(P<0.05~P<0.01),热爱医学专业和人际沟通能力好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34.98±5.70)分,与性别、参加社团活动和性格类型等因素有关(P<0.05),而性别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调查者中从未学习过人际沟通课程者占91.10%,其中255人(75.67%)认为需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必修课。结论: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积极性高,应开设必修课程,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临床教师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男生、内向性格、不喜欢医学专业、学习信心不足、不参加社团活动、人际沟通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检验工作满意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医患关系量表和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量表(压缩版)对334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患关系与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低内源性工作满意度组中,医务人员的深层行为能够显著影响医患关系。结论:医务人员情绪劳动与医患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内源性工作满意度对深层行为和医患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专业承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蚌埠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共287名定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倦怠得分高于女性(P<0.01);农村生源的得分高于城镇(P<0.01);大一、大二、大三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大四和大五(P<0.05~P<0.01);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的决定、就业有保障和因为高考分数原因的学生得分均高于自己有志于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分(P<0.01);专业承诺总分、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选择原因、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越强,学习倦怠水平越低,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表现越低,定向医学生培养单位应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专业承诺,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