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肝癌细胞株 SMMC-7721中膜抗原CD133、CD105的表达情况并对不同亚群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的 DMEM 对SMMC-7721株细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分选检测CD133、CD105在SMMC-7721中表达情况并分选出CD133+/CD105+、CD133+/CD105-、CD133-/CD105+、CD133-/CD105-4个亚群;CCK-8和 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4个亚群和未分选细胞组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5组细胞成球能力;裸鼠成瘤实验了解 CD133+/CD105+、CD133-/CD105-亚群和未分选组的成瘤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的 CD133+/CD105+、 CD133+/CD105-、CD133-/CD105+、CD133-/CD105-4种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别为1.61%、0.01%、97.88%和0.50%。 CD133+亚群的增殖和成球能力较 CD133-亚群及未分选细胞组强,而CD105+亚群侵袭能力较 CD105-亚群及未分选细胞组强。CD133+/CD105+组与CD133-/CD105-组及未分选细胞组相比成瘤所需的时间短、所需细胞数少、成瘤的体积大。结论 CD133在人肝癌细胞株 SMMC-7721中的表达与其增殖成球能力有关,CD105与其侵袭能力有关,CD133+/CD105+具有体内高度的成瘤能力。 CD133+/CD105+亚群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凝血指数(clot index,CI)与颅脑创伤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的关系。方法将医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收治150例颅脑创伤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设DTICH组(n=36)、非DTICH组(n=114),采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TEGMA、CI参数,分析其与颅脑创伤患者DTICH的关系。结果 DTICH组中瞳孔改变、Babinski征、颅骨骨折、脑疝、基底池受压比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TICH组(P0.05);且DTICH组创伤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时MA70 mm、CI≥3比例及△MA_(5-1)、△MA_(10-1)、△MA1_(5-1)、△CI_(5-1)、△CI_(5-1)、△CI1_(5-1)均显著高于非DTIC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合并Babinski征、颅骨骨折、△MA_(5-1)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迟发性血肿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为保护因素;△MA_(5-1)预测DTIC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最佳敏感阀值为3.047,敏感度为71.40%、特异度为60.41%;以△MA_(5-1)3.047为分组条件,△MA_(5-1)3.047组15 d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MA_(5-1)≤3.04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结论△MA5_1与入院时合并Babinski征、颅骨骨折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迟发性血肿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此类患者凝血监测,当△MA5-13.047时,不仅提示高迟发性血肿风险,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以S,S′-二(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为链转移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制备了窄分布的端羧基大分子链转移剂——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腈。以大分子链转移剂为RAFT试剂,引发苯乙烯或丙烯腈单体的RAFT聚合,进一步得到聚丙烯腈 聚苯乙烯 聚丙烯腈(PAN b PS b PAN)和聚苯乙烯 聚丙烯腈 聚苯乙烯(PS b PAN b PS)三嵌段共聚物。通过1H NMR、FT 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光谱(Raman)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结构与热解行为。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中除PAN b PS b PAN外,分子量分布均小于1.2。嵌段共聚物薄膜经250 ℃热稳定化与600 ℃热解处理后,碳化并形成了规整的石墨结构,微区尺寸在75 nm左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卵管癌少见 ,现将所遇到 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5 0岁 ,农民 ,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水 5月入院。查体 :T 37 2℃ ,P 86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6 / 12kpa ,心、肝、脾、肺及乳腺 (一 )。阴道通畅 ,有少许血迹和淡红色液体。B超提示 :右附件实性  相似文献   
5.
鲁旭 《求医问药》2014,(16):31-32
目的:探讨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乳腺肿瘤患者分别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95%,采用常规超声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87.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成像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的误诊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对乳腺肿瘤进行定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为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难以诊断其病情时,可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其进行检查,以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检测能力验证,对参加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对能力验证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采用冷链运输方式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参考品及检测试剂盒分发至各参加实验室。考察鉴别试验、抗原含量检测和实验室内变异3项指标。结果 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共有14家实验室参加本次能力验证并按要求报告结果,各实验室3项指标考核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我国省级药检机构及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具有较好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检测能力和质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38例Ⅱ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Ⅱ级损伤6例(15.8%),Ⅲ级损伤25例(65.8%),Ⅳ级损伤7例(18.4%)。37例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腹。自体血回输38例(100%),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1 260±335)mL,手术时间平均(135±50)min,术后平均住院(10±5)d。术后未出现大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后少量出血,经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LS联合自体血回输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有效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频固态变压器的强温-频耦合效应会导致其绝缘过早失效,而局部放电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温度和频率交互作用对高频绝缘系统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电-热联合实验平台,模拟了固态变压器聚酰亚胺绝缘在30~160℃四个温度点和10~50kHz五个频率点下的局部放电情况,阐明了典型局放特征参量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最大放电幅值、放电次数和平均放电幅值都呈上升趋势,而频率则与这些特征量呈负相关,放电起始电压基本不随频率而改变。频变导致的空间电荷累积效应对局放特征变化起主导作用,频率-温度的协同作用改变了绝缘电导率以及电极-绝缘系统的切向电场分量,对局部放电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旭  张影  曾明 《中国药事》2019,33(5):555-560
肠球菌目前作为益生菌的研究热点,被应用于多种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肠球菌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成为致病菌,在临床报告的数据中,有一部分院内感染就是由肠球菌引起。鉴于肠球菌的益生性和潜在的致病风险,迫切需要对肠球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从耐药性和毒力因子方面评价肠球菌的安全性,也有部分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考察肠球菌的安全性,结果均表明,尚未发现益生性肠球菌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此罕见肝脏肿瘤的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探索本疾病的规范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例采用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肝脏淋巴管瘤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免疫组化标记物Ki67、CD31、CD34、CK19等评判此例肿瘤良恶性,术后复查血清学标记物、肝脏彩超、CT、MRI等评估患者的预后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此例患者入院血常规、生化检查及肿瘤学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无乙肝病史,术前诊断为肝S6段囊腺瘤,采用肝S6段肝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免疫组化显示CK(-),CD34(+),CD31(+),Ki67(<1%),考虑为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术后快速康复,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截止2022.3.17,规律随访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此例肝淋巴管瘤为良性肿瘤,整个肝段切除为治疗有效手段,近期预后良好,患者的中远期疗效需增加样本量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