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断藤益母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疗效显著,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断藤益母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断藤益母汤的有效成分、治疗靶标和信号通路具有一定价值。方法: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药物成分。在Drugbank数据库和TTD数据库挖掘药物和疾病靶标,使用可视化网络药理学Cytoscap工具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探讨断藤益母汤中成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断藤益母汤的11个有效成分可能靶向42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参与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通路,风湿关节炎通路、核转录因子-κB (NF-κB)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等多条通路。结论:断藤益母汤可能主要通过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控,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及大血藤的干预研究。方法:基于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靶点,通过KABOX和DAVID对RA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结合Cytoscape对RA(Rheumatoid Arthritis)通路中关键靶点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 2.1.1)研究大血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作用特征。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靶标175个,DAVID和KOBAX通路中包括RA通路,RA通路包括16个靶点(TNF、IL-6、TLR2、IL1β、IL18、IL23A、CSF2、VEGF2、IFNG、CTLA4、CXCL8、CD28、CXCL6、HLA-DPB1、HLA-DRB1、HLA-DQA2)。通过与10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明确: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介素1β、toll样受体2为大血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靶标蛋白;谷甾醇、毛柳甙、内消旋二氢愈创木酯酸为关键活性成分。结论:初步筛选出大血藤发挥抗RA的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为大血藤治疗RA活性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香-没药配伍有效成分对应靶基因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能的作用机制。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相关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得到乳香-没药主要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标预测。同时通过DrugBank, GeneCards及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收集RA相关靶标,并利用VENNY 2.1取交集靶标在线绘制药物与疾病共同靶标的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和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模型。运用DAVID 6.8在线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athon将其可视化;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将得到的核心有效成分与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收集乳香-没药药对中16个活性成分,得到相关潜在靶点320个,RA相关靶点468个,通过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62个。主要作用于IL6,TNF,IL1B,MAPK1等多个靶标,涉及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发挥治疗RA作用。该实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乳香-没药配伍治疗RA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进行探讨,并对核心靶标与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为乳香-没药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牙周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葛根芩连汤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两种疾病靶点,对上述预测所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微生信绘图工具绘制Venn图取交集,获得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基于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点,建立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药物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葛根芩连汤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等核心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关键靶点,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7-11,后插2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以化合物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为标准,筛选出人参的化合物以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人参的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图,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人参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iGEM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作用靶点和主要化合物的结合度。结果经查询,从人参中筛选出17个化合物,含有17个作用于冠心病的靶点,分别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凝血因子Ⅶ、血管细胞黏附蛋白1、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β、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盐皮质激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血清对氧磷酶、钠通道蛋白5型亚单位α等,参与对缺氧的反应、对过氧化酶的反应、对强心的反应、血管扩张及凝血功能等生物工程,调节钙离子通路、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等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分析,人参存在潜在作用于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可能通过抗心肌氧化、抗心肌缺血、抗炎、血管扩张、抗凝血等方面调节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国家专利号ZL 201510430075.8)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TCMSP、BATMAN-TCM 3个数据库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DisGeNET数据库中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疾病基因与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得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作用靶标。将最终靶标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网络图。将"蛋白-蛋白"互作图中排名前5位靶标蛋白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后发现,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中有117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NAFLD,其中涉及113个靶基因及包括AMPK、PPAR、FOXO、胰岛素抵抗等18个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及药物相似性(DL),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木瓜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建立膝骨性关节炎靶标数据库。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相关蛋白互作关系;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及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木瓜活性成分3个,涉及44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调节细胞代谢、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TNF)、p53、核转录因子-κB(NF-κB)、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瓜活性成分与膝骨性关节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控制炎症,调控关节软骨代谢、生长和修复,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和抵抗氧化应激等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木瓜中槲皮素、白桦脂酸、表儿茶酸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水蛭药对治疗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和筛选出黄芪和水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OMIM和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PF相关靶基因。采用Venny平台对药物靶基因和疾病靶基因映射筛选,得到黄芪-水蛭药对治疗PF的潜在靶标,进而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0.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并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水蛭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水蛭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共60个,治疗PF的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95个,关键靶点18个,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微小RNA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参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水蛭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调整合地发挥抗PF的作用,为后续细胞和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蒙古族药八味三香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的潜在分子机制。应用TCMSP,BATMAN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八味三香散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CTD数据库检索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基因。对八味三香散药物靶点和CHF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蛋白与八味三香散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八味三香散中有60种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CHF,涉及311个靶基因,与CHF直接相关的信号通路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信号传导、醛固酮调节钠的重吸收、钙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肾素分泌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八味三香散可能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调节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的靶标和途径而对CHF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萧君  颉彦鹏  王磊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5):148-152,22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三妙丸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研究了三妙丸所含化学成分及体内作用靶标,根据利宾斯基五原则筛选潜在成分,并富集分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现相关的体内靶标。进而阐明三妙丸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作用机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共计发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有效成分82个,直接相关的作用靶标7个,相关代谢通路110条。关键成分分别是汉黄芩素、β-谷甾醇、槲皮素、小檗碱、黄连碱、黄柏碱等,涉及到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靶标有转录因子-1、趋化因子2、前列腺素2/H合成酶、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激酶、硫蛋白还原酶、酪氨酸蛋白激酶。涉及相关代谢通路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结节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胆碱代谢、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NF-κB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结论三妙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起效的方式起到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研究才网络药理学技术层面,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三妙丸有效成分及体内预测靶标理论化揭示了三妙丸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三妙丸及先关药物的新药研发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志萍  王进军 《中草药》2009,40(3):500-附1
毒隐翅虫素(pederin)是毒隐翅虫属昆虫在体内生物合成的一种动物毒素,用以抵御天敌.Pederin接触到人或动物的皮肤时可引起线性皮炎,pederin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阻碍蛋白质与DNA的生物合成,在癌症治疗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pederin可能是通过两条途径合成,现就此两条合成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但其中的部分基因簇及基因迄今仍不为所知.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也是21世纪中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有效的控制以至于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手术以及放化疗目前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寻找毒性低,作用强并且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辣椒碱又名辣椒素,是一种从茄科辣椒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脂溶性香草酰胺的植物碱,化学结构式为(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C18H27NO3),呈单斜长方形片状无色结晶,它是辣椒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辣椒碱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不仅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胃肠黏膜、镇痛、抗炎和止痒等多种功效,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辣椒碱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辣椒碱既可通过调控致癌物质的代谢以及致癌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癌症化学预防作用,也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和介导肿瘤免疫等方式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与辣椒碱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辣椒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和介导肿瘤免疫等过程的主要作用分子机制及靶点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辣椒碱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药物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从海洋药用生物的鉴定及其分类进化、分子遗传标记育种、外源药物基因表达、病虫害防治、药用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海洋生物药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开发等六个方面对分子海洋药物学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沈氏降压四物汤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参考《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查找降压四物汤(组成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每味药的活性成分,应用Pub Chem数据库检索这些成分对应的靶蛋白;在Pub Med gene数据库中检索高血压的相关基因;将上述数据集导入分子网络分析平台,分别构建靶蛋白和基因的分子网络及生物学通路;通过网络比较,可视化呈现降压四物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和分子网络机制。结果:降压四物汤主要针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分子靶点及通过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GPR signalin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对高血压发挥疗效。结论:降压四物汤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采用分子网络分析方法能够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病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测定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方法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以0.2mol·L-1硫酸钠水溶液(pH 5.0)为流动相,TSK-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柱,示差折光检测器与多角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结果获得了供试品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并与《欧洲药典》中规定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一致。结论本法不需要分子量对照品,可以直接测定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快速简便,结果该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柴胡疏肝散(Chai Hu Shu Gan San,CHSGS)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分子靶点,构建预后模型和列线图。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加权共表达基因和聚类模块与正常组的差异基因;将四者取交集,得到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从TCMSP和SymMap数据库下载CHSGS的化合物和靶点,进一步将CHSGS的靶点与HCC相关基因进行取交集得到治疗HCC相关靶点,将其治疗HCC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使用SymMap数据库,构建CHSGS治疗HCC“病-证-方/药”网络。将PPI和构建的药物靶点网络取交集,得到核心的靶点,进一步使用cox LASSO回归分析构建相关的预后模型;结合临床性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构建列线图;使用分子对接评估分子靶点的结合情况。使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 得到了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890个。CHSGS治疗HCC靶点38个。GO和KEGG分析显示,CHSGS治疗HCC可能与对无机物的反应、类固醇代谢过程和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有关;CHSGS治疗HCC可能与FOXM1信号通路有关。cox LASSO回归构建了预后模型,其模型公式为:(0.1165)*CCNB1 + (-0.0396)*PON1 + (0.0888)*CHEK1 + (0.0521)*SPP1 + (0.0093)*NQO1 + (0.0102)*SERPINE1 + (0.0012)*IGFBP3。单因素cox联合多因素cox分析显示,ESR1、T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列线图结果显示,其c-index为0.68,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与ESR1的结合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蛋白质水平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异鼠李素可能是CHSGS治疗HCC的主要成分之一,CHSGS治疗HCC的靶点用以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以用于患者预后的评估,根据ESR1的表达水平、T分期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卵巢癌的早期转移易通过腹腔内播散,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肿瘤微环境诱导了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转换,从而使肿瘤细胞获得了迁移和入侵的能力。从转移抑制基因、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详细阐述卵巢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转移造成广泛的癌细胞播散以及异质性的癌细胞成分 ,使目前的治疗手段 (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均难以奏效。对肿瘤工作者的重大挑战就是要能预测肿瘤的转移力 ,阻止浸润转移的发生 ,准确并早期测定体内形成的转移灶 ,并将之摧毁。为此 ,需深入了解转移过程中某些激活或扩增的相关因子 (如基因或基因产物 ) ,这些因子与肿瘤恶性倾向关系密切 ,可特异地反映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不仅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转移的预见指标 ,而且有助于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肿瘤转移是一种主动过程 ,需要肿瘤细胞运动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三拗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三拗片活性成分和靶点,与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中急性支气管炎基因集相互映射获取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依托DAVID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了解共同靶点集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分子对接结果验证PPI网络核心靶点。结果:获得三拗片活性成分124个;三拗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靶点103个,其中核心靶点5个;GO生物学过程575条,涉及凋亡过程、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117条,三拗片可能通过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流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 (HIF-1)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拗片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甘草查耳酮A均能较好地与急性支气管炎靶蛋白结合,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肿瘤抗原p53 (TP53)、Akt1、白细胞介素-6 (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靶点发挥作用。结论:三拗片活性化合物可能从结构上作用于支气管,共同参与抗炎、平衡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抗病毒抑菌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