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及药物相似性(DL),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木瓜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建立膝骨性关节炎靶标数据库。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相关蛋白互作关系;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及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木瓜活性成分3个,涉及44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调节细胞代谢、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TNF)、p53、核转录因子-κB(NF-κB)、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瓜活性成分与膝骨性关节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控制炎症,调控关节软骨代谢、生长和修复,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和抵抗氧化应激等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木瓜中槲皮素、白桦脂酸、表儿茶酸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究肠道菌群与KOA的潜在联系。方法:将SPF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KOA组,通过膝关节局部注射碘乙酸钠制造大鼠KOA模型。通过16SrDNA检测大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蛋白印记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黏膜通透性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血液上清中LBP,IL-1β,TNF-α及IL-10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从KOA组中筛选出明显变化的肠道菌群,以Akkermansia和疣微菌门变化最为显著,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升高,血液中促炎因子LBP,IL-1β及TNF-α蛋白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蛋白含量降低。结论:KOA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发生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增强,结肠炎症反应或许在提高全身炎症反应水平、促进与肠道菌群相关的KOA的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晓  梅伟  张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7):4328-4332
文题释义:可吸收棒、钛合金螺钉内固定:两者均属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螺钉内固定法,主要区别在于其制作材质不一样,前者是由聚乳酸制成的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而后者为钛合金制成,需二次手术取出。桡骨头骨折Mason分类:Ⅰ型,为线状骨折,即无移位型骨折,骨折线可通过桡骨头边缘或呈劈裂状;Ⅱ型,为有移位的骨折,有分离的边缘骨折;Ⅲ型,为粉碎型骨折,移位或无移位或呈塌陷性骨折;Ⅳ型,为桡骨头骨折伴有肘关节脱位。 背景: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内固定的选择有螺钉、微型钢板、克氏针、可吸收棒或钉等,临床疗效报道不一致。 目的:对比可吸收棒或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头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8-61岁,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3例的内固定材料为钛合金螺钉,另12例的内固定材料为可吸收棒。术后随访拍摄X射线片,确定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与Broberg-Morrey 评分。该研究已通过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结果与结论:①可吸收棒组、钛合金螺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35±0.92),(2.10±0.47)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与Broberg-Morrey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后、旋前角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可吸收棒与钛合金螺钉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可吸收棒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及应力性遮挡等情况。 ORCID: 0000-0003-4778-7050(杨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段海萍  郑新华  哈思远  张维义  李健  梅伟 《骨科》2015,34(5):629-631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用于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给予鼻导管常规吸氧,保持自然呼吸后静脉注射丙泊酚;Ⅱ、Ⅲ、Ⅳ组麻醉前高流量面罩去氮给氧,患者头带固定面罩吸纯氧6 L·min-1,嘱患者做8次深呼吸后,Ⅱ组经静脉注射丙泊酚;Ⅲ组经静脉注射芬太尼; Ⅳ组经静脉注射地佐辛。Ⅲ、Ⅳ组4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记录4组患者麻醉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苏醒后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 结果4组用药后2 min与用药前比较:HR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Ⅱ组MAP明显下降(均P<0.01),Ⅲ、Ⅳ组MAP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组SpO2明显降低(P<0.01)。Ⅰ、Ⅱ组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次数明显多于Ⅲ、Ⅳ组(均P<0.05); Ⅲ组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Ⅰ、Ⅱ、Ⅲ、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0%,26.0%,6.0%,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麻醉效果确切,呼吸抑制减少,手术结束时患者清醒程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远程可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远程可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辅助行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渗漏率、术者射线暴露次数及时间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9±1.3)分下降为术后的(2.7±0.8)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术者射线暴露次数及时间均显著降低。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引起神经症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6周后症状消失。结论远程可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好、用时短、辐射吸收少、恢复快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疼痛、麻木及冷感等神经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该院105例由单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神经妥乐平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妥乐平片与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物(西乐葆胶囊)。观察二组患者用药后1,2周及停药后1,2周下肢疼痛、麻木及冷感变化情况及半年内症状复发率情况。结果二组患者用药后1,2周及停药后1,2周后,在下肢根性疼痛、麻木及半年内症状复发情况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用药后2周疼痛减轻优良率和麻木症状改善优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其疗效持续时间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设计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一科采用椎板切除治疗的4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0~76岁。术前均采用Mimics软件对胸椎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胸椎椎板和骨化黄韧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观察骨化灶的立体结构以及与椎弓根、关节突、椎板的位置关系,计算数字模拟骨化灶体积;按照“分区椎板切除”的方式在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上进行骨化黄韧带的模拟切除;按照术前模拟切除步骤,实施手术操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根据术前和术后JOA评分计算JOA改良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三维重建模型44个,重建骨化灶103个,骨化灶体积为(1 831±443)mm3。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96.7±19.6)min;术中出血量230~1 350(432±83.5)mL。患者术后无脊髓神经损害症状加重者,术后神经症状均逐步好转。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25±10.3)个月。随访期间无迟发性感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JOA评分(8.8±1.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 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64.2%±21.7%,疗效评价优13例、良21例、可10例,优良率77.3%(34/44)。结论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能够立体、全面了解骨化黄韧带的形态,通过模拟手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前影像学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2007-03-2010-06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颈椎后路钉板系统5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22~7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2月—2005年6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结果 21例患者中,3例脊髓完全损伤者,2例于术后7~9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于术后出院一月后伴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均获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20个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物断裂情况发生。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适应范围广、操作安全、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