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陆华  白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16-3017
采用细菌培养法及快速尿素酶法分别检测了8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情况.标本置10%丙三醇BHI转送液内运送,经研磨后分别接种于8%哥伦比亚血琼脂平皿和添加SR147E的血琼脂平皿上,37℃、湿度>90%、微需氧环境(5%O2,10% CO2,85%N2)培养7 d.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尿毒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法与尿素酶法检测阳性率接近,分别为49%和59%;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与选择性培养基对Hp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分别为51%和48%,杂菌生长率分别为29.7%和24.0%,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尿素对幽门螺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幽门螺杆菌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3种浓度 (5 mmol/ L,10 mmol/ L和 2 0 m mol/ L )的尿素 ,然后将培养基 p H分别调至 3.5、4 .5、5 .5。将 10株 Hp分别接种于这 9种培养基中 ,以确定最佳条件组合。之后采用最佳条件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 Hp的培养。结果 :10株 Hp在 9种含尿素培养基中以尿素浓度为 10 mmol/ L、p H为 4 .5时生长最好 ,其他 8种与之比较差异极为显著 (P<0 .0 1) ,5 7份胃镜活检标本分别接种于尿素浓度为 10 mm ol/ L、p H为 4 .5时生长最好 ,其他 8种与之比较差异极为显著 (P<0 .0 1) ,5 7份胃镜活检标本分别接种于尿素浓度为 10 mmol/、p H 4 .5培养基和 p H 7.0不含尿素的普通 Hp培养基中 ,32份标本 (5 6 .1% )在尿素培养基中培养阳性 ,其中 2 2份 (38.6 % )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阳性。结论 :含有适当浓度尿素的培养基可用于胃黏膜 Hp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素对幽门螺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幽门螺杆菌培养基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5 mmol/L,10 mmol/L和20 mmol/L)的尿素,然后将培养基pH分别调至3.5、4.5、5.5.将10株Hp分别接种于这9种培养基中,以确定最佳条件组合.之后采用最佳条件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Hp的培养.结果:10株Hp在9种含尿素培养基中以尿素浓度为10 mmol/L、pH为4.5时生长最好,其他8种与之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57份胃镜活检标本分别接种于尿素浓度为10 mmol/L、pH为4.5时生长最好,其他8种与之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57份胃镜活检标本分别接种于尿素浓度为10 mmol/、pH 4.5培养基和pH 7.0不含尿素的普通Hp培养基中,32份标本(56.1 %)在尿素培养基中培养阳性,其中22份(38.6%)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阳性.结论:含有适当浓度尿素的培养基可用于胃黏膜Hp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提高胃黏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分离率和复苏率的培养流程.方法 应用145例尿素酶阳性、布氏肉汤培养基运送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75例随机接种于布氏肉汤固体培养基、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和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中,在37℃微需氧条件下培养7d,比较各培养基H.pylori阳性率;H.pylori经30%甘油布氏肉汤、30%甘油脑心浸液保存液-70℃冻存、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复苏后,观察不同保存液对H.pylori复苏率的影响.另选70例标本,通过初次培养、2次及3次接种的方法增殖H.pylori, -70℃冻存后再复苏,观察接种次数对H.pylori复苏率的影响.结果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的H.pylori阳性率明显高于布氏肉汤和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P<0.01,P<0.05);H.pylori的复苏率在30%甘油布氏肉汤冻存液中高于30%甘油脑心浸液(P<0.05);经2、3次接种后冻存的H.pylori复苏率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布氏肉汤培养基运送、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接种和多次传代培养、30%布氏肉汤培养基保存、复苏时用哥伦比亚培养基接种培养的程序,明显提高临床H.pylori菌株的分离培养阳性率和复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有上消化道症状178例患者,内镜下取胃窦近幽门口处黏膜行RUT及H.py1ori培养,分析BUT及细菌培养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敏感性.结果:H.pylori感染率82.5%...  相似文献   

6.
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几种诊断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31份胃黏膜活检标本 ,依次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直接涂片镜检、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ureA基因片段等 4种方法检测H .pylori。用配对资料的 χ2 检验对各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快速尿素酶试验 76 .6 % ,分离培养 71% ,直接涂片 4 8.1% ,PCR 78.5 %。相关 χ2 检验结果表明PCR的阳性率高于分离培养 ,但其与尿素酶试验无差别。结论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 ;可作为H .pylori感染的可靠分子诊断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虽特异性较差 ,但其具有简便和敏感的特点 ,仍可作为常规检查H .pylori感染的初筛试验 ;直接涂片染色阳性率过低 ,一般不适合单独作为H .pylori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4种方法在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42例因消化道症状需胃镜检查患儿在前1 d均行13C-UBT检查,胃镜直视下胃窦处取3块黏膜分别行H.pylori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结果 142例胃镜检查患儿,H.pylori阳性总检出率53.5%(76/14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39.2%、61.9%和100%.以"总检出率"为诊断标准,H pylori培养灵敏度97.4%,特异度100%,符合率98.6%;13C-UBT检测方法灵敏度94.7%,特异度98.5%,符合率96.5%;病理组织学方法灵敏度84.2%,特异度97.0%,符合率90.1%;RUT方法灵敏度89.5%,特异度81.8%,符合率85.9%.以"总检出率"和"细菌培养"为诊断标准,13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H.pylori感染是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H.pylori培养仍是检测儿童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应重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不配合胃镜检查3岁以上儿童可行13C-UBT检测H.pylori感染.不推荐临床上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阴性作为否定H.pylori感染的依据.不推荐临床上以RUT单项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ylori是否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时兢  赵晓云  焦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12-1913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56例H.pylori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ylori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腹泻型IBS组H.pylori感染率为58.3%,健康体检组H.pylori感染率为51.1%,两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抗H.pylori治疗的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232,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ylori感染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在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142例因消化道症状需胃镜检查患儿在前1d均行13C-UBT检查,胃镜直视下胃窦处取3块黏膜分别行H.pylori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 结果 142例胃镜检查患儿,H.pylori阳性总检出率53.5%(76/14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39.2%、61.9%和100%。以"总检出率"为诊断标准,H.pylori培养敏感性97.4%,特异性100%,准确性98.6%;13C-UBT检测方法敏感性94.7%,特异性98.5%,准确性96.5%;病理组织学方法敏感性84.2%,特异性97.0%,准确性90.1%;RUT方法敏感性89.5%,特异性81.8%,准确性85.9%。以"总检出率"和"细菌培养"为诊断标准,13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儿童H.pylori感染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中;H.pylori培养仍是检测儿童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应重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对不配合胃镜检查且能配合吹气患儿可行13C-UBT检测是否H.pylori感染,可靠性高。不推荐临床上以病理组织学或RUT检测作为单独诊断H.pylori感染的标准。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13C呼气试验;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W  Cao C  Meng H  Zhang J  Ma D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37-1041
目的 研究胃炎患者口腔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口腔内Hp与胃内Hp的基因型的异同。方法 依据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和鉴定32例慢性胃炎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每人检查6个牙12份菌斑)中的Hp,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菌斑和胃内Hp的基因型异同。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口腔内至少一份牙菌斑中检出Hp,共计384份菌斑有113份(29.4%)检测出Hp,龈下菌斑中Hp检出率(37%),显著高于龈上菌斑(21.9%)(P<0.01)。同一家庭4例患者中有3例菌斑与胃内Hp的SSCP带型相同,4例患者菌斑中至少有一种相同SSCP带型的Hp。结论 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邱宗文  涂继伟  解晓珍 《重庆医学》2006,35(18):1660-1661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后对尿液细菌培养的栓出率,探讨其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择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76例,其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在使用抗生素前后1、3、5d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另进行基础肉汤增菌。结果1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尚未使用抗生素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为36.9%,当使用抗生素后1、3、5d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7、9、6例.其阳性率分别为9.7%、5.1%、3.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细菌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为22.1%。与尿液直接接种血平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感染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服用抗生素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但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菌谱分布情况和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120及专用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阳性标本转种至培养基分离、鉴定、药敏。结果 2 370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到细菌291株,阳性率为12.28%。临床分离的2 37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71%,革兰阴性菌占23%,真菌占1%,其他占5%。分离数列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大肠埃希菌(26%)、金黄色葡萄球菌(13%)。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未出现耐药菌株;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阿米卡星。结论血培养分离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了解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对减少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序贯培养技术对小白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 -细胞期的小鼠胚胎随机分为序贯培养组与传统培养组进行培养 ,观察分析两组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序贯培养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 70 .5 %、6 8.2 %、6 5 .9% ,传统培养组分别为 4 5 .7%、4 5 .7%、34.3%。两组比较 ,序贯培养组高于传统培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采用适当的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 ,更适合小白鼠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及其与胃粘膜抗原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Hu F  Cheng H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20-822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粪便抗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 用ELISA试剂盒对224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同时对部分病例进行胃粘膜活组织抗原的检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和培养检测Hp作为“金标准”,三项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判定为Hp感染。结果 “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137例,阴性87例。“金标准”阳性的137例中132例粪便抗原检测阳性,阴性87例  相似文献   

16.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for the spegific 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was developed with two primer pairs(nested primers)derived from ureasegene A of H.pylori.The N-PCR was used to detect 21 different samples of H.pylori including20 clinical isolates and 1 reference strain NCTC 14126,but it was negative for other bacterialspecies,showing the N-PCR assay to be 100% specific.Tenfold serial dilution experiments re-vealed the detection of as little as 0.1 fg of H.pylori DNA by N-PCR.To evaluate the PCR as-say for clinical samples,gastric biopsies were tested with N-PCR,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with those of culture,urease test and histologic examination(reference standard,RS).In 30biopsy specimens,H.pylori DNA sequences were detected by PCR in all of 20(100%)positivetissue and none of the 10 negative tissues.PCR is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method that can detectthe presence of H.pylori without the need for culture and would have significant importance di-agnostically and epidemiological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检测诊断儿童Hp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快速尿素酶、组织学和细菌培养作为诊断的Hp的金标准(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和细菌培养其中2项阳性判定为Hp阳性,细菌培养1项为阳性也判定为Bp阳性),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儿的HpSA,评价HpSA检测诊断儿童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同时在29例患儿中以^13C-UBT作对照,评价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结果:在40例患儿中,Hp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94.44%,90.91%和92.50%;在29例患儿中以^13C-UBT作标准,HpSA检测诊断Hp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67%,88.23%和89.66%。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方便、简单、准确的诊断儿童Hp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Cheng H  Hu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166-1170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快速免疫检测卡诊断Hp感染和判断Hp根除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对 80例有上胃肠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标本作HpSA快速免疫卡检测 ,80例中 4 0例为接受胃镜检查而未接受过Hp根除治疗者 (A组 ) ,A组中又有 2 6例同时采用HpSA免疫卡作胃黏膜组织抗原检测 ;另外 4 0例为Hp根除治疗后的复查患者 (B组 )。诊断Hp感染和判断Hp根除的“金标准”采用Hp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 Starry银染或者13 C 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检测 ,“金标准”是指上述 3项中 2项阳性或者Hp培养阳性 ,全部检查阴性认为Hp阴性 ,未作胃镜者以13 C UBT检查为标准。结果  80例患者中按“金标准”诊断Hp阳性 36例 ,阴性 4 4例 ;HpSA检测阳性 39例 ,阴性 4 1例 ,假阳性 3例 ,与“金标准”比较 ,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0 0 %、93 2 % ;若A组与B组分别比较 ,A组分别为 10 0 %和 86 7% ;B组分别为 10 0 %和 96 6 % ;HpSA检测组织抗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2 3%和 92 3%。结论 HpSA快速免疫检测卡检测粪便Hp抗原不仅可以用于临床Hp现症感染的诊断 ,而且也可用于Hp根除治疗的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种胃粘膜活检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以诊断幽门弯曲菌(Cp)感染的方法.作者检查了116例病人,同时与细菌培养、Warthin-Starry(W-S)银染法和直接涂片法比较.结果表明,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诊断Cp感染的敏感性为91.14%,特异性为100%.0.5h内35.8%的感染者尿素酶试验阳性,3 h为63.0%,24h达88.9%.作者认为,应用尿素酶试验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法或W-S银染法检查,可进一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