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液精子、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男方因素寻求ICSI助孕的28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精液精子行ICSI组174个周期,附睾精子行ICSI组55个周期,睾丸精子行ICSI组54个周期,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附睾精子的胚胎卵裂率低于精液精子(90.95% vs 94.02%,P<0.05).结论 若能够获得可移植的胚胎,精液精子、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对ICSI助孕结局无明显影响;附睾精子行ICSI形成的胚胎,其发育潜力可能低于精液精子行ICSI形成的胚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A组)336个周期...  相似文献   

3.
罗亚宁  张顺  李丽  周婷  黄剑磊  王晓红 《医学争鸣》2008,29(11):1031-1033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子术(PESA)结合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精子来源和精液质量参数分为3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44个周期采用PESA获得精子,女方进行常规促排卵并获得成熟卵细胞后,用ICSI技术进行受精(A组);同期严重少弱畸精症患者75个周期(B组);少弱精症患者45个周期(C组). 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3组比较5项统计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附睾穿刺取到的精子和体外排出的精子具有相同的受精和获得优质胚胎的能力,采用PESA结合ICSI技术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简称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接受ICSI治疗的不育夫妇共进行了87个周期,分为2组,A组:附睾和睾丸细针穿刺抽吸精子组(梗阻性无精子症)27个周期;B组:射出精液少弱畸(包括严重少弱畸)精子症60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累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受精率、卵裂串、优胚率、妊娠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来源精子对ICSI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54例采用冷冻附睾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方法:54例冷冻保存的附睾精子解冻复苏,采用ICSI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 h体外培养后移植,将282例采用新鲜附睾精子的ICSI结局为对照组.结果: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冻精组与新鲜组之间无显著差异(72.4%vs 74%,98.1%vs96.3%,51.7%vs 46.8%,42.6%vs 39.0%,P>0.05),两组均未出现新生儿畸形.冷冻附睾精子复苏率为65.9%.结论:冷冻附睾精子对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无精子症患者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分析,探讨不同外科手术取精方法与睾丸精子发生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个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和42个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OA组分为2个亚组51个经皮附睾穿刺(PESA)周期与61个睾丸细针睾丸穿刺(TEFNA)周期ICSI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TEFNA组与PESA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NOA组较OA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而2组间流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精子症患者ICSI临床结局受到睾丸精子发生状态而非取精手术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子冷冻损伤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供精周期与常规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供精IVF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均低于常规IVF周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周期较ICSI周期在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冷冻周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受精率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后精子损伤可造成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能力及体外授精能力的下降;精子冷冻损伤只影响胚胎质量但不影响最终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trilizationⅣF)受精方式对冷冻胚胎的解冻和移植后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慢速冷冻IVF或ICSI周期中剩余的优质胚胎,随后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观察各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及相关指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50例患者中,IVF组为30个周期,妊娠4例,妊娠率为13.33%,ICSI组为20个周期,妊娠5例,妊娠率为25%,ICSI组冷冻胚胎优胚率、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累积细胞数与复苏胚胎的累积细胞数百分比(累积细胞存活率)和存活胚胎累积评分与复苏细胞累积评分的百分比(累积评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冷冻胚胎的优胚率及复苏后获得高质量的胚胎是影响解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trilizationⅣF)受精方式对冷冻胚胎的解冻和移植后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慢速冷冻IVF或ICSI周期中剩余的优质胚胎,随后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观察各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及相关指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50例患者中,IVF组为30个周期,妊娠4例,妊娠率为13.33%,ICSI组为20个周期,妊娠5例,妊娠率为25%,ICSI组冷冻胚胎优胚率、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累积细胞数与复苏胚胎的累积细胞数百分比(累积细胞存活率)和存活胚胎累积评分与复苏细胞累积评分的百分比(累积评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冷冻胚胎的优胚率及复苏后获得高质量的胚胎是影响解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性弱精子症患者使用睾丸精子和射出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完全性弱精子症行ICSI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其中,使用睾丸精子组(A组)58周期,使用新鲜射出精子组(B组)80周期。结果:两组患者不孕年限、男女方年龄、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射出精子组的优胚率(46.7%)高于睾丸精子组(42.6%),有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射出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65.4%)高于睾丸精子组(60.4%),射出精子组流产率(9.8%)低于睾丸精子组(12.5%),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全性弱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应先使用射出精子,避免睾丸穿刺取精。当新鲜射出精子无法使用时,为了避免冷冻卵子造成的影响,睾丸精子可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获取不同的精子来源和数量与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比较在IC-SI周期使用不同精子来源(射出精子组比附睾和睾丸精子组)和精子数量(严重少精组比极度少精组)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总受精率70.8%,卵裂率95.7%,优质胚胎率47.1%,31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35.6%)。射出精子和附睾、睾丸精子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极度少精组的ICSI操作时间比严重少精组要长(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CSI周期使用不同来源和不同数量的精子不影响其受精和妊娠结局,然而对于极度少精者实施ICSI时可增加配子在外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附睾或睾丸精子抽吸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无精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无精症患者配偶进行超排卵治疗30个周期,获卵当日从患者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进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果:共获卵325个,受精136个,受精率为53.1%,临床妊娠率为36.7%。结论:应用附睾、睾丸精子抽吸进行ICSI,为无精症患者提供生育机会。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PTSA) plu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SCI) in treating male infertilitycaused by azoospermia.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1998 to December 2000 were enrolled into thisstudy. Among the 135 patients, 71 were 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23 were withcongenital azoospermia, and the other 41 with idiopathic azoospermia. All thesepatients underwent ICSI with testicular sperm by PTSA. The fertilization rate wasdetermined.Results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testicular sperm was 73. 5± 42. 59/μL and theaverage motility was 1. 5± 1. 17% (ranging from 1 % to 5% ). The motion grade ofthe sperm was 1. A total of 1 263 eggs were obtained and ICSI was performed. AfterICSI, 849 eggs were fertilized with a total fertilization rate of 67.2%. In 71 patients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79 cycles of ICSI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pouses of 32patients achieved pregnancy, with a pregnancy rate of 40. 5%. In 23 patients withcongenital azoospermia, 28 cycles of ICSI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pouses of 9 pa-tients got pregnancy, having a pregnancy rate of 32. 1%. In the group of 41 patientswith idiopathic azoospermia, 41 cases were given ICSI and the spouses of 8 patientsgot pregnancy, with a pregnancy rate of 19. 5%.Conclusion ICSI in combination with PTSA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azoospermia induced male infertility, especially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相似文献   

14.
陈锋  金帆 《浙江医学》2010,32(9):1357-1359
目的 分析不同精子参数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235对(共299个ICSI周期),根据男方精液的来源和参数不同,我们将299个ICSI周期分为4组:精液正常组(A组,70例、96个周期),严重少弱精子症组(B组,33例、44个周期),附睾精子组(C组,23例、28个周期)和睾丸精子组(D组,109例、131周期).比较4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A组年龄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1).A、B、C、D组患者行ICSI卵数分别为937、476、344、1543,单周期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74±0.49、2.22±0.47、2.07±0.26、2.12±0.43,A组单周期移植胚胎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1).D组受精率(62.80%)显著低于其他3组(75.03%、72.06%、78.02%)(P〈0.01).C组优质胚胎率(35.31%)显著低于其他3组{47.65%、48.40%、45.71%)(P〈0.01),4组间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参数的精子虽然可以影响ICSI后胚胎早期的发育,但对临床妊娠率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中不同来源精子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的洗涤处理方法。方法:轻度少、弱精精液或正常精液精子,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或直接离心加上游法处理;严重少、弱精液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附睾液精子,采用直接离心法处理;无精子症的睾丸组织内精子,采用组织磨碎加直接离心法处理。结果:三种方法处理后,均获得足够的活动精子用于ICSI治疗。ICSI操作均能顺利进行。采用直接离心法获得的精子行ICSI可以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结论:不同来源精子都可以经直接离心法处理,并能有效用于ICSI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的精子显微受精治疗男性不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来源精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男性不育62个周期.方法比较采用手淫射精获得精子、睾丸活切及附睾穿刺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射出精子组50个周期,受精率72.3% 、卵裂率80%、优质胚胎率40%及临床妊娠率40%;睾丸及附睾精子组12个周期,受精率64.1%、卵裂率76.3%、优质胚胎率35.2%及临床妊娠率33.3%.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可以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睾丸抽吸取精结合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TESA - 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临床妊娠率,并与传统IVF、ICSI方法对比,以提高治疗无精子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不育症患者451例,将所有患者以助孕方法分为IVF、ICSI、无精子症三组,以睾丸体积和血清FSH将80例无精子患者分为三组(A组睾丸体积正常、血清FSH值正常;B组睾丸体积偏小,血清FSH值正常;C组睾丸体积小于正常,血清FSH值明显增高),三组患者均采用睾丸穿刺取精,并对获取精子者行TESA - ICSI助孕.结果:8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总共有42例成功获取精子,成功率为52.5%,其中A、B、C三组成功率分别为88.57%、47.37%、7.70%;其中29例成功妊娠,临床妊娠成功率为72.50%.IVF、ICSI组临床妊娠成功率分别为42.51%、47.62%,经x2检验分析,无精子症患者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常规IVF组和ICSI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睾丸抽吸取精术结合ICSI技术是治疗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冻融对PESA—ICSI结局以及附睾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之008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因梗阻性无精症或严重少弱精症首次接受PESA—ICSI或ICSI不孕夫妇的治疗结果。共行226周期助孕治疗,包括22个冻融成功的PESA—ICSI周期(研究组),164个新鲜PESA—ICSI周期(对照组)和40个射出精液ICSI周期(研究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对33例患者冻存的PESA精子冻融前后均进行形态学观察,自身对照比较正常精子百分率、头部异常百分率、颈及中段异常百分率、尾部异常百分率及TZI、SDI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P〉0.05),三组受精率、临床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别(P〉0.05)。PESA精子冻融后TZI较冻融前明显降低,1.43±0.12vs2.36±0.08(P〈0.01),其余各项指标相比无差异。结论冻融未影响附睾精子ICSI妊娠结局,冻融过程可以淘汰部份畸形精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睾丸与附睾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结局及精子 DNA 完整率(用精子 DNA 断裂指数 DFI 表示)的差异。方法对来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8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 ICSI,将患者根据取精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取精80个周期,经睾丸穿刺抽吸术(TESA)取精103个周期,对比两组精子 DNA 完整率及行 ICSI 的结局。结果两种方法精子 DNA 完整率和行 ICSI 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睾丸及附睾精子的 DNA 完整率及行 ICSI 结局无显著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经验或患者意愿选取精子行 ICSI助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助孕结局。方法 167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取得附睾精子,69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获得妊娠,比较两者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全部患者共41个治疗周期,附睾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5.5%和7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种植率为40.7%、24.6%,临床妊娠率为53.9%、39.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A和TESA结合ICSI是男性无精子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附睾是精子获能、成熟的重要部位,附睾精子优于睾丸精子,应首先选取附睾精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