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术后宫内单胎妊娠病例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预防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术后的单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早期自然流产夫妇(96对)为病例组,足月活产分娩夫妇(593对)为对照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方年龄大、有自然流产史以及男方精子DNA碎片指数(DAN fragmentation index,DFI)高为IVF/ICSI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VF/ICSI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受多因素的影响。女方年龄越大(>30岁)、有自然流产史或男方精子DFI越高(≥15%),IVF/ICSI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20只孕4d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骨桥蛋白抗体、整合素β3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于孕8d处死小鼠,统计胚泡着床数及妊娠率,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骨桥蛋白抗体组小鼠妊娠率为6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6±1.19,整合素β3抗体组妊娠率为7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7±1.28,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90%,10.0±1.63及100%,10.5±1.58),提示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的着床并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这提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获得有关。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参与了小鼠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确OPN表达规律.方法 将清洁级性成熟期昆明小鼠44只,雌性24只,雄性20只,雌性小鼠阴道涂片检查为动情前期,在此期注射PMSG和HCG,4只雌鼠不合笼(孕D0,对照组),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剪取子宫组织,直接液氮保存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其余的雌:雄小鼠1∶1合笼,次日检查阴栓,发现阴栓计为妊娠第1天.分别于妊娠第4、5、6、7和8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迅速剖腹,剪取子宫组织予以保存(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骨桥蛋白表达规律,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骨桥蛋白mRNA表达特征.结果 小鼠整个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均有OPN表达,但表达的高峰在着床窗口期,即孕D5.孕D0(非孕)子宫内膜的OPN表达较弱,孕D4时表达增强,孕D5时表达最强,孕D6时表达突然回落,孕D7、孕D8时表达减弱,降至非孕水平.结论 骨桥蛋白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着孕龄的增加逐渐增强,但表达的高峰在孕D5,与植入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提示骨桥蛋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阐明胚泡着床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不同质量的玻璃化冻融胚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冻融胚胎移植选择策略,以保证妊娠率、降低多胎率.[方法] 对应用玻璃化冷冻技术进行人类早期胚胎冻融移植周期492 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优质胚胎数量以及移植胚胎中包含8 细胞胚胎数目将其分为3 组,比较各类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差异.[结果]共复苏了1 425 枚胚胎,存活1 340 枚,胚胎存活率为94.0%,其中完整胚胎1 268 枚,胚胎完整率为89.0%,临床妊娠率为43.9%,多胎率37.0%.移植3 枚优胚的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1~2枚优胚的妊娠率(P〈0.05);移植1枚优胚的多胎率显著低于移植2~3枚优胚的多胎率.移植8细胞胚胎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胞数胚胎组(P〈0.05),随着移植8细胞胚胎数目的增加,多胎率亦增加,但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的玻璃化冻融优胚数目和8细胞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妊娠率,降低多胎率,应移植2 枚优质胚胎,其中包含1 枚8细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颗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超促排卵中卵泡发育的作用。方法对49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治疗的患者,给予相同的改良短方案超促排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颗粒细胞中GDF-9水平,比较卵巢反应不良组(实验组,n=30)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9)GDF-9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颗粒细胞中均测及GDF-9的表达,实验组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颗粒细胞中GDF-9对控制性超排卵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调节作用,且卵巢反应不良患者颗粒细胞中GDF-9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微波联合明竹欣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采用微波联合明竹欣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外阴、阴道尖锐湿疣患者63例,年龄18~51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微波组23例,联合组40例采用微波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7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短方案与GnRHa长方案对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浓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88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随机分成7日GnRHa短方案组和GnRHa长方案组(n=44).收集取卵日优势卵泡的卵泡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GF-Ⅱ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GFBP-4浓度.结果:7日GnRHa短方案与长方案组相比较,Gn用量明显减少,用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和每成熟卵泡E2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日GnRHa短方案卵泡液的IGF-Ⅱ和IGFBP-4水平明显低于GnRHa长方案组.两组间卵泡液的IGF-Ⅱ/ IGFBP-4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中的IGF-Ⅱ水平与Gn 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7日GnRHa短方案与长方案引起卵泡液中IGF-Ⅱ和IGFBP-4的浓度变化,但卵泡液中IGF-Ⅱ和IGFBP-4浓度的改变并未导致临床结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发生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对7例IVF—ET后宫角妊娠患者进行减胎术及局部化疗,分析其临床诊治效果。结果7例宫角妊娠均有慢性输卵管炎症,其中3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行减胎术治疗至足月分娩;4例单纯宫角妊娠其中2例行清宫加化疗,2例经腹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慢性输卵管炎是IVF术后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阴道B超能早期发现宫角妊娠,及时行减胎术治愈宫角妊娠效果好,为宫角妊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I 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精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实验 组为26名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选取15名有生育史且精液分析各参数正常的男性为对照组,收集新鲜精液。应用鲁 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精浆中ROS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eroxiredoxin I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及对照组精子 中表达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精浆ROS水平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浆ROS 水平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777,P<0.01)。2)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peroxiredoxin I的表达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子peroxiredoxin I含量与精浆ROS水平也呈负相关(r=–0.474,P<0.01)。3)两组患者精子 peroxiredoxin I的含量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呈正相关(r=0.779,P<0.01)。 结论: 精子中peroxiredoxin I表达下降可能是 引起特发性弱精子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水平ROS可能是引起特发性弱精子症精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