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猪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猪股动脉行单侧结扎术,另一侧行假手术,两周后处死动物.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eNOS表达,用抗磷酸化的eNOS抗体(P-eNOS)检测eNOS的活性.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小动脉血管中eNOS的表达非常低,呈弱阳性;在生长的侧支血管中eNOS的表达显著上调,呈强阳性.在正常血管和生长的侧支血管中eNOS的表达都定位于内皮细胞.在生长的侧支血管中,P-eNOS表达水平非常高,免疫双重染色证实eNOS和P-eNOS的表达共同定位于内皮细胞.结论: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eNOS的表达被上调,并具有生物活性,高水平和具有活性的eNOS可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移动及对炎症的控制,从而对侧支血管的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静脉移植物中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狭窄标本中e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抗磷酸化的eNOS抗体(P—eNOS)检测eNOS的活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eNOS在内皮细胞不表达;在病变静脉血管,在内膜增生早期,eNOS在管腔面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外膜小血管的表达也增加,随着内膜增生的不断发展,eNOS在管腔面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下降,外膜小血管逐渐从外膜向中膜延伸。免疫双重染色证实eNOS和p-eNOS的表达共同定位于内皮细胞。结论eNOS在静脉移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中膜毛细血管的生成以及新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动脉硬化模型并研究内皮-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在模型鼠股-腘动脉中的表达.方法 在大鼠股-腘动脉内注入蒸馏水,通过低渗造成动脉内膜非机械性、浅表性损伤,联合高脂、高胆固醇等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术后15,30,90 d,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动脉闭塞的程度,应用SYBR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模型鼠下肢股.胭动脉中eNOS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大鼠血管内膜增厚、部分管腔闭塞.高脂+损伤后15 d、30 d和90 d的大鼠股-腘动脉中eN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19±0.0417、0.6444±0.0129和0.4601±0.0276(P<0.05).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eNOS基因在模型鼠的下肢股-腘动脉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酶在喉鳞癌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诱导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eNOS)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5例喉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的iNOS、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 (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以 11例喉乳头状瘤、5例正常喉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①iNOS和eNOS在喉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 8%、6 6 . 7% ,而喉乳头状瘤呈低表达 ,正常喉黏膜无表达 ;②两型NOS的表达强度与喉鳞癌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P <0 . 0 1) ,即iNOS和eNOS的表达随着喉鳞癌恶性程度的加深而增强 ;③在eNOS不同表达强度之间MVD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即随eNOS表达强度增加MVD值也增加 ,而在iNOS不同表达强度之间MVD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④VEGF在喉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4 8. 9% ,显著高于喉良性肿瘤 ,正常喉黏膜不表达 ;eNOS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 (P <0 . 0 1) ,iNOS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P >0 . 0 5 )。结论 :NO在喉鳞癌的生长分化和血管生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eNOS的催化作用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人星形细胞瘤中eNOS和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及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星形细胞瘤和4例胶质增生组织eNOS、VEGF的表达水平,并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以反映微血管密度.结果微血管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显著增多(P<0.05).eNOS、VEGF在血管内皮及肿瘤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程度及标记指数(LI)均随血管密度及恶性程度增高而显著增高(P<0.05).eNOS与VEGF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eNOS与VEGF可能相互影响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星形细胞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 在肝肺综合征 (HPS) 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Wistar大鼠行胆总管结扎术 (CBDL) 制备HPS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蛋白在肺血管的表达和分布特点,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eNOS、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CB- DL组肺血管eNOS染色强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 .01), 而 iNOS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5);CBDL组大鼠肺组织eNOS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P<0. 01), 两组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分析表明, 肺组织中eNOS mRNA水平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 aDO2) 显著相关 (r=0. 920 1, P<0. 01)。结论 HPS时内皮细胞eNOS表达增强可能是肺血管NO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对缺氧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分为2组 :常氧组 (n =12 )、低氧组 (n =12 )。以光学显微镜观测 2组大鼠中型肺动脉及小型肺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应用eNOS的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2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低氧组大鼠中型肺动脉及小型肺动脉RMT均高于常氧组 (P <0 .0 1) ;2组大鼠各级肺动脉内皮细胞中均有eNOS的表达 ,常氧组较低氧组表达增强 (P <0 .0 1) ;中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的表达与相应中型肺动脉RMT之间呈负相关 (r为 - 0 .875 7,P <0 .0 1) ;小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的表达与相应小型肺动脉RMT之间呈负相关(r为 - 0 .80 4 1,P <0 .0 1)。结论 缺氧大鼠肺动脉中eNOS含量下降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内转染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对损伤后血管内膜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2F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cDNA3、1(-)组和pcDNA3.1-eNOS组,分别以PBS、脂质体Fugene 6介导pcDNA3.1(-)和pcDNA3.1-eNOS体内转染至损伤后血管段,2周后对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行RT-PCR鉴定eNOS基因mRNA表达;转染1个月和2个月后对各组颈总动脉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新生内膜面积(1)、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值(I/M).结果 pcDNA3.1-eNOS体内转染组的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有效表达eNOS基因mRNA.转染后1个月和2个月,eNOS基因体内转染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I/M比值均比PBS对照组、空载体pcDNA3.1(-)转染组显著减少(0.01).结论 eNOS基因体内转染损伤后动脉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新生,防止损伤后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Xing F  Zhao K  Qin Q  Wang J  Deng P  Ji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093-1096
目的:研究血管壁切应力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eNOS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组DNA中克隆eNOS启动子,将其构建到红色荧光蛋白载体pDsRedl-l上,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载体转染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载体pDseNOSRed的构建正确,该载体能在293细胞中高效表达。由eNOS启动子驱动表达的红色荧光蛋白大部分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中,转染后12h开始出现,36-48h为表达高峰,120h后红色荧光几乎全部消失。结论:成功构建了eNOS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为研究血管壁切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NOS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而又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凝血机制变化及动脉血管内皮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高脂饮食的实验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化浊通脉散组、阿司匹林组、高脂饮食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实验结束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化浊通脉散有延长PT、APTT、TT时间及降低Fg含量的作用(P0.01),并可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eNOS的表达。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抗凝及降纤作用,并可以使血管内膜eNOS活性增强,因此可能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机制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自体动脉静脉血管搭桥模型,分成静脉组、游离动脉组和非游离动脉组,分别于移植后1-10周切取移植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以及运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管壁eNOS mRNA的表达。结果静脉组内膜增生最为明显,而非游离动脉组无明显内膜增生。同一时间点静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明显低于游离动脉组(6周内)(P〈0.01),而非游离动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与正常血管无差别。静脉组和游离动脉组血管壁eNOS mRNA表达与血管搭桥后内膜增生显著相关。结论静脉桥eNOS mRNA表达比动脉桥弱是静脉桥内膜增生明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中LOX-1 和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高胆固醇血症+阿托伐他汀+股动脉结扎组(AL组)、高胆固醇血症+生理盐水+股动脉结扎组(NL组)。HL组、AL组和NL组大鼠均喂食可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8周。AL组股动脉结扎后10 mg/kg 阿托伐他汀腹腔注射2 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后肢侧支血管LOX-1 和eNOS的表达。体外实验中,转染LOX-1-siRNA的内皮细胞经oxLDL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共同处理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OX-1和eNOS的表达,Griess法检测NO的产生。结果LOX-1表达于大鼠正常侧支血管中,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中其表达则明显升高,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明显降低。eNOS在正常生长的侧支血管中呈强阳性表达,在高胆固醇血症血管中表达下调,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表达上调。体外实验中,oxLDL处理使内皮细胞LOX-1 表达升高,eNOS表达降低,而阿托伐他汀处理后细胞中LOX-1 表达下调,eNOS表达上调。此外,在细胞中使用LOX-1 siRNA 干预可消除oxLDL刺激对eNOS表达的影响。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或oxLDL可能通过LOX-1/eNOS通路诱导内皮功能障碍,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这一状态,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作为缺血性疾病诱导侧支血管损害的潜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24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构建miRNA-24高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eNOS的表达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24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54.32%、迁移能力下降48.62%;转染miRNA-24后eNOS mRNA降低43.92%,蛋白表达量减少42.71%;转染miRNA-24后eNOS的酶活性降低73.20%,同时NO的合成与释放减少55.29%.结论 miRNA-24高表达抑制eNOS的表达及酶活性;miRNA-24抑制代谢产物NO的合成与释放,这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皮 eNOS基因表达与兔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兔随机分成内皮剥脱+普通饮食组(n=8)和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n=8)。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以及普通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原位杂交和Northern bloting法定位和定量检测各组血管e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可诱导出局限性血管痉挛。原位杂交显示eNOS mRNA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痉挛血管节段内皮细胞内表达减少,Northern bloting法定量显示痉挛血管节段eNOS 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结论 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使eNOS基因转录和翻译下调,血管内皮eNOS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在内皮细胞中调控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及其磷酸化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分子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构建LncRNA-Beta2.7过表达质粒、LincRNA-p21干扰质粒、LncRNA-ANRIL干扰质粒、LncRNA-H19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载体实现稳定转染。稳定转染后,收集内皮细胞及其培养基上清,PCR检测eN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NOS、p-eNOS表达水平,还原比色法检测细胞内及培养基上清的NO含量;稳定转染的内皮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验证LncRNA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LncRNA-Beta2.7上调内皮细胞eNOS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且p-eNOS/eNOS比值保持不变;过表达LncRNA-Beta2.7后,内皮细胞NO分泌增多,其划痕愈合速率以及在形成血管过程中的分支数和小管总长度均显著升高。而其余3种LncRNA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 LncRNA-Beta2.7在内皮细胞中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激活eNOS/NO信号通路,增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VEGF、COX-2、eNOS、ZO-1、ICAM2在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的表达,探讨冠状动脉易发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AEC及HCA,提取RNA,用常规RT-PCR检测VEGF、COX-2、eNOS、ZO-1、ICAM2在HAEC及HCA中的表达。结果VEGF、COX-2、eNOS、ZO-1在HAEC表达均强于HCA表达,而ICAM2的表达低于HCA。结论主动脉内皮细胞VEGF、COX-2、eNOS、ZO-1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同常氧组相比,低氧1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而6、12、24h时eNOS、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eNOS mRNA与ICAM-1mRNA的表达变化在同一时间点并不一致。结论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与ICAM-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颜面皮肤癌中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颜面皮肤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颜面皮肤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颜面皮肤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32例颜面皮肤癌组织表达VEGF,30例表达iNOS,35例表达eNOS;(2)VEGF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3)VEGF、iNOS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VEGF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e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均无关.结论 (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2)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颜面皮肤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前高脂血症对静脉内皮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实验组(高脂饮食),每组25只;分别在实验前和喂养2周、4周、8周、12周末,采集血样本和获取颈内静脉标本,酶标法检测血脂水平.获取静脉标本前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其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变化以及有无脂质或粥样硬化斑块等.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量,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高脂喂养8周血脂升高异常显著(P<0.01),并稳定于此较高水平,同时出现颈动脉脂质斑块.(2)高脂血症兔颈内静脉eNOS蛋白表达、NO生成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内皮剥脱、弹力纤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未见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结论:高脂血症可导致静脉内皮功能不全和组织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